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培育护特色 产业花开深贫县

2018-04-13 01:02邓国超付松
当代贵州 2018年9期
关键词:马鞍吉他养殖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邓国超 付松

遵义市正安县坚持“适宜区域上果蔬、因地制宜种药材、尊重环保抓养殖、精心培育护特色”原则,抓新不放旧、抓短不放长、抓大不放小,全县产业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生动景象。

2月24日,省委、省政府下达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记者第一时间走进深度贫困县正安。

初春时节,万物萌动。茶叶、核桃、野木瓜、方竹笋;蔬菜、家禽、畜牧业、中药材……正安县“一长两短”的扶贫产业,正在春风中次第绽放。

2017年以来,正安县坚持“适宜区域上果蔬、因地制宜种药材、尊重环保抓养殖、精心培育护特色”原则,抓新不放旧、抓短不放长、抓大不放小,全县产业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生动景象。

现代产业活力十足

嘀嘀!嘀嘀!

2月25日,春节假期之后的第一个周末,正安国际吉他产业园内一片繁忙。贵州贝加尔乐器有限公司电商平台的网上销售业务员韩冲和40多位同事一起,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来自重庆、浙江、上海、广东、云南等地的网上订单。

在贝加尔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激光开料、合桶、裁边、打磨等各条流水线机声轰鸣,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

这个由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集群,曾演绎过一年建成投产的正安速度,也曾弹奏过漂洋过海的销售“神曲”。

“当初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好的发展,一把吉他成就了一个产业,为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正安经济开发区工业经济处处长谢润学感慨。

“成立一个自己的品牌,销售自己的产品。”这是贵州贝加尔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山一直以来的梦想。

他的这一梦想,在吉他产业园内得以实现:线上线下日销售吉他2000余把,曾获得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点赞。

如今,正安国际吉他产业园入驻相关企业39家,除了贴牌代工生产世界各大品牌吉他外,目前已自主研发并注册格拉苏蒂、523、0851、0818、Sevinia、wei、贝加尔、威博等多个自主品牌,集聚效应和抱团作用明显增强,并逐渐成为正安的特色产业和亮丽名片。

吉他产业的发展壮大,成为解决贫困群众就业和实现脱贫的有力抓手。

来自正安县安场镇解放村的村民李永珍,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和吉他结缘。作为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户,李永珍以前一直为两个孩子的上学费用在外奔波,2017年3月到贝加尔乐器的包装车间上班,每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两个孩子的身上,现在女儿读职业学校,儿子在正安一中读高一。”李永珍说,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这是她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坚持以脱贫攻坚为总揽,以产业发展为引领,正安县围绕市场调结构、围绕企业建基地,大力建设正安国际吉他文化产业园,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7年,园区实现吉他生产510万把,产值51亿元,创税3亿元,解决就业9242人,解决贫困人口就业1160人,带动4640人脱贫。

传统产业走出新路

在正安县桴焉镇九道水国有林场竹海,汽车沿着蜿蜒的道路前行,道路两旁的方竹连片排开。

地处大娄山腹地的桐梓、正安、绥阳一带,方竹笋可谓一个小有名气的传统产业,很多农民靠它增收致富。桴焉的方竹笋,以其特有的鲜、香、嫩、脆品质闻名。

优势在山,潜力在山。依托方竹面积占全县四分之一的有利条件,桴焉镇把方竹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长效产业来抓,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技术规范,确保方竹产业有序推进。

这只是正安县推进方竹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此之前,作为一个传统产业,正安的方竹笋生产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

2017年12月,贵州省发改委出台《省发改委关于支持14个深度贫困县“一县一业”产业扶贫的意见》,正安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

“我们利用正安生态良好、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无污染、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优势明显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形成了白茶、方竹等长线产业,绿色蔬菜、生态养殖等短效产业,打造出新旧交替、长短结合、季节相替、大小适中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正安县委书记邓兆桃说。

2017年12月,正安县与南京林业大学签订了方竹开发利用研发项目协议,双方在方竹新品种、竹林培育、竹产品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人才培养与实践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打造现代育竹科技示范园,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优美、竹产业链优质高产、农民收入显著提升。

2018年,正安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方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对原有22万亩方竹林进行改造,并逐年新发展方竹48万亩,到2020年全县方竹林面积达70万亩,产量达21万吨,总产值达8.4亿元以上。

创新模式推动发展

“以前没来养殖场上班的时候,就在家里栽种水稻、玉米,养两头猪、几只鸡,一年到头只能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现在我和老伴都在这里上班,每月收入将近4000元,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在正安县和溪镇马鞍村种(肉)兔养殖基地,村民蔡贡奎说。

2017年3月,正安县旭民种养殖发展有限公司落户马鞍村周家沟,建起了存栏6000只种(肉)兔养殖基地。图为技术人员与马鞍村村民在种(肉)兔养殖基地探讨养殖经验。(正安县委宣传部供图)

蔡贡奎所在的马鞍村,位于芙蓉江河谷地带,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过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3892人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有1095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2016年4月,贵州省委宣传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到来,马鞍村的变迁由此开始。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支撑。这是回避不了,也没有退路的事情。必须找到行之有效的措施,提振村民的信心。”这是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入驻马鞍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破解马鞍村产业发展难题,驻村工作队走访村里的党员、能人和贫困户,与和溪镇党委、政府和马鞍村村支“两委”反复研究,总结提炼,探索出“两投入三联结”的脱贫产业发展模式。

据正安县委常委、副县长、马鞍村第一书记李刚介绍,“两投入三联结”脱贫产业发展模式,就是通过将国家或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实现“集体投资、能人投力”的生产要素两投入,并通过利益联结,形成集体、村民(贫困户)、能人共同分红的利益共享三联结。

2017年3月,在省委宣传部的协调下,按照“两投入三联结”脱贫产业发展模式运作,马鞍村引进了正安县旭民种养殖发展有限公司,落户马鞍村周家沟,投资912.5万元建起了存栏6000只种兔养殖基地(年出栏兔仔30余万只),利益联结50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保底分红1800元。

目前,在省委宣传部的帮扶和正安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整村推进战略的强力推动下,马鞍村集中种植了1200亩核桃、600亩辣椒、500亩白茶、300亩野木瓜、300亩桃树、160亩卷丹百合,还将新建一个中型茶叶加工厂。

“今年马鞍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50万元,利益联结马鞍村及周边5个村贫困户575户,每年分红100万元以上。”李刚说,实现整村脱贫致富奔小康,马鞍村有信心、有底气。

猜你喜欢
马鞍吉他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我的吉他之路
自己做吉他
自己做吉他
“马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