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耀
(厦门市同安区凤南中心小学, 福建 厦门 361100)
PEP教材里,设计每单元独立板块的阅读材料时,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简单处理。教师出题,学生回答。看似以问题引领学生阅读,实则侧重于问题里语法现象和词汇的学习与训练,延续的是Let’s learn and let’s talk两种教学方式,气氛活跃,看似热闹,实则学生不会阅读,不会思考。二是面面俱到。教师设计了许多问题,但面面俱到,没有主次,学生阅读作答,教师讲评完结束功课。课堂沉闷泛味,毫无生气。
依笔者观察,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引领学生深层阅读,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1. 问题设计偏知识性,缺乏互动与思考;2.问题设计零散,问题间缺少联系;3.问题设计简单,缺少层次与线索;4.问题仅关注语言点和知识点,缺少关注中西方文化差异;5.问题偏离目标,针对性不强,不能体现语用功能。
因此,教师有必要对阅读教学进行研究,避免在问题设计上的不足,减少产生片面低效现象。“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2]因此,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应有针对性、整体性、层次性、分辨性、运用性。
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娃娃从学语言开始,就大量地与人对话交流,而后才学写字、阅读、作文章。因此,教师一定要坚持培养学生的互动思维意识,设计一些交流对话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PEP教材五(上)My week Unit 2 Part B Read and write一课,笔者设计了这三个问题:
1.Hi! WuYifan.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weekends ?
2.What does WuYifan often do on weekends?
3.How do he feel today?
这三个问题的对话训练,环环相扣,为课文后面的内容学习做好了铺垫。
再例如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 ?可先提问少年宫活动情况:What do you do in the Children’s palace?接着谈论六一节活动做事上:What can you do for Chendren’s Day ?从而聚焦能力 I can / I can’t draw pictures, dance, sing songs, play football等上。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增加学生语言实践和促进学生思考互动的问题,适当减少简单而单一的填空题、判断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语言知识的二级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表达的有15个话题。PEP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编排,阅读部分也不例外。为确保话题的完整有序教学,教师有必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问题设计。教师反对分块式问题设计,倡导整体设计情境问题。即通过某一线索将问题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对应并串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以PEP教材四(下)Unit6 shopping Part B Read and write这一课为例,来说一说如何设计整体情境式问题。
在这一课里,笔者设计了6个主要问题:
1.What are in the clothes shop?
2.If you want to buy them,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 Colour,price,feel。
3.Can you find these information from the ad?
4.How much /What colour /How are the gloves?
5.Is it a good ad ? How to make a good ad ?
6.ry to write a good ad for the shops!
这6个问题形成一个整体,构建了良好的情境。对应情境为:1.到服装店购物;2.购买服装的标准依据;3.商场广告即文本有多少的购买服装的依据信息;4.服装的价格颜色感受;5.判断这是否是一则好广告并说出理由;6.介绍自己的商品,尝试写一则广告。
这些问题按线性展开,围绕话题shopping,每个问题又都与教学程序的“热身复习、新知呈现、语篇理解、句子操练、巩固练习、拓展语篇”[3]等相对应,问题明确、情境自然、话题清晰。
在阅读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教学问题是重知识传递轻信息采集。PEP教材的每单元都由PartA.B.C组成,在PartA.B中,有Let's learn,Let's talk和Read等内容。许多教师在教学Read部分时,延续的是Let's learn and let's talk两种教学方式,侧重于问题里语法现象和词汇的学习与训练,忽视阅读教学中的语篇信息采集。为改变这种情况,建议教师通过设计分层阶梯式问题,引领学生逐层理解语篇,了解文本大意,获取具体信息。下面,以五年级(上)Unit3 What would you like Part B Read and write?为例,谈谈阶梯式问题设计。
基要素,也就是文章的基本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做什么事、结果等。教师要对基本要素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带着这些易于解决的“基要素”题目,去整体感知篇章,了解文章“大体”信息。
初读文本,设计的问题如下:
Who write to Robin?
What do they write about ?
How many foods/vegetable do they write?
学生浏览课文,结合图片,能迅速找到答案:WuYifan. Foods. Six。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做了较好的铺垫。
段意,也就是文章的段落大意。学生第二次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培养他们学会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这篇课文,提出有段意式问题应是初步了解人物的饮食喜好。即:“What's Wu Yifan's/grandpa's favourite food?Why?与 What's Wu Yifan's favourite vegetable? Does grandpa like vegetable?”。
精读时,教师要根据语篇中的细小关键的字、词、句,设计细节性问题,以培养学生捕捉语篇里细节信息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从文本表层走向深层,全面透彻地理解语篇。本篇文章,细节性问题为:‘What can they both eat?What does WuYifan doesn’t like?”
脉络式问题具有较强的层次性与逻辑性,它以学生认知思维过程为基础,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问,帮助学生构建语篇的骨架结构,并将众多零碎信息串联成一个整体。这些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语篇脉络的关键,是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语篇内容的前提。[4]
教学中,可设计“图示、表格、排序、完型填空”等脉络式练习。表格一种较好的信息采集方式。本文表格设计如下:
Who What’s thei r favourite food ?Why What do they like/don’t like ?What’s their favourite vegetable?
完成表格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从篇章获取主要信息并形成篇章框架图的过程。而更多的信息采集图表,则需要教师们去创意设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PEP教材里,有关西方的文化与习俗有许多篇目。因此,教师应就课本编排和学生学情,有意识地提出一些文化辨析性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西方风俗习惯与文化,从而准确得体地使用英语。
例如,PEP五 (上)Unit3 What would you like ,三个文化辨析性问题为:
What would Sarah like ?
What would WuYifan like ?
How do they eat ?
当学生回答完前两个问题,自然能辨别中餐与西餐的食物差异。当回答完第三个问题后,学生自然能了解Chopstick 为中国特色餐具,而使用 knife, fork则为西餐特有餐具。
再如,五(下)Unit3 My school calendar,课文围绕Where/When/What/Why四个问题进行编排。但教学时我们应有所侧重,应着重于When do they hold the party ?和What do they do at the party ?这两个文化辨析性问题的学习。因为Easter是西方特有的节日,教学应帮助学生了解Easter的活动时间、举行的特有活动。
中西方文化不同不仅表现在用餐和节日习俗上,还表现在生活方式、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教师们应适时设计一些文化辨析性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养成跨文化意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交际障碍。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阅读教学更是体现个体思考后的不同结果。在阅读教学中,许多的任务或者说问题都是以书本内容为本的。但为了更好地体现语用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个体真实情况和差异,创新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思维,运用语言的真实信息差问题。
直接运用。直接运用学生的个体差异,如身高、体重、家庭情况等进行信息差问题设计。例如六(上)Unit2 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课文学习完后,可提出这样的问题:How many ways do the children go to school?Do you have any suggestion?问题围绕学生的出行方式进行真实数据的调查,然后让每个学生都给爸爸妈妈甚至政府部门写建议,不同的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理由不同,建议也不同。
创新创计。通过灵活转换的方式,将原本一致的信息转化成信息差问题。如:五(下)Unit6 Whoes dog is it Read and write 部分,有的教师是让同学模仿Robin角色,仿做动物动作并说“I’m drawing a picture.”而笔者是这样设计:猜猜这些小Robin会做什么样的动作,“Are you drawing a picture/doing kungfu”等。 由于每个学生的想法不一,猜的内容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性的信息交流真实有趣,效果甚佳。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梁花.我的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教师,2014(4).
[3]黄国耀. 小学英语高年级语篇教学设计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9).
[4]魏小娜.浅谈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问题设计[J].信息教研周刊,201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