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灿平
课程是教师实现教育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为适应社会的进步,就必须对课程作出相应的改进,进行课程改革,新课改的主要改革内容为: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功能的转变、课程内容的改革、学习方式的改变等。
德育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及政治方面的教育。高中德育工作有着更深入、更全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和较高层次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由于高中生正处于智力发展和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学生开展一定的德育工作就非常有必要。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主要起着引导作用。
1.高中班主任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班主任的行为、语言、思想对于正处于学习阶段的高中生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如果在教学过过程中产生了不良的行为或思想,且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正,就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反之,正面的行为及思想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2]。因此,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时,必须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将德育内容融合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这样就能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使学生能更好地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学习,利于学生的知识吸收。
2.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关爱尊重学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不仅仅是一名管理者,更是一名引导者。班主任在进行教育工作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3]。让学生对班主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出全面的看法,以此达到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充分贴合,使德育工作更好的进行。
在学校里,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性格特点最为了解。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时期的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对于新的的事物较为敏感,且性格多样,情绪不稳定。这时班主任就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交流[4]。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在学生遇到学习和生活问题时,及时的进行鼓励,提供帮助。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前,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体差异进行分析,与学生进行沟通,将学生的特点融入到授课准备中,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结合实际生活,灵活的进行德育教育 很多高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完全根据自己的想法和书本内容进行教育,忽略了实际生活对德育内容的影响,造成学生学习的德育知识无法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因此,在高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灵活的将实际生活充分融入至教学中,使德育教育更贴近生活,学生也能在学习相关知识后,进行更好的理解。
德育教育工作相较于特定的学科来说,更有灵活性,班主任应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教学。加入适当的活动,创建合理的情景,使学生充分融入教学环境,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德育知识,思维和想法也得到了一定的扩展,促使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
4.培养良好的班风 学生长期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进行学习,会受到一定的环境影响。故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班主任应在平时管理中,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舆论及思想,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风。对错误的做法进行批评教育,对积极正面的思想及行为进行表扬,为学生制定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行为思想标准。
5.落实德育教育工作 某些高中班主任一味的追求学生成绩和自己的绩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重视,造成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德育教育。班主任必须对德育教育工作进行落实,不能忽视德育教育的作用。在进行教育时,完善自己的德育教育知识,使学生充分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6.改进德育教育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高中生的思想得到了改变,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和想法,不再拘泥于书本内容的获取。对此,班主任必须对老旧、死板的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如单一的口头教育和书本教育,应融入新时代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德育内容通过先进的设施设备进行展示,以图文、音频、动画等方式进行德育教学,同时为学生创建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达到高效的的德育教育,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总结:综上所述,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进行一定的德育工作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应完善自己的德育知识,采取正确的德育工作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