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年轻干部的心理困境及其纾解对策
——基于安徽省亳州市的调研

2018-04-03 11:41玲,李
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年轻干部公务员困境

刘 玲,李 伟

中共亳州市委党校,亳州,236800

随着公务员招录制度的不断健全,一批有能力、有激情的有志青年进入基层公务员队伍,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当前,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城乡一体化融合步伐加快,基层各种诉求和问题进一步凸显,基层年轻干部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影响其自身发展,也影响基层政权公信力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更关系着基层的和谐稳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长期以来,干部队伍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未得到应有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不断加大,一方面,干部队伍的压力、焦虑感日益攀升;另一方面,学术界对于干部队伍的心理问题关注度不断提高,相关研究也不断增多,主要集中在对干部队伍心理问题的探索和对贪腐现象的心理分析上。周敏、李朝波将领导干部的心理困境总结为四个方面:既要提升工作显成效,又要承担责任潜风险;既要受规则明约束,又要遵循人情潜规则;既是“社会人”,又是“行政官”;既需要奉献,又需要实现自我价值[1]。宋丽红认为,转型时期,我国基层公务员存在转向市场经济的落差心理、人际关系敏感的戒备心理、知识观念更新的紧张心理、引入问责体制的担忧心理、心理沟通不畅的压抑心理、职务晋升的压力心理、官至富随的逐利获益心理和唯权是用的寻租交易心理八个方面的心理问题[2]。赵明尧认为,要走出心理困境,就需构建基层干部心理问题介入体系、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干部心理健康保障系统[3]。周敏、李朝波强调,在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发生巨大转变的背景下,应该从组织要求层面及群众期待层面加强引导,给领导干部留有时间和空间来适应变化,为建立新的“心理舒适区”留有必要的缓冲[1]。在此基础上,笔者重点就基层日益凸显的年轻干部心理困境问题,选取了亳州市三县一区(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谯城区)12个乡镇进行调研,对调研中发现的基层年轻干部的心理困境进行梳理归纳,对造成心理困境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组织人事工作经历,提出化解年轻干部心理困境的建议。

1 基层年轻干部心理困境的5种表现

心理困境是指现实中的矛盾、压力和情境使人心理上陷入的困顿状态,这种困顿常常让人感到抑郁、受挫、气馁和偏执,并反过来对工作、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调研发现,有一部分乡镇年轻干部认为自己存在着短期难以摆脱的心理困境,这种心理困境表现为形式多样的冲突和矛盾。

1.1 “为官者”与“社会人”的定位冲突

基层年轻干部兼具“为官者”与“社会人”的双重身份,而这双重角色常常使其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作为“当官者”,基层年轻干部是代表党和国家行使公共权力、从事公务活动的公务人员,其言行举止必然受到国家法律制度的规范与制约。“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基层年轻干部作为一般公民,又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社会人,身处纷繁庞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受传统宗法、邻里思想和亲缘、地缘关系的影响,中国人自古信奉“朝中有人好办事”,特别渴望家门口出现一个“当官者”好方便办事。而出于工作、生活方便的实际考虑,一些青年在报考乡镇公务员时,通常以籍贯所在地为中心,就近选择就职乡镇。调研中发现,这些身处家乡的年轻干部比其他同志面临更多的人情私利的请托,这些请托之中有许多是超越职权范围或乡镇权限,甚至有一些是为法律或政策所不允许的事项。一些年轻干部在处理这些事项时常常左右为难,陷入父老乡亲的舆论压力之中。

1.2 “经济人”和“政治人”的双层诉求

马克思说:“人们所奋斗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5]正当的个人利益是人们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公务员作为众多职业中的一种,人们追求这份职业首先是满足经济诉求,维持生存生活所需。从调研看,虽按照中央和省统一要求,建立了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全省范围内也建立了乡镇工作补贴制度,但基层干部工资水平相对滞后于物价、房价的飙升。正处于成家立业关键期的年轻干部,经济诉求恰好是压倒性的需求,其他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已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基层公务员的收入却长期处于相对低位[6]。大部分年轻干部有干劲、有闯劲,希望通过自己的出色表现得到认可,但受制于乡镇领导职数,乡镇换届空挡内提拔调整干部力度不大,年轻干部机会不多。等到换届时节,由于政策的变动性,一些基层年轻干部可能错过晋升机会,形成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双重失落感。“组织和社会对于基层公务员‘回报’供给的不足正是其职业倦怠的另一诱因。”[7]

