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爱琴
(福清市石门小学,福建 福州 350300)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活力”一词的解释为:旺盛的生命力。“活力”包括:个体感到他们拥有的体力、情绪能量和认知灵活性三方面内容。也有学者,把活力分为四种:身体活力、情绪活力、心理活力和精神活力。活力校园需要活力体育作为支撑,然而“总体上看,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1]2016年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1]“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在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开展运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专项运动能力……研究制定运动项目教学指南,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1]基于上述要求,学校确定要发展特色运动项目提升学校活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学校要办成“有精神的活的学校”,他认为“有钱办学不算稀奇,学校要把没有钱的学堂办得有精彩,才算真本领”。[2]“没有钱是一事,没有精神又是一事”,“高尚的精神如同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无穷的……”[2]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精神”就是一种学校的活力。
学校在深入分析学校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五大育人目标:“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身手、艺术的兴味、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学校确定以“花样跳绳”体育项目为核心的活力体育教育,并将其与艺术、德育、学科教学相融合,构成立体式的特色体系,从而促进形成以关照学生生活状态、关怀学生生命成长为核心的“活力校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活力校园”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创设生动活泼、丰富优美的教育环境,顺应和开发学生个体生命潜能,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发展学生才艺特长,从而使之自由、活泼、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活力校园”的构建,有利于“焕发孩子们的生命活力”,使孩子们在愉悦、创造的学习和活动中,自主探索和主动开拓,在不断的体验成功中发展个性、健康成长。活力校园是活力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央教科所《新教育》杂志编辑部主任怀殿东先生说:“活力教育追求的本质,就是让一切教育资源与充满活力的学生相契相宜;活力教育的规律,就是在实施教育教学的同时,让学生们充分享受属于他们年龄阶段的幸福。”[3]
“花样跳绳”作为一种简便易行、不受场地和年龄限制又易于开展的体育活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跳绳被誉为世界上最简便、最有效的健身方式之一,既能享受运动的乐趣又具有极高的健身价值。
学校对花样跳绳的解读是:花——是一种“美”的呈现,变幻生成美,千奇百态有亮度;样——是一种“多”的展现,模式变化多,你来我往有热度;跳——是一种“能”的表现,我行人人能,循序渐进有梯度;绳——是一种“连”的变现,健趣紧相连,一技在身有长度。
因此,学校以“花样跳绳”作为活力体育的载体,将其与艺术、德育、学科教学相融合,实现花样跳绳特色的跨越式发展——“跳出健康”“跳出坚强”“跳出自信”“跳出竞争”“跳出和谐”“跳出良好行为习惯”“跳出优良教育质量”,使其能更好地促进“活力校园”建设。
1.问卷调查,确立发展目标。如何使学校所选择的项目更好地得到家长的支持,促进项目能够更长久推动学生发展。学校对家长进行了调查,家长们不约而同地提到希望学校能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那么,学校如何承载起学生体质提升的重任呢?学校的全体行政为此进一步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专家论证、教师座谈,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问计于家长,问计于学生。学校最终决定从课程、活动、评价三方面推进“花样跳绳”项目,打造以“花样跳绳”为主要的活力体育特色学校。于是发展目标就是,学校通过三年实现“人人会跳绳”的普及目标,通过“花样跳绳”,让学生拥有四种能力:创造与欣赏的——鉴美能力,头脑与四肢的——协调能力,坚韧与克难的——持久能力,简单与长久的——健身能力,初步实现活力体育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活力校园发力。
2.成立组织,科学规划。在确立发展目标后,学校成立了体育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引领“花样跳绳”活动,负责学校体育特色的规划,分管教学副校长负责管理与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出台了“福清市石门小学‘花样跳绳’特色项目建设的三年规划”,从发展目标、师资保障、评价引领等方面对该项目进行了科学规划。
1.体育课堂,实现普及。学校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进行了调整,把“花样跳绳”纳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中,确保在每节体育课中利用10分钟时间进行花样跳绳练习或以花样跳绳为主的小游戏,作为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从而在全校范围内实现“人人会跳绳”的普及目标。
