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影响

2018-04-03 02:26冯裕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顺产肌纤维盆底

冯裕娟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中医院,四川达州 635100

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严重干预成年女性个体的生存状态[1]。引致女性发生盆底肌肉组织功能障碍的因素包含妊娠因素和分娩因素等,且分娩方式选择差异也能影响女性的盆底肌群形态功能。一般而言,以顺产方式进行分娩的产妇需在生产之前进行试产锻炼,而由于产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过度的用力,还可能伴有产钳助娩,所以顺产分娩的产妇会发生十分严重的盆底肌纤维损伤[2]。该文以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该院所收治的300例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收治的300例分娩的产妇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嘱所有产妇于产后的40 d入院在专业医护人员的组织下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所有产妇中,初产妇150例,经产妇150例,平均年龄为(27.5±5.1)岁,孕周(39.5±2.2)周,新生儿体重(3.5±0.6)kg。遵从分娩方式差异将其等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每组150例,两组产妇在孕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年龄22~35岁;②产妇产后的伤口愈合良好;③自产后到接受康复训练期间,产妇未发生任何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感染;④无严重器质性疾病;⑤产妇的依从性良好,自愿接受康复训练且训练的自主性良好;⑥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顺产组与剖腹产组的产妇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并通过盆底康复治疗仪测定两组产妇训练前后盆底的收缩压、静息压及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于12周后,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康复治疗效果。

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方法,医护人员需对两组产妇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宣讲教育,其内容可以有:有关产后盆底肌群组织功能失调临床危害的知识内容,督导产妇产后自主观看有关盆底肌恢复锻炼方法的教学指导视频,继而在妇产科临床医生的指导干预条件下为产妇开展盆底肌恢复训练和电刺激治疗。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训练前后盆底压力情况的比较

康复训练前,剖宫产组的产妇盆底静息压为(4.74±0.54)cmH2O,盆底收缩压为(38.46±2.64)cmH2O;而顺产组孕妇盆底静息压为(4.06±0.47)cmH2O,盆底收缩压为(27.93±1.32)cmH2O,可以看出剖宫产组明显高于顺产组孕妇(P<0.05)。康复训练后,剖宫产组的产妇盆底静息压变化为(6.27±0.41)cmH2O,盆底收缩压变为(49.29±4.05)cmH2O;顺产组孕妇盆底静息压为(6.09±0.88)cmH2O,盆底收缩压为(49.17±4.13)cmH2O,两组产妇盆底收缩压和静息压均比训练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但是组间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训练前后的肌纤维收缩力的比较

训练前,顺产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为(19.08±2.10)cmH2O 和Ⅱ类 肌 纤 维 快 速 收 缩 压 为(21.45±2.22)cmH2O,剖宫产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为(18.99±2.51)cmH2O和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为(30.10±3.35)cmH2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顺产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为 (27.98±3.36)cmH2O和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为(45.99±4.74)cmH2O,剖宫产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为(27.96±3.97)cmH2O和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为(45.61±4.30)cmH2O,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与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妊娠和分娩是成年育龄女性必须经历的基本生理过程,长久以来,传统的生育方式为顺产,随着医疗技术及理念的不断创新及发展,剖宫产逐渐发展成为临床常用的分娩方式。顺产分娩过程中,胎儿随着收缩力在宫腔内的不断下降,以持续增强的阵发性腹压因素和产钳介入助产因素,共同引致了产妇盆底组织中Ⅰ、Ⅱ类肌纤维组织发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又因为顺产时过度拉伸盆底神经、韧带、筋膜,更加重了盆底结构及其功能的损害[3]。能显著降低产妇盆底组织的静息压指标和收缩压指标,引致产妇发生以阴道松弛和盆腔脏器脱垂为代表的多种并发症,为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缩短宫缩的疼痛时间,愈来愈多的产妇选择以剖宫产的方式进行分娩。尽管剖宫产分娩方式能有效规避产妇分娩生理过程中因胎儿因素引致的盆底肌群组织损伤,但却无法规避妊娠生理过程中,因胎儿不断生长增大而诱导发生的盆底肌肉组织及其相关组织结构性损伤[4]。已有临床研究证实表明,顺产比剖宫产胎儿有更多的好处,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推荐产妇选择以顺产的方式进行分娩[5]。在时间缓慢推移条件下,产妇盆底结缔组织将反映产妇机体的激素含量变化特征,干预盆底肌肉组织中的胶原代谢生理过程。弱化盆底的支持能力,引致盆底脏器脱垂病理结果。

为分娩产妇早期开展盆底肌组织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产妇的盆底组织基础功能恢复。在现阶段,临床中运用的盆底肌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含电刺激治疗法、生物反馈治疗法和盆底肌功能基础锻炼。电刺激治疗法能借由额定强度的电流直接刺激产妇的盆底肌肌群组织,在影响内部神经通路条件下,提升神经组织的生理敏感性。遵照现有临床经验,针对产妇盆底肌组织中开展恢复锻炼的主要方法。包含耻骨肌群的主动锻炼、改善肛提肌组织的运动功能,强化机体机体控制能力恢复神经生理功能,增加肌肉组织敏感度等。

该文主要是通过比较以两种分娩方式 (即顺产、剖宫产)进行分娩的产妇在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前后孕妇的盆底压力变化,评价康复训练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康复训练前,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妇的盆底压力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使得顺产的产妇比剖宫产的孕妇所受到的损伤更加严重。产妇在专业医疗机构以及医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特定的康复训练,在训练后,测定两组产妇的盆底收缩压与静息压,结果训练后的盆底压力均比训练前有明显的提高,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了12周的锻炼与治疗对孕妇的产后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若单纯的观察盆底肌群能够发现:康复训练前,顺产组产妇的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要明显的低于剖宫产组,而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则与剖宫产组孕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的肌纤维收缩压在康复训练会全都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也就说明了,即使在训练治疗前顺产分娩的产妇盆底功能的损伤明显比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大,也可以通过早期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令产妇的盆底肌群功能恢复到相应的健康水平,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能够改善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盆底功能,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白小丽,杨伟娟.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结局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9):117-119.

[2] 杜玉玲.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效果与性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2):2452-2455.

[3] 林丽卿,孙蓬明.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锻炼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效果与性功能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7):2593-2594.

[4] 龚南亚,卢江炜.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收缩力的影响及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2):2593-2595.

[5] 周杰,李维玲,李牧.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3):78-81.

猜你喜欢
顺产肌纤维盆底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顺产分娩预防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价值
顺产后为什么还要在产房观察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