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俊明
目前,初中的历史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调查,现在的高中学生提到历史就会头痛,单纯地认为学历史就是靠背;觉得历史太枯燥,都是年代和事件,没有什么意思;认为学历史就是学过去的东西,就算学了也没什么用;认为就算学了历史也不能应对现在的社会问题。由于这种情况,加强历史学科的建设与提高教学水平,并掌握学生的心理来改善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就显得很紧迫了。
1.让学生了解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历史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光是中华五千年历史就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学习历史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还能够了解悠久的人类发展史,感受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至今仍然存在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学习历史时对这些遗留问题进行思考,可以培养我们的探索思维能力。在当今的时事热点问题中我们也能发现其与历史的密切联系。
2.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历史知识 有些教师只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却不会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发散思维,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串联起来进行讲授。。
1.采用多式多样的导入方式 一节课的课堂导入是很重要的,它的作用在于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而且新颖的课堂导入是一节好课的开始,但是乏味的导入会直接扼杀了学生的兴趣。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前我会问一些学生熟悉并且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话题。
2.掌握语言的艺术,使用风趣幽默的教学方式 幽默的语言给人的感觉委婉含蓄并意味深长,比喻、类比、
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既可以引人入胜使得妙趣横生,同时又可以鞭辟入里,启人思考。学生喜欢有幽默感并且风趣的教师,这种教师能使每一堂课都欢乐,不会单调乏味。教师通过有趣可笑但又意味深长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
3.通过故事性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历史课的安排大多是在上午第四节或者下午第一节。这个时间段基本都是学生饿了或者最犯困的时候,这个时间段,学生的学习状态一般都不太好。组织有效的教学,相对来说比较难。这个时候我就会讲个和当节课有关系的历史故事。例如,在讲“三国鼎立”的时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和“既生瑜,何生亮”等故事的讲述就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4.联系生活的实际,善于列举现实资源 历史和现实是密切相连的,现在博物馆保存了很多的历史文物,然而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来把握现在与未来,
来陶冶情操并培养爱国思想。比如,在讲“秦王扫六合”的时候,必然会提到秦始皇陵兵马俑与秦长城。在讲“中华文化的勃兴”的时候,涉及的战国时盛行的一些钟鼓之乐,我就会告诉学生在武汉市的博物馆里完好保存着整套的编钟,在国庆时会演奏,并鼓励学生有机会的话去武汉听听,去感受一下古典的音乐美。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同时需要学生的“学”。因此,在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唤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喜爱及兴趣,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一个平等、友爱、互助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成长。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去做呢?首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构建平等的教学关系。对教师这项职业而言,其主要的核心思想就是“大爱无疆”。在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的朋友,但是在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下,“师道尊严”使得教师变得过于重视自己的尊严而忽略学生的尊严,为此,教师就要从根本做起,充分关注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及时交流与沟通,并在沟通中找出问题,及时解决。其次,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让人为之敬仰的高尚品格。当教师充分具备了亲切、正直、宽容等品质的时候,学生才会更喜爱这个教师,才会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下实现改变和成长。由此可见,教师要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实现自我提升,通过不断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以此让学生在魅力的感染下爱上历史,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是极为关键的,才能够收获高效率的课堂。初中生的年龄较小,历史知识的学习较为枯燥,不能够吸引住学生的兴趣,这就对历史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老师能够完善自身的素质,并采取多种措施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老师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能力,了解历史,并能够从历史的学习中收获知识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