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几何教学方法

2018-04-07 14:54冯素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证明题公理结论

◎冯素芳

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都怕上数学课,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因为落下或不懂的知识积得多了,所以上数学课简直就是熬时间。什么也不懂,也难怪课堂上“搞副业”的人多了,或看课外书,或做其他作业,或打瞌睡,或吵闹扰乱课堂秩序。遇到要求极严的老师,就只好装腔做势,滥竽充数罢了,做起课堂作业来,拿出看家本领——抄。这是我们很多数学老师在一起聊天,道出的共同感觉,为了改变这种厌恶数学课的现状,在数学几何课堂中,本人认为可采用以下措施。

一、分层分段,让学生过好理论翻译关

对初学者来说,准确地理解几何公理、定理,把它们转化为一级推理形式(只含一个因果关系的推理)是学习几何知识的关键。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采用分层分阶段的组织教学形式,对帮助学生过好理论翻译关具有很好的效果。首先,抓实一级推理,即每学一个公理、定理等理论后便教会学生把它翻译成推理形式。如: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翻译成一级推理形式是:∵I1∥1,I2∥1(已知)∴I1∥I2(平行公理的推论)。其次,在前一层次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理解一个全推理过程的完整性,也可以让学生补充某一个推理步骤或某一层推理的理论依据,体会推理过程的严谨性。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培养学生将理论与推理进行联系的思维。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技巧后,教师可让学生独立采用推理方法完成一道几何命题。以此巩固所学知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推理思维方法

几何证题中基本的推理思维方面有三种。一是综合法,即在证明过程,从命题所给条件入手逐步推导结论(即“由因导果”)的思维方法。它有三个特性:一是扩散性,即就某一条件进行推理判断时要考虑它可能出现的多种结果;二是全面性,即思维过程应一一考虑周全,不能遗漏条件以及由条件进行的推理判断结果;三是方向性,即进行综合思维时,自始至终都不能忘记目标,每一步思维都应该为目标服务。其二是分析法,即在思考问题时,不要从已知入手,而是从结论入手,假定结论(所求证的结论)成立,去寻求保证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这里应向学生强调的是,分析法不是用结论去证明题设,而是由结论出发去索取保证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即“执果索因”。其特点是思维的方向性比较明确。分析法与综合法在思维过程中常常是密切联系的,在整个证题过程中往往是同时运用,这种左右夹击的思维方法更为有效、更有利于寻求证题思路。其三是比较法,比较法在证题过程,也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万事万物都是有差别的,有比较才有鉴别的,如概念的比较,方法的比较等。其方法有三:一是在教学中,通过对命题中概念的比较,使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二是通过论题论据进行比较,使其能正确使用论据,如定理、公理等的应用条件及范围;三是通过一解多题或一题多解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与思维的广阔性与创造性。

三、培养推理论证能力,分段指导推理证明

初中一年级的推理与证明,只要求学生对几何图形进行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不需写出证明及严密的推理过程,教师不能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初中一年级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把计算转移到说理。因此,只要求学生会说即可。进入初中二年级,对学生的推理与证明要求提高了许多。在这个时期,不但要求学生填写推理理由,还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写法。老师还要精心地组织练习,让学生以练习填空题为主(填写推理理由),并让学生初步接触只有两三步的非常简单的几何证明题,而且要求每证明一步,都要清楚为什么,有什么理由,有什么根据。到了初中三年级,要求学生对几何证明题要能独立的分析、推理,自己找出证明途径,独立完成证明题。老师可从倒推法、综合法等几种常用的几何证明法着手,逐步教给学生分析几何证明题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合乎逻辑、有理有据地证明,这也是几何推理证明的最高境界。

四、在解题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给学生讲解解题方法时,可采用“一题多解”的解题方式,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热情与信心。在解题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求解,这些解决方法来源于我平时教给学生的基本的、规律性的解题技巧、使用频率较高的解题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解题时感觉到有章可循,实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

在几何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图形性质,以及推理几何知识的方法与技巧,从广度及深度两个方面拓展学生思维,使得学生的数学更加灵活、更具创造性,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五、学用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几何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按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哲学原理,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把所学的几何知识结合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求解,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比如,学生在学习了“线段公理”之后,教师可设问:“如果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一条直线公路,那么它的总路程会缩短吗,为什么”。学生在思考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是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过程,并且在这种过程中,学生还能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在头脑中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总之,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生活化手段,利用动手操作、生活情境、生活案例等来引导学生探究概念问题、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以此加深其对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守忠.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应用探讨[J].赤子,2016,(14).

[2]王海燕.多媒体辅助几何教学的体会.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土9).

[3]颜欣.初中数学几何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J].教师,2015(06):37.

猜你喜欢
证明题公理结论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巧用函数的性质求解不等式证明题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欧几里得的公理方法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结论
公理是什么
学生在解决几何证明题中的深度体验
数学机械化视野中算法与公理法的辩证统一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