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体验

2018-04-08 07:36丁琳慧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丁琳慧

摘要:高中语文作品蕴含丰富的情感,阅读教学应使学生能够充分体验这些情感,并使其成为他们生命历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注重文本阐释、知识训练,而忽视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为此,在教师教学层面要善于创设情境,在学生阅读层面要主动激活情感,在社会教育层面要改革高考内容。期待阅读教学重视情感体验,让阅读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培养情操,涵养德行,砥砺人格。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情感体验

“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目标定位,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而且还具有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的人文价值。由于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既要“阅读知识”“发展能力”,更要“培养高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内在地要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其“人文性”特点,强化“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通过语言、文学的熏陶与感染,使学生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昂扬奋发的人生态度和充满正能量的人生“三观”。倡导“个性化阅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明确要求。然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珍视不够,“情感体验”效果也不甚理想,这一问题值得反思。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情感体验”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心雕龙》言“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生活中的世界“一枝一叶总关情”,生活中的作家更是关心时事、满怀忧患,他们“言为心声”,或喜悦、憧憬、讴歌,或忧伤、谴责、愤怒,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其对社会人生的心灵感受与生命体验。从语文教材文本看,高中语文所选作品都是中外不同时期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他们丰富而又独特的情感体验蕴含于文本的字里行间,呈现出文学卓约多姿的情感魅力。如果说语文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文本中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从而产生思考、共鸣的学习过程,那么作品内蕴的情感力量决定了其阅读教学必然是一个沉醉于文章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少年情怀总是诗”。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内心丰富、多愁善感,甚至大千世界的月缺花残,都可能引发其黯然泪下。他们不仅渴望知识的收获,也需要情感的充盈。高中语文所选文本具有多维情感,无论是屈原《国殇》的英勇悲壮,还是班固《苏武传》的岁月无悔;无论是《项脊轩志》“亭亭如盖”的物是人非,还是《陈情表》“更相为命”的悲恻动人;无论是白居易《长恨歌》的无限相思,还是曹雪芹《红楼梦》的无奈命运;无论是李白的壮志难酬,还是杜甫的家国悲愤,这些爱國之情、伦理亲情、男女爱情以及思乡之情、纯洁友情等,无不丰富着、滋润着、塑造着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中学生的情怀。从阅读主体角度看,高中学生的人生成长特别是心理成长需要这些情感体验,而语文教材的文本里蕴含着真诚的、珍贵的、温暖的情感,语文阅读教学应当使学生能够充分体验这些情感,并使其成为他们生命进展历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高中语文新课标注重人本性和人情味,突出“情感体验”,提出阅读教学要“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并将其提高到“加深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的高度。高中语文从内在上、本质上与学生的生命活动、人文情怀有着天然的密切关联,“语文教学的载体大都是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生活体验的物化形式,字里行问无不渗透着丰富的情感”。为此从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出发,语文阅读教学要深入发掘课文作品的思想情感,无论是爱国精神、仁爱之心、思乡之情、忠贞之恋,还是对社会黑暗的激愤、对生存艰难的叹息、对生命凋零的痛惜,都可以此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在丰富感情、陶冶情操之中培养其人文精神,进而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与价值。

二、基于“情感体验”的阅读教学误区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情感体验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从情感体验维度来考察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尚存在一些误区。

阅读教学注重文本阐释,忽视情感体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作品的过度解读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面对一篇课文,教师总能在看似简单的文字背后,通过层层分析,对文章主题无限拔高,比如从《作为生物的社会》里读到了弱肉强食,从《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读到了和谐社会,让学生觉得课文“高山仰止”而“望而却步”。语文阅读教学没有带领学生用情感去阅读,去品味作品的情感,只有崇高,没有性情,结果是学生不知道课文和我有什么联系,没有情感的共鸣,也就无法受到课文中情感美的熏陶。另外,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一体的,对课文的过度阐释与崇高化讲解,也使学生在作文中产生主题意义方面的疑惑,可不可以写日常生活里的个人小情绪,可不可以写无关价值判断的美食、时装等,他们走不出“意义”“价值”的困惑与缠绕,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久而久之导致了阅读与写作的畏难情绪。

阅读教学注重知识训练,忽视情感体验。“高考制度的当下存在自有其合理性,在高考规则改变之前中学语文教学唯高考马首是瞻,也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理性选择。”高考指挥棒的效应,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度关注其工具性价值,聚焦于字词句及语法的讲解,所谓“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而对作品情感意蕴则只是匆忙带过、简单概括。无论是《先秦诸子选读》,还是现当代文学作品,无不蕴含厚重的文化价值,具有陶冶身心的情感功能,但受高考“考试对象”的指引,阅读教学往往变为“唯知识论”的技巧传授与知识灌输,试题考什么就讲什么,字、词、语法及文学常识,按照高考进行模拟试题演练,一路下来将一篇情文并茂的作品分割得“支离破碎”,无时间、无意识去仔细体会文本的情感意蕴与人文关切。

