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会珍,王佳
宁夏第五人民医院石嘴山中心医院,宁夏石嘴山 753200
临床针对需要接受膝关节以下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假设患者年龄较高,身体状况不佳,基础情况差,在手术麻醉时可能会有心血管系统或者神经系统方面的并发症出现,另外脊柱可能出现病变,导致明显增加麻醉难度[1-2]。该研究具体分析2种麻醉阻滞方法用于重危患者膝关节以下下肢手术麻醉中的不同效果,分析2015年9月—2017年9月间该院重危膝关节以下下肢手术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选取62例该院收治的重危膝关节以下下肢手术患者参与该次研究。依据手术中应用的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31例,17例男以及14例女,年龄平均(50.28±10.36)岁;对照组 31例,16 例男以及15例女,年龄平均(50.59±10.14)岁。全部患者均除外交流障碍、凝血异常、脊柱畸形、肌力异常。2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全部患者都在手术开始前5 min建立静脉通路,手术过程中通过面罩给氧,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对照组穿刺点选择在L2~3处,实施硬膜外连续性麻醉,选取15 mL左右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实施注射,通过按照手术期间具体需要进行药物追加,使麻醉效果得以保持。观察组通过便携式B超机结合穿刺针实施隐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选择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实施局部麻醉处理。对患者的腘窝坐骨神经实施阻滞,抬高患者侧小腿,也可以屈曲膝关节,对皮肤实施常规消毒,确定腘窝褶皱以上8 cm左右的位置,通过二维便携式超声仪进行探查,观察腘动脉情况以及坐骨神经结构,检查时设置探头频率在13 MHz左右。对穿刺点进行确定,消毒皮肤后选择穿刺针在腘窝外侧皮肤向高回声结构位置进针,回抽注射器没有回血后慢慢顺着进针点将3~5 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注入。接着将剩下的15 mL左右0.5%罗哌卡因注入到神经回声的上下位置。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结束后,继续实施隐神经阻滞,先保持超声与大腿纵轴垂直,放在大腿内侧,顺着收肌管实施横切面的检查,标志选择为股浅动脉,确定筛网格稍高回声结构,确定隐神经后在平面内进针,选择穿刺针在与高回声阻滞区域临近的位置将6 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注入。
体征指标测定:在阻滞前、阻滞后30 min、阻滞后60 min分别测定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阻滞效果:记录两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以及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其中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为注射后用针刺阻滞区域患者皮肤痛觉消失时间;持续时间为注射后患者的伤口疼痛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注射后Bromage评分为1分的时间,持续时间为注射后评分为2分的时间。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获取数据开展分析,(±s)表示体征指标、阻滞效果等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阻滞前收缩压为(139.2±18.4)mmHg,舒张压为(79.8±11.6)mmHg,心率为(73.6±8.7)次/min;阻滞后 0.5 h 分别为(135.8±18.7)mmHg、(74.5±10.9)mmHg、(71.9±8.5)次/min;阻滞后 1 h 分别为(137.5±15.6)mmHg、(73.59±8.9)mmHg、75.8±6.2)次/min。 对照组阻滞前分别为(135.9±20.7)mmHg、(82.7±10.6)mmHg、(70.6±5.9)次/min;阻滞后 0.5 h 分别为(125.6±19.8)mmHg、(62.3±15.8)mmHg、(70.5±7.4)次/min;阻滞后 1 h 分别为(132.5±14.8)mmHg、(70.6±10.5)mmHg、(72.8±5.9)次/min。阻滞前两组心率及血压差异不明显,阻滞后不同时间两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与阻滞前比较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
观察组阻滞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为 (9.1±5.4)min,持续时间为(911.5±82.5)min;对照组阻滞后分别为(10.6±6.2)、(465.2±101.8)min。 观察组阻滞后感觉神经阻滞分别起效时间为(20.8±7.4)min,持续时间为(368.9±42.8)min;对照组分别为(22.5±9.6)、(248.7±50.3)min。 观察组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与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
硬膜外麻醉是针对接受膝关节以下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比较广的一类麻醉方法,因为外周交感神经阻滞,会使得副交感神经状态比较兴奋,部分特定血管出现扩张,缺乏足够的有效循环容量,降低了血压水平,所以会影响机体血流动力学状况。如果患者本身身体状况较差,年龄偏高,则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大[3]。隐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实施局部麻醉,药物直接进入神经干周围,因此能够阻滞交感、副交感神经,并且由于阻滞仅对一侧肢体产生作用,所以基本不会影响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状况。同时借助超声引导,可以实现精准定位,能够确保药物直达目标位置,发挥最显著的麻醉效果[4-5]。从该研究结果可以得知,观察组阻滞后不同时间血压以及心率均没有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在阻滞后血压出现明显变化,另外观察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B超引导下隐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用于重危患者膝关节以下下肢手术中效果更明显,值得推广。
[1] 王建国,高铁梅,许更宇,等.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单侧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4):412-413.
[2] 汪润,刘鹏飞.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麻醉方式的关系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3):341-343.
[3] 黄代强,高巍,申新,等.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的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3):44-48.
[4] 魏小伍.帕瑞昔布钠联合下肢神经阻滞在膝关节及远端手术后镇痛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2):136-137.
[5] 王新生,贾岩.帕瑞昔布钠联合下肢神经阻滞在膝关节及远端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