伍剑芳,田 莉,刘 样,楼天晓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实践性较强,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康复治疗技术水平。目前作业治疗技术实训教学采用教师课堂讲授—教师示范操作—学生操作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作业治疗师需帮助躯体、精神疾病患者或因发育障碍造成暂时/永久性残疾者恢复机体功能,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还要具备临床思辨能力,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训练。我们在作业治疗技术实训教学中引入临床典型案例视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效果比较,探讨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选择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康复保健系康复治疗专业2014、2015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为全国高考统招生,学制3年。将2014级学生设为对照组,2015级学生设为实验组。两组所用教材均为吴淑娥主编的《作业治疗技术》,共108学时,理论课54学时,实训课51学时,医院见习3学时。康复评定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作业治疗技术的基础,故以此门课程成绩比较两组教育背景及知识差异。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课堂讲授—教师示范操作—学生操作练习。实验组采用基于案例视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学校联合株洲市中心医院(三甲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课题组,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临床典型案例,然后与患者签订拍摄合同,拍摄视频后进行剪辑处理,制作成既能用于课堂教学又能保护患者隐私的案例视频,由专职教师利用该案例视频进行任务驱动教学。
1.3.1设计思路 校院合作,医院教师拍摄视频,创设临床情境,学校教师根据视频提出任务→学生4~6人为一组讨论、分析并完成任务→学生分组角色扮演进行操作演示→师生交流互评→教师结合案例讲授并示范操作,学生分组练习,巩固提高→课后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总结。
1.3.2具体实施过程现以“床上活动训练——不同患者的翻身和坐起训练”为例做一介绍(见图1)。
1.4评价方法
1.4.1技能操作考核两组技能操作考核均以一对一形式进行,从同一题库随机抽题,以百分制计算分数,要求学生现场操作演示,教师(非研究组成员)当场打分。
1.4.2实验组学生对案例视频的评价 课程结束后,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该案例视频是否有助于理解课程内容,能否提高学习兴趣、操作积极性、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对功能障碍的理解能力,是否希望继续采用基于案例视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1.4.3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让学生从分析处理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评价教学效果。问卷由学生独立填写,当场回收。共发放264份,回收264份,回收有效率100.0%。
图1 基于案例视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
实验组成绩为(84.36±4.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3.18)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说明实验组学生技能操作掌握的比对照组好。
实验组学生对案例视频满意度较高,94.7%的学生希望继续采用该教学法(见表2)。
表2 实验组学生对案例视频的评价(%)
实验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较对照组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见表3)。
表3 两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比较[n(%)]
基于案例视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临床真实病案,培养学生在具体临床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寻求答案的能力。基于案例视频的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为手段,使学生将理论与临床相联系,对案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启发思考,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医学综合能力,以储备必需知识、增强适应能力、提升整体素质为出发点。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完成任务为中心,把学习置于复杂而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完成真实任务来学习隐含在任务背后的科学知识,以探索问题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在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基于案例视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加强了实训操作与临床应用的联系,实现了由书本向临床的过渡。今后,我们还应结合课程及学生需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优化课程设置,加强生生、师生交流以及院校合作,优化教学设计,进一步提高作业治疗技术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