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力 姚启盛 陈从波 杨勇
我院收治1例肾包虫病患者,术前误诊为右肾囊性肿瘤,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肾包虫病。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62岁。因“体检彩超发现右肾多发囊性肿物1周”就诊。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无腰痛、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脓尿及肉眼血尿。既往:10年前在外院行肝囊肿
手术(具体不详)。体检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检查资料:泌尿系B超示右肾多发囊性包块(图1)。上腹部CT检查示右肾囊性占位病变(图2)。积极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右肾中下极一大小约12 cm囊性肿物,内有多个类圆形白色囊性肿物。术后病理检查示肾包虫囊肿(图3)。
图1肾包虫超声影像图2肾包虫增强CT图3肾包虫病理(HE染色,×200)
讨论包虫病是棘球蚴病的俗称,是人畜共患病。我国包虫病高发流行区主要集中在牧区及半农半牧区。全身多个脏器均可发生包虫病,其中以肝、肺多见,人类肾包虫病较少见,约占全部包虫病的2%[1]。肾包虫病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例是在体检和手术中发现的,本例患者行常规体检发现,无任何临床症状。肾包虫病到后期因包虫囊的压迫可出现腰腹部疼痛及肾功能受损表现,当囊肿破入集合系统时,白色粉皮样囊壁及子囊随尿液排出,可引起肾绞痛及尿液的改变。CT检查是肾包虫重要的诊断方法,囊壁钙化、子囊及囊膜剥离是肾包虫特有的CT表现[2]。早期的肾包虫病B超和CT均难与单纯肾囊肿、囊性肾肿瘤等疾病鉴别,需结合流行病学、血清免疫学检查加以鉴别。分析本例患者误诊为肾囊性肿瘤的原因:①肾包虫病发病率低,首诊医师认识不足,病史询问不仔细;②本例患者后期追问病史有在新疆牧区居住半年史,但长期居住地不属于上述高发区域,容易漏诊;③本例患者体检时发现病变,无任何典型临床症状;④CT检查表现不典型,且囊壁钙化,难以与肾囊性肿瘤鉴别。针对肾包虫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包虫对肾组织的破坏,抑制囊液产生过敏反应及子囊种植播散[3]。目前肾包虫病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原则是摘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引起过敏,消除外囊残腔,防止复发。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对不宜手术摘除的弥漫性生长的多房性包虫病、手术前预防播散、手术后预防复发,常用的药物有甲苯咪唑、丙硫咪唑等。本例患者为预防复发,术后辅以丙硫咪唑治疗3个月,随访至今无复发。
[1]朱小军,袁亚光,张亚正,等. 肾包虫病(附5例报告)[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2):234-235.
[2]刘炜,刘夏铭,王志华,等. 肾脏包虫病5例分析及文献复习[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10):736-737.
[3]傅旭辰,施国伟,王伟. 肾包虫病的诊治体会(附6例报告)[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4,29(6):53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