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曦
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妇科,四川德阳 61800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是指患者其盆底支持因各种因素致使其结构损伤、缺陷等,由此引发功能性障碍;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者临床可主诉伴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落下垂、盆腔疼痛等[1]。经临床调查发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致病机制主要为分娩、妊娠,因分娩中过度扩张由此造成其筋膜、盆底肌弹性下降,进而导致其阴道壁脱落、尿道膨出[2]。针对此,该文将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6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就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与盆底肌锻炼在其中的临床价值展开简要实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以该院所收治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为例,根据乱随机数表法从中择取160例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组79例,患者年龄 20~38 岁,平均年龄(27.49±2.04)岁;行剖宫产者为29例,另50例则经阴道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3.50±0.41)kg。对照组81例,患者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6.37±2.23)岁;行剖宫产者为 32 例,另49例则经阴道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3.48±0.42)kg。两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予以81例对照组患者盆底肌锻炼。主要为提肛练习。主要内容如下:①Ⅰ类肌纤维练习。引导患者收缩期会阴与肛门并保持收缩状态3~5 s左右,后放松3~5 s。②Ⅱ类肌纤维锻炼:指导患者迅速收缩期会阴与肛门后即可进入放松状态,整经由3~5次循环后进入长时间放松状态,时长为6~10 s。另79例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其中,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主要内容如下:①调整工作频率8~32 Hz,脉冲宽度 320~740 μs,由此引导患者区分腹部、会阴收缩;②调整工作频率20~80 Hz,脉冲宽度20~320 μs,进行有效电刺激,引导其掌握Ⅱ类肌力纤维收缩;③予以患者Ⅱ类肌力纤维生物反馈治疗,引导患者随模块进行Ⅱ类肌力训练;④予以患者抱小孩、上下楼梯等生物反馈训练;⑤采取A3反射生物反馈训练,同时指导其于咳嗽状态下进行盆底肌肉功能训练;⑥予以患者会阴部肌肉生物反馈训练,于智力体位状态下开展肌力收缩练习,进而协调其会阴处腹部肌力。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每周进行2~3次,每次时长控制于20~30 min左右。
对比两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和性生活质量评分,其中,根据国际会阴肌力测试规范进行患者盆底肌力判定,以其阴道肌肉收缩持续0 s定为0级,1 s则定为Ⅰ级,由此类推,持续5 s或5 s以上者则定为Ⅳ级,而性生活质量评分则主要以PISQ问卷(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为准,其得分与患者性生活质量成正比;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主要包括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尿失禁等。
疗效判定: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盆腔支持结构损伤、退化及缺陷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治愈;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盆腔支持结构损伤、退化及缺陷等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无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各项症状无任何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二者之和。
所有数据均经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盆底肌力经测试<3级者例数为25例,占比31.6%,≥3级者则为54例,占比68.4%;对照组经盆底肌力测试后提示其肌力<3级者为35例,占比43.2%,≥3级者例数则为46例,占比56.8%(P<0.05)。与此同时,实验组经治疗后其性生活质量评分为(75.31±8.94)分,对照组则为(60.38±7.92)分(P<0.05)。
实验组79例患者中,显效例数为42例,有效例数为30例,无效者则为7例,临床总有效例数总计72例,占比91.1%;对照组81例患者中,有显效例数35例,有效者25例,无效例数则为21例,临床总有效者总计 60例,占比 74.1%(P<0.05)。
实验组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尿失禁,有1例并发子宫脱垂,1例患者并发直肠脱垂,1例患者并发膀胱脱垂,总并发症发生概率为6.3%(5/79);对照组治疗后5例患者出现尿失禁,3有例并发子宫脱垂,2例患者并发直肠脱垂,4例患者并发膀胱脱垂,总并发症发生概率为 17.3%(14/81)(P<0.05)。
当前,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形成统一认知,主要有吊床假说、整体理论、尿道高活性说、阴部损伤说等,然不可否认的是,妊娠与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性危险因子。作为维护盆腔脏器稳定性的主要支持系统,盆底肌群、韧带、筋膜与神经均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当整个系统完整性遭到破坏时,即可诱发盆底功能障碍。妊娠期间,基于患者伴有一定程度子宫扩大,其肌肉、筋膜、韧带牵拉力增加,由此提高其损伤概率,而分娩中胎儿对产妇盆底挤压更进一步降低盆腔脏器稳定性,且加上患者体内激素含量变化,由此改变其盆底结缔组织,进而为疾病病发提供一定契机。其中,盆底肌锻炼主要通过盆底功能康复主要借助物理疗法进行,经大量学者研究证实,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等多种治疗方式于盆底功能恢复中均具有一定疗效[3]。其中,盆底肌肉锻炼主要通过引导患者主动性进行盆底肌肉收缩练习进而实现控尿能力的提高。通过按部就班锻炼盆底肌肉,提高其收缩次数和强度可提高患者生殖器官血流速度,进而使其受损细胞活化,与此同时,经交替性盆底收缩和舒张活动后,盆底阴道病原菌可得到有效控制,且可提高其组织细胞代谢速度。该次实验中,经由盆底肌锻炼后,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4.1%,实验组则为91.1%。其中,实验组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故而其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性行盆底肌锻炼者。盆底肌肉电刺激主要起到纠正盆底功能异常的作用,其主要借助松弛患者盆底肌达到改善肌痉挛的作用。通过有效电刺激,可明显提高机体神经肌肉兴奋度,进而使其神经细胞由休眠状态转为觉醒状态,实现细胞功能修复;与此同时,经电刺激疗法后,可将盆底肌肉有效激活,由此可恢复患者盆底、阴道弹性和肌张力。实验组经联合治疗后,其盆底肌力≥3级者达54例,占比68.4%,明显优于对照组(56.8%)。表明,经联合电刺激后,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防止盆底肌肉萎缩。而生物反馈治疗则主要通过肌肉压力曲线、盆底肌肉肌电图和其他表达形式等实现患者肌肉活动的转化,进而将其变换为视听类信号,在此基础上,引导患者通过其回馈视听信号开展规范化、科学性康复锻炼,由此纠正不良锻炼方式,养成良好条件性反射习惯。经由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和盆底肌锻炼后,实验组患者Ⅰ类、Ⅱ类肌纤维均得到一定增加,进而减少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概率。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经联合治疗后,患者尿道括约肌收缩力增强、刺激交感通路,且抑制其膀胱逼尿肌、提高膀胱容量,进而增强其储尿能力,且经增强其盆底肌张力后可有效改善子宫脱垂等并发症。与此同时,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其性生活质量评分达 (75.31±8.9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0.38±7.92)分,表明,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和盆底肌锻炼可有效改善机体局部血液循环,进而提高患者盆底肌收缩力和其紧张度,使其引导恢复紧缩,由此提升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与盆底肌功能锻炼后可显著改善其盆底肌血液循环活动,提高其盆底肌肌力,进而有效恢复其盆底功能;与此同时,经联合治疗后,还可提高盆底肌肉收缩力、由此有效平衡其盆底肌肉活动,实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
[1] 陆佳红,张薏,李婷婷,等.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7,26(2):133-135.
[2] 戴红梅,郑玉玲.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18):58-60.
[3] 杨红梅.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3):353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