阅读教学教师“一言堂”,忽视学生的主体体验。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然而,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不重视课文“熏陶感染”的情感作用,而是“以言为先”的“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精讲多练”“题海战术”,结果阅读主体缺乏自觉性、主动性,被动地忙于记字词、归语法、练翻译,而需要沉潜其中、用心灵去细细体味的文学情感魅力却被遮蔽与忽略了。其实,阅读教学既需要教师主导的外在的思想灌输,更需要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内在的心理情感体验,并且只有通过阅读者自我的真实情感体验,才能创造性地与作品展开深层次的交流对话,才能个性化地感受文本所隐含的生命意识,从而在情感体验中使人文情怀浸润学生们的灵魂。

三、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实行要点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只是冷静的知识学习,也不应只是强化的技能训练,而还应该成为阅读者一种情感的体验过程,只有作品情感与学生心灵的相互激荡碰撞、依偎共鸣,才能在以情感人之中实现人文精神的教育目标。高中语文如何进行“情感体验”阅读教学,离不开三个层面的互动配合。

在教师教学层面,要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是一个引导者、促进者、辅助者,他不是把课文的理解与结论交给甚或强加于学生,剥夺其自我体验的权力,而是设置阅读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其探索生命情感的成长,实现精神灵魂的发展。高中语文所选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无不承载丰富的情感,教师要以自己宏博的知识还原作者生平经历以及时代背景等“大语境”,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走进作品情感世界,使学生沉浸于文学的审美情境。比如教学泰戈尔的名篇《素芭》,要从小说人物切入,从体味其诗化的语言开始,通过字词与句子的分析,在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让学生感受到文本所蕴含的深沉情感,那素芭的美丽、素芭的善良、素芭父母的无情、素芭婚姻的悲哀以及乡村的自然美,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要运用音像、图片、ppt课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真切的声音、生动的画面、跳跃的影像,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触动学生视听的审美神经,带动学生的情感流动。要组织师生诵读、形体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以时而激昂、时而悲愤、时而缠绵的语调,以直观的场景、微妙的神情、夸张的动作,激发学生内生情感体验,建构自我心灵的空间。

在学生阅读层面,要主动激活情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具有内在生成性、个体独特性、意义建构性。内在生成性表明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没有学生自觉主动的阅读,就没有其情感体验的生成。为此阅读教学的要旨在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只有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文本世界相遇与交融,才能产生思想启迪、情感體验。个体独特性要求阅读教学不能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向每一位学生开放,与其个人生活经验接通,才能形成属于“这一个”的审美乐趣与情感升华。意义建构性说明文本的意义不是独立、封闭、自足的,而是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阅读过程是阅读主体对文本意义的一个建构过程。对此,阅读教学要注重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使其积极地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努力与作品建立共识、产生共鸣,从而在感情沟通与交流之中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以《山羊兹拉特》一课为例,在字词、阅读、整体把握之后,一定要让学生去说“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在哪里”,学生会找到以下兴趣点:人羊对话、草堆生存、雪后星空、欢乐灯节、卖掉老羊。让学生去朗读、说出自己的理解,这比教师讲解分析式的灌输要好得多,因为这种“接受性学习”往往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退化了学生的灵性,麻木了学生的情感”。强调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是要学生变“接受”为“解读”,变“被动”为“主动”,着力激发其当下的真切感受。如果还以《素芭》的阅读教学为例,学生情感体验的产生无论是源于素芭的形象,还是故事情节,以及主题思想,这些情感也可能不一而足,但只要是学生阅读之中真切感受到的,要给予尊重、保留,不能为了“统一”而对其强行剪切。我们重视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地、有思想地、有情感地存在。

在社会教育层面,要改革高考内容。语文阅读教学所面临的尴尬与困境,无疑与高考应试教育密切相关。因为阅读教学被视为备考的演练平台,凡是高考内容就精讲多练,而“情感体验”在高考试卷中占比不大且不易把握,就成为被忽略的对象。由此,建议高考试题内容既要注重知识性、技能性的考核,也要从语段到试题增加“情感体验”的分量,以引导学生热爱国家、孝敬父母、关爱身边的同学朋友,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考试题尤其要强化“人文性”导向,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文化、关注生命,要求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能够解读文本的民族心理、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以此推进高考实现考试与育人相结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目标效应。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指出:“中学阶段既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人格形成的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可塑性极强,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最佳契合点。”高中语文有着厚重的文化思想与情感内涵,是对高中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期待其阅读教学重视情感体验,让阅读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培养情操,涵养德行,砥砺人格。

参考文献:

[1]李绪勇.语文教育的人文回归[J].当代教育科学,2014(18):63-6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黄孟轲.人生平台上的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翟启明.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5]刘保亮.高考指挥棒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反思[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6):65-66.

[6]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编辑/岳凤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