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明,尹丽丽
[摘 要] 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分析,结合音乐艺术院校的办学特色,按照多层次分类化的培养目标,从音乐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改革路径和音乐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路径两个方面进行举措探讨,从而进一步加强学院内涵建设,提升学院办学质量。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教育;多层次分类化培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0-0232-02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形式和教育观念,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逐渐成为各高等院校必须要进行的重大举措。教育部在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实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燎原计划;办好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泛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落实创新创业优惠政策,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所在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活动。相较于传统教育,它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以创新为先导的教学模式,是教学内容、方法、思想、评价、教育体制的全面创新。创业教育则是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人才,使其富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等综合素质,具备成为企业家的能力。高校通过调整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使之成为大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素质,让其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成为一个创业人才。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通过新型的教育模式,开发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使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并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从职位的谋求者变成岗位的创造者。
二、音乐艺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音乐艺术院校因其特有的“一对一”授课方式,在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因材施教方面具有特有的优势。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理念,本文对音乐艺术人才的培养提出“多层次分类化培养”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教育自主。按照人才培养需求设定“学术专业型—应用技能型—创新创业型”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分类化培养目标,构建相应的分类培养模式。除了设定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外,允许学生根据对自身的发展定位,科学、合理地自主选择相应的辅助课程,改变“千篇一律”固化的培养方案为个性化的“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行弹性学制,实现教育自主。
三、音乐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改革路径
(一)科学合理规划各类人才培养目标
对“学术专业型”艺术人才需要精英式的特殊培养,建立“精英培养”流动机制,依据一定的专业考核结果,筛选出学术专业型人才进行特殊培养,同时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动态群体,真正地培养出精英中的精英;对“应用技能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打通相近优势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建立跨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机制;对“创新创业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注重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建设,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与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
(二)全面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依据培养目标不同,构建占比不同的“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对“学术专业型”艺术人才要以专业教育为重,对“应用技能型”艺术人才则要加大专业基础教育比重,而对“创新创业型”艺术人才培养则要加大通识教育的比重。但无论任何一种人才培养都应以“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的民族家国情怀为根本和主线,这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因此,要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素质教育、信仰教育广泛地渗透在课堂环节、校园文化、实践环节等。在课程设置上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课程教育的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在实践学分上保证社会服务实践学分的所占比重;在教学内容上要求授课教师融入艺术素养教育的内容;在师资考核上要将师德教育列为重要的考核指标等。
(三)分类制订培养方案实现因材施教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为“学术专业型”艺术人才增加体现国内外现当代最新音乐艺术成果的艺术理论、曲(剧)目内容,增加能体现学院学术水平和地方特色的“律学研究”“巴托克音乐研究”“天津地方曲艺音乐”等专题性内容。为“应用技能型”艺术人才催生出“歌剧表演”“器乐重奏”“器乐合奏”“乐队演奏技法”“舞蹈音乐分析”等一批角度新颖并贴近培养目标的课程;同时增加“民族管弦乐配器”“乐队困难片断”等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增加贴近当前专业前沿内容的“最新学术前沿动态”讲座类课程等。为“创新创业型”艺术人才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音乐市场营销与案例分析”“音乐项目策划与运作”“影视节目策划与编导”“国际国内音乐动态”等一批创新创业类专业课程。
(四)灵活专业授课方式,进行个性化培养
在专业课授课方式上为“学术专业型”艺术人才推行尖子生培养机制,集中学院优势教师资源,在专业“一对一”传统个别课的基础上,增加“二对一”的双导师指导机制,打造专业精英;对“应用技能型”艺术人才,增加“一对二”的专业授课模式,引导学生学习更多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进行跨系、跨专业修读,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对“创新创业型”艺术人才,增加“一对多”的专业授课,依托创新平台、实训基地和教学实验中心,带领学生以专题和项目实现教学效果,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力。同时,根据不同类别学生培养目标的专业要求不同,对专业理论类课程进行分级、分层次教学和考核。
四、音乐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一)注重培养学术专业型人才的国际视野
音乐艺术院校学生的培养要紧贴时代的脉搏,坚持“请进来”,注重加强学术交流,邀请国际、国内著名作曲家、演奏(唱)家、理论家、舞蹈家、表演艺术家举办“名师讲坛、大師班”;邀请学院市级、校级教学名师、特聘教授、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创新创业导师举行“教师示范公开课”等系列专题性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同时,要带领学生“走出去”,带领学生走出国门,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等著名国际艺术院校进行交流、学访、演出活动;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别、类型的专业类比赛、评选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各剧院场所、演出机构、社区高校等进行演出实践活动,在不断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学生演出、实践能力。特别是要为“学术专业型”艺术人才打造学术平台,开拓国际视野,传承民族精神,搭建成才桥梁。
(二)以项目和实践打造人才的实用性
对“应用技能型”艺术人才的培养,要以实践项目作为突破口,体现人才的专业性、实用性、灵活性。通过交响乐与民族器乐、声乐等各种音乐表演形式的组合实践项目,实现各专业方向之间的有效合作,打造优秀品牌项目。以项目为起点,不断寻求青年交响乐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与声乐、键盘乐器演奏、舞蹈、影视表演等多种专业的有机合作。同时,进一步增加与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交响乐团、音乐厅等共建单位的项目合作,努力使音乐表演专业师生的艺术实践教学与音乐演出市场有效结合,将优秀品牌作品服务于音乐文化市场,更好地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服务人民的文化生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理念上突出“全员实践、机会均等”的培养理念;实践课程设置上打破专业方向间壁垒;科学合理地设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关系;积极推进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精神、提升就业竞争力搭建平台。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将创作、编导、演出、比赛、田野考察、采风等各类艺术实践活动根据演出水平、获奖等级、参与时间等加以量化,纳入学分管理,并且有条件地替代专业选修学分。
(三)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创新创业”是一种对人才自身素质的培养。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中,要坚持育人为本、协同推进,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立足创新培养理念,创新实践载体的“双创”工作机制。结合专业特点,融合音乐、科技、传播等创新元素,发挥资源聚集效应,打造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同时,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形成国家、市、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促进项目落地转化到“众创空间”继续孵化。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養,通过项目的实施,转变学生观念,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结合当前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精神,引领学生准确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例如,天津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就将“互联网+”和音乐进行了很好地结合,自主创业注册公司的“艺锐网”项目,不仅获得了国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的铜奖,而且完美地诠释了音乐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体现自身价值开拓了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梁楠,梁榕.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培育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0(3).
[2]江玮璠,李文,汪丽琴,等.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广场,2013(11).
[3]熊政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14(4).
[4]江玮璠,李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4(10).
[5]张立伟,时伟,田砾.基于创新创业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7(1).
[6]李光茂.新型城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体制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6).
[7]梁晓芳,柳军.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