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油茶之乡种钩藤

2018-04-13 01:02吴文仙
当代贵州 2018年9期
关键词:黎平县钩藤油茶

文/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吴文仙

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黔东南州黎平县龙额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巩固传统油茶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短、平、快”且能持续增收的新兴钩藤产业。

新春伊始,记者走进位于黎平县南部的龙额镇,原来四五月才开始忙于耕田翻土种植水稻的村民,因为产业结构调整,今年早已是一片人勤春早的繁忙景象:白天忙于在地里栽植钩藤树,晚上忙于修剪加工后的中药材钩藤。

位于黔桂两省区交界的龙额镇,与贵州省海拔最低的地坪镇水口河出省界处相邻,同样具有低海拔地区温润的气候特点,过去主要以油茶、水稻等“吃饭农业”为主。

全镇29个行政村,有22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20个。如何让群众有一条稳定持续增收的产业、让传统的“吃饭农业”变成“经济农业”是龙额镇党委、政府必须思考的问题。

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居首位。立足镇情实际,龙额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巩固传统油茶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短、平、快”且能持续增收的新兴钩藤产业。

学会算账 产业调整是出路

龙额镇以侗族为主要聚居人口,侗族有食糯食和油茶的习惯。饮食习惯决定了当地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水田主要种植水稻、香禾糯,而山地除了杉木,漫山遍野都是几十上百年的油茶树,因在全县范围内油茶种植规模最大、产量最多、影响力最深,龙额被称为“黎平油茶之乡”。

“当地百姓只要勤劳,基本的吃饱穿暖不是问题,但靠传统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却十分艰难。”龙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葛银说,“得从算收入账入手,帮助贫困群众理思路、找出路”。

调整产业结构,群众支持是基础。受传统农耕思想的影响,想要群众更新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各级党组织必须得花一番功夫。

刚开始,很多群众认为种油茶好。“价值含量高,仅看单价,压榨出来的成品山茶油一斤就能卖60元,为什么不多种些油茶?”大伙说。

油茶虽好,但见效益时间较长,产量较低,按照亩产30-40斤成品油计算,亩产值最多2400元,更何况大多家庭以自给自足为目的。因此,龙额镇对传统的油茶产业以巩固为主。

贫困群众要想尽快脱贫,重点还是要发展“短、平、快”且能持续增收的产业,而种植钩藤就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好产业、好路子。

“钩藤年初栽种,年底可收成,是‘一种管多年’的持续增收产业。”这是龙额镇、村党组织在进村入户调研、动员时常对群众说的话、算的账:“钩藤第一年亩产值可达3000元左右,第二年亩产值可达5000元左右,第三年亩产值可达8000元左右......”

经过一年的发展,在龙额镇已有下德俄、平金等村很多群众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

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沟通、细细地算账,龙额群众的思想通了,种钩藤的积极性高了。今年1月,古邦、平金等村的群众拿出良田,仅用3天时间,就在都柳江支流江南河畔集中连片种下钩藤400余亩,全县钩藤产业现场会也在这里顺利召开。

据介绍,2018年“春风行动”期间,龙额镇计划发展钩藤种植7000亩,目前群众申报面积已达6364亩。

培育典型 示范引领是关键

基层党组织既是“指挥所”,更是“先锋队”,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才能让“基层”成“基石”。

而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34岁的石昌兰是龙额镇下德俄村第一位女性党支部书记,因为她的大儿子名字叫鹏展,根据当地侗族人的称呼习惯,大伙都叫她“乃展”(即“展妈”)。

黎平县平金村村民开展剪钩藤比赛。

“要致富,就跟‘乃展’一起种钩藤树。”这是两年前石昌兰动员村民种植钩藤树时提出的口号。两年时间,口号从被村民怀疑、取笑,到变成全村发展钩藤产业的格言,石昌兰可没少花功夫。

在带领村民调整产业,推进脱贫致富路上,石昌兰除了坚持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外,还加大宣传力度,无论是在村里的微信群,还是面对面沟通、村民大会上,石昌兰总是以十分鼓劲的方式表达:“要致富,就跟‘乃展’一起种钩藤树。”

在距离下德俄村约2公里的后山上,有的钩藤地已经收割完成,还没来得及收割的钩藤树仍旧郁郁葱葱。59岁的村民石光标一边收割钩藤,一边对记者说:“看到‘乃展’种得好,有钱赚,我们就跟着她把家里3.5亩旱地种了钩藤,年前收的已经卖了150多斤干钩,有5000元的收入,剩下这些应该还能卖出1万元吧,相信2018年收成更好。”

秉承“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的理念,龙额镇注重抓产业示范点建设,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信心。“下德俄村支部书记、平金村支部书记潘仕民就是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的典型。”葛银说。

据了解,两年多来,石昌兰和潘仕民充分发挥党员“双带”作用,利用旱田、旱地、荒田带头建立钩藤基地,经过努力,下德俄村和平金村已经成为全镇钩藤种植重点区域,面积达到2000余亩。

抱团发展 全民受益是目标

在龙额镇古邦村,最开始种钩藤树的是贫困户。“因为贫困户有扶贫产业项目支持,政府发钩藤苗给贫困户种植,有成效,但不成规模,带动力不强,其他非贫困户村民持观望的态度。”古邦村支部书记潘祥文说。

怎么办?村社联建是出路,古邦村通过建立合作社来聚合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力量,在抱团发展中实现规模化种植。

为了让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都能发展钩藤产业,提高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形成产业规模,龙额镇广泛动员各村建立合作社,按照合作社不少于50%贫困户社员的要求规范合作社管理,由合作社按照社员实际需求统一采购苗木进行发放。

在建立合作社的基础上,采取“十户一体”“十户八联”的模式,发动更多群众种植钩藤,让钩藤产业覆盖到每一个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户中,实现全民受益的目标。

谈及未来的发展目标,龙额镇党委书记徐金信心满满地说:“我们要确保到2019年底,全镇钩藤种植面积达2万亩以上,基本实现‘人均一亩钩藤’的产业目标,到2020年仅钩藤产业就能实现人均收入4000元左右,让钩藤产业成为帮助群众持续增收的好产业、好路子。”

“要想农民富,产业调整是条路。”这样的横幅在龙额镇的村村寨寨随处可见。这既是党委政府引导群众开展产业调整、推进产业扶贫的宣传标语,也是当地干部群众积极探索振兴农村经济,践行种植结构战略性调整攻坚战、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生动表达。

链接

钩藤是什么?

钩藤是一种常绿藤本植物, 为茜草科植物,攀援状灌木,高可达10米。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节上生有向下弯曲的双钩或单钩,钩下有托叶痕。以带钩的茎枝入药,钩藤味甘、微苦,性微寒,具有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的功效。春、秋季采收,除去叶片,切断,晒干,钩藤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多年来市场需求稳定。黎平县龙额镇百姓历来就有上山采集野生钩藤的习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如今“绿钩藤”正变成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银钩藤”“金钩藤”。

村民在地里收割钩藤。

猜你喜欢
黎平县钩藤油茶
钩藤花
基于UHPLC-MS/MS的钩藤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1991—2020年黎平县降水变化特征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清热平肝话钩藤
家乡的油茶
油茶的种植技术与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黎平:“十条规范”匡正党员干部行为规范
黎平县林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进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黎平侗族大歌的艺术风格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