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相
摘 要 对人而言,只有生命的存在一切才有可能,所以行教育之事务必为养生;有组织有规则的教育的前线执行者是教师,直接受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只有保住了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才留得教育的青山,只有教师和学生养好了生,才使得教育正常进行。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以养生心态行语文教育之事。养生分为物质养生和精神养生,在此反谈语文教育中的精神养生。
关键词 养生心态;进行;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TQ0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5-0092-01
专家认为:心理养生是21世纪的健康主题。调查研究表明,以下8种心态是现代人常见的心理误区:①稍有不顺经常抱怨,怨天尤人,很少获得满足感;②经常怀疑别人的所作所为,包藏不良动机,难以与人沟通,人际关系紧张;③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拒绝尝试新事物,以消极被动的态度对待生活,长期躲在生活的角落;④企图取悦所有的人,让别人牵着鼻子走,本想八面玲珑,结果却处处不讨好;⑤生活目标过高,脱离实际,久经拼搏也无法实现,从而产生挫折感,以至最终意志消沉;⑥做人没有原则,凡事都听命于人,没有主见;⑦总希望别人能围着自己转,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不同意见,爱发号施令,好为人师,知错不改,最终成为“孤家寡人”;⑧依赖性過强,时时处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顾。
如果经常有上述几种心态的话,会引发多种疾病,导致未老先衰。为了避免这种弊端,我们在语文教育中要始终保持如下心态: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总之,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因此我们在语文教育中要存善良之心,关心爱护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在课文中引导学生挖掘善良的因素,培养学生善良之心。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之事总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知语言的艺术性,深知我们汉语言的多解性,特定情景下的语意,但学生有时会误解,一些家长会误解,一些领导会误解,有时会给自己带来冤屈,此时千万别埋怨,而要放宽心,与他们而心沟通,让他们明白汉语言的特点,宽容他们的不知而过的行为,没有大不了的事,最终都会平息的。
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加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并不是每个老师都有机会教好班的,真分配到基础很差的班,领导定的目标又过高,完成不了任务,会带来各方压力。此时别跟自己过不去,扪心自问,我尽了力,我问心无愧就是了,我想,如果让别的老师来教,恐怕更惨呢。
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联说:“无求便是安心法”;当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认为“人到无求品自高”。这说明,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据此,我们在语文教育中,与学生一起走进道家名篇,走进陶渊明作品,走进苏东坡作品,培养淡泊,不追求名利的心态。
综上所言,让我们以善良、宽容、乐观、淡泊的养生心态行语文教育之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