1.3 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不平衡

调研表明,绝大部分基层年轻干部不能很好地平衡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特别是女性干部冲突更为明显,突出表现为在时间和精力上对职业角色的投入程度远大于家庭角色。随着政策导向的变化,乡镇中心工作由计生向扶贫、党建等经济社会各领域拓展,乡镇任务越来越重。由于乡镇领导风格和管理体制的不同,不同乡镇对年轻干部的要求和管束略有差异,但基层年轻干部的政治生态和生活状态大体一致。大部分被分配在组织、党政、民政、扶贫等较为繁忙的部门,一些年轻干部在工作问题上应接不暇,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兼顾家庭。久而久之,部分家庭对其工作表现出不理解和不支持。缺少家庭支持和精神鼓励的年轻干部,往往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最终导致的是领导认可度和社会认可度降低。

1.4 个性特征与外部环境的不协调

年轻干部出生于经济社会条件优越的八九十年代,缺乏社会主义大规模改革建设的亲身经历及艰苦复杂环境的磨砺和考验,是中国当下个性最为鲜明的群体之一。一些基层年轻干部有学历、有想法、有活力、个性直率,但往往易冲动、易固执、缺韧劲、缺定力,不能很好地适应体制内相对稳重、秩序分明、程序严谨的话语色彩和办事规则。在与同事和领导相处时把握不好度,缺乏适当的“舒适区”,一些年轻干部在基层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1.5 能力积累与压力增长的不匹配

在调研的76名年轻干部中,有42名是一出校门就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这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年轻干部基层工作经历的缺乏,“家门—学校门—机关门”的直线性经历,使其对如今的农村缺乏真切的感知,对基层政治生态缺乏深切的了解。年轻干部固然底子好、接受能力强、学习速度快,但乡镇陡增的工作压力和“活多人少”的现实,倒逼年轻干部必须成为基层工作的“多面手”。其工作岗位往往不固定,哪里需要往哪里去,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秸秆禁烧、文明创建、招商引资、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几乎都有他们的身影。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工作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逐渐加大。

2 基层年轻干部心理困境的成因

2.1 主观因素

第一,个体能力差异。基层年轻干部的心理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其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认可度低而延伸出来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形势和任务,基层年轻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眼高手低、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一些基层年轻干部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不能勤学多思,把学生时代的“等”“靠”思想带入到基层工作中,不能很快地掌握基层工作方法和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在工作上手忙脚乱,在心理上得过且过。

第二,个人性格特点。在与乡镇组织委员和乡镇党委书记的访谈中普遍发现,韧性大、灵活性强、活泼开朗、经常与领导和同事沟通的年轻干部,往往在工作中表现比较出色,自我调适和适应能力较强,产生的心理问题相对较少。而一些性格爱较真、固执守旧、敏感和不善于沟通的年轻干部往往产生的心理问题也相对较多。

2.2 客观因素

第一,社会环境影响。首先,社会对公务员的期望值增加。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对公务员的法治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群众也对基层干部投入更多的关注度和期望值。基层年轻干部直面群众,加之网络时代的扩散性,其一言一行不可避免地暴露在全社会面前,征地拆迁、危房改造、信访维稳等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稍有不慎、处理不好,都会变成现场直播,造成的影响将无法弥补。其次,传统文化因素影响。中国几千年传统“官本位”思想,渗透到年轻干部心理之中,以官阶大小作为成功和成就感的标准,一旦晋升提拔稍慢,挫折感往往会加倍。此外,年轻干部大多在“家门口”任职,“面子”问题作为无形的压力,加剧了年轻干部的心理困境。

第二,关爱机制不健全。乡镇领导体制和工作方法实用性强,往往以结果论英雄,更强调的是工作任务的完成,对年轻干部的工作过程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应有的重视。组织部门作为“娘家”,在入职培训之后,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这一年轻干部群体。出于“避嫌”心理,年轻干部很少主动上门向组织汇报工作和思想情况。久而久之,导致一些基层年轻干部的融入感和归属意识不强,加剧了其孤独感和焦虑感。

第三,专业心理服务体系缺乏。面向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心理辅导机构缺乏,专业心理服务体系和志愿者队伍尚未建立。公务员心理问题的预防机制、控制机制和化解机制处于“空白”状态。一直以来,公务员在公众视野中是被视为“强势群体”而存在,基层干部通过各种手段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疏导心理问题被视为理所当然。而这一群体尤其是基层年轻干部群体的心理困扰问题一直不被自己、组织、社会等各个层面所重视。通过抱怨和牢骚等传统方式排解苦闷,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给同事、领导、组织造成不成熟、不稳重、难堪大任的刻板印象。因而一旦出现心理困境,往往主要靠自我调适,但真正掌握自我调适技能的基层年轻干部少之又少。