2.校本课程,实现提高。学校在校本课程中安排一节“花样跳绳”特色课程,做到时间、场地、对象、教师“四保证”,计划、内容、组织、授课、检查、考评“六到位”。要求指导教师应科学规划课程内容,制定好阶段实施目标,做到以激发兴趣为基础,以表演、比赛为巩固,以健身育人为目标,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在普及的基础上发现一批有本项目特长的学生。
3.阳光体育,实现常态。阳光体育运动是作为大课间活动的主要项目,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主动选择“花样跳绳”,主动参与到“花样跳绳”活动中,去感受“花样跳绳”带来的乐趣,促进“花样跳绳”项目的常态化。
学校以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艺友制”思想为指导,打破“师资短缺”的瓶颈问题。
1.请进来。为了保证“花样跳绳”动作的规范和质量,学校特意邀请福建省跳绳协会会长、国家跳绳推广中心教育培训部副主任庄婉娜老师到校,对“花样跳绳”的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训练,并对学校的“花样跳绳”队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项指导。通过专家的引领,带出了一支优秀的指导教师团队。在福建省乡村教师提升工程第二阶段培训会上,学校的“花样跳绳”队的指导教师为参训学员现场表演了短绳双人跳、长绳多人跳、8字长绳跳等多个项目,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2.走出去。为了提高师资水平,学校还推荐了部分优秀指导教师林剑雄、陈艳雯、陈婉玲等三位教师前往福州、厦门等地参加“花样跳绳”集训,有效提高了指导水平。2017年11月,学校“花样跳绳”代表队参加第四届上海国际交互绳比赛,取得了交互绳规定套路表演赛二等奖及10人8字交互绳速度赛第六名的好成绩。跳绳队的队员们在展示中增能,在比赛中学艺,开阔了眼界,结交了“绳友”,在“跳”中求得了进步。艺友制有力地保证了学校“花样跳绳”的教学力量。
陶行知依据“即知即传人”的原则,提出“小孩子是最好的先生”“知者为师,能者为师”,大力推行“小先生制”。在打造体育特色的过程中,学校注意挖掘、发现有“花样跳绳”天赋和特长的学生,让他们当“小先生”。利用课间、课余时间去教不会跳或跳不好的学生,让学生之间互助互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还促进了“花样跳绳”的普及,实现了在交往中学习,在学习中交往。
1.竞赛设计,激励学生。为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花样跳绳”的兴趣,学校积极创设展示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活动及竞赛。学校每年举办一次“体育节”,把“花样跳绳”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创办了“校园‘花样跳绳’吉尼斯”挑战赛;以班级竞赛、年级展示等形式推动“花样跳绳”项目的发展。2017年5月,学校的“花样跳绳”队在参加福州市第二届跳绳比赛中一举拿下一级套路冠军、10人8字长绳跳第三名及体育风尚奖的好成绩,并获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2.评价推进,激励学生。本着“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个成功的学生”的理念,学校通过改革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特色项目的活动中。学校设立了“体育小明星”的专项荣誉,凡是在各级跳绳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即可评选学校的“体育小明星”,并具备评选“儒雅少年”的条件。学校还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跳绳纳入测评项目,引导学生日常加强练习,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
在打造以“花样跳绳”体育特色为载体的实践中,学校通过“架构优化、技能提升、情感驱动、快乐体验”来体现石门小学特色体育的魅力,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蓬勃开展,并有了如下的获得:
一是落实“四个从”。从固本着眼——抓总体设计;从活动入手——抓过程实施;从精细切入:抓人人参与;从体验用力——抓兴趣培养。二是实施“四关注”。关注学生每天锻炼时间的落实、关注学生体育健身的学习经历、关注花样跳绳家校互动的获得、关注生命教育健身育人的实践。三是做到“四个要”。在特色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既要有体锻的基本元素,又要有技能的掌握元素;既要有健体的能量元素,又要有情趣的快乐元素,即:体锻——人人参与;技能——循序渐进;能量——因人而异;情趣——快乐满满!
通过“花样跳绳”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对陶行知的“知行合一”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就是“合”——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强调的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学校体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花样跳绳”是我校体育特色的重要抓手,机遇和挑战并存,前景和发展共生:一“绳”一天地,一“绳”一世界;一“绳”一技能,一“绳”健一生。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Z].国务院办公厅〔2016〕27号.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怀殿东.追求一种充满活力的教育[J].青年教师,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