3 纾解基层年轻干部心理困境的对策

3.1 完善的组织关爱是根本条件

在调研中,大部分基层年轻干部表示,不怕工作任务重,就怕工作环境和氛围差。组织关爱对心理问题多发的年轻干部来说尤为重要,不仅能有效化解心理困境,往往还能激发其干事创业的潜力。首先,组织人事部门应尽其所能。建立基层年轻干部谈心谈话机制,定期轮流与年轻公务员沟通交流,对思想波动大、心态不稳定的及时纠偏,条件许可范围内,尽量帮助排忧解难。其次,乡镇党委当有务实之举。乡镇一级作为直接使用单位,培养使用好年轻干部既是权利更是义务。乡镇领导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年轻干部的联系,多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及时解决年轻干部心理上、工作上、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做好心路、思路和出路等方面的引导工作,增强归属感。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大力推进乡镇公租房或者周转房建设,为暂时没有住房、符合条件的乡镇年轻公务员特别是外地考入的公务员提供过渡住房;建立合理的食堂承包经营机制,不断改善乡镇食堂条件,帮助年轻干部解决后顾之忧。

3.2 健全的激励机制是重要保障

习近平指出:“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8]因此,在基层年轻干部的进退留转问题上,要公平公开公正,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进一步增强对基层年轻干部的正向激励。一是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在组织部门试用期考核的基础上,乡镇党委要结合本乡镇特点,建立年轻干部考核奖惩机制,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年轻干部给予通报表彰和一定的奖励,对考核结果不理想的进行谈心谈话、教育引导。通过奖优罚劣,引导年轻干部端正态度,履行职责。二是建立竞争选拔机制。建立年轻干部竞争机制,在竞争中发现优秀年轻人才。乡镇团委、民政办、扶贫办等多部门正副职要向年轻干部敞开大门,实行竞争上岗,让优秀年轻干部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三是坚持基层优先的用人导向。在选拔乡镇干部时,对其年龄、学历等方面的限制应适当放宽,更侧重于对其思想品德、实际能力以及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搭建乡镇干部晋升平台,通过公选、公招、遴选等形式,选拔一批优秀乡镇基层干部直接进入市、县党政机关任职,增强基层年轻干部工作积极性和扎根基层谋事创业的源动力。

3.3 常态的教育培训是有益补充

建立基层年轻干部定期教育培训机制,建议将公务员心理调适课程纳入主体培训班课程。县级培训要向乡镇年轻公务员倾斜,可将其纳入每年的春秋季主体培训班,连同大学生村官、选派干部、村两委正职一起集中培训,共享培训资源。青干班次的培训要有所限制,同一人一定年限内不得连续参加青干班班次,给最需要培训的年轻干部创造培训机会。从乡镇层面来说,可将乡镇年轻公务员纳入村级干部培训班,一并培训。

3.4 专业的心理服务体系是必要之举

探索建立向公务员群体开放的心理调节机构,组建相应的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高度重视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大力宣传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建议借鉴大学生入学时开展心理测评的举措,在基层年轻公务员入职前、集中培训时和晋升提拔前等时间节点增加心理测评程序,立足于早发现、早解决,帮助基层年轻干部将心理困境化解在萌芽状态。

3.5 适当的自我调适是化解的核心之策

外部条件的改善既需要一个过程,也不是纾解基层年轻干部心理困境的治本之策。基层年轻干部要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技能,学会控制自我和驾驭自我,才能真正从心理困境中摆脱出来。自我学习教育。注重强化理想信念和政治素质教育,以正能量祛除社会功利化思想的影响。要在学中知短处、炼中知不足,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自我教育,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业务技能,提升实践水平和自我调适能力。在处理群众工作时,多理解、多包容,注重换位思考。培养良好的爱好和习惯。如阅读、体育锻炼等,“多项研究表明身体健康情况与幸福感水平成正比,即身体愈健康,所体验到的幸福感水平越高。”[9]调整心态,正确看待权力与名利。公务员的职位期待或权力需要是公务员主要的心理需要[10],中央对基层干部不可谓不重视,从物质上、政治上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从乡镇工作补贴到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从在乡镇机关设置主任科员及副主任科员职位到选拔任用干部越来越鲜明的基层导向,等等。基层年轻干部不能因为选人用人上的个别不公正现象,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4 结 语

习近平指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11]要使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必须有效化解年轻干部的各种心理困境。相对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乡镇和农村发展的任务更重,基层干部面临的压力更大,产生心理问题的概率更高,因而,基层年轻干部的心理困境问题在亳州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造成基层年轻干部心理困境的因素较多,也比较复杂,既有年轻干部个人能力、个人性格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受特有的职业特点、从业环境、人际关系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组织人事部门、乡镇党委和年轻干部都应积极作为,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对症下药,通过强化组织关爱、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教育培训、建立心理服务体系以及年轻干部加强自我调适等多种措施,帮助化解基层年轻干部的心理困境。

猜你喜欢
年轻干部公务员困境
困境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篮球公务员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