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巧妙导入激趣。教学《草》一诗,在导课时我运用媒体展示了很多种野草的图片,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你知道它们有什么特点吗?”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来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谈自己见过的小草,学习古诗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我趁机问道:“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对小草也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描写小草的?”同学们急切地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接着我导入新课,出示诗句,孩子们开始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
2.丰富方式激趣。学习古诗除了朗读、背诵之外,还可以采取猜谜语、歌唱、表演、想象等形式,让学生的感觉器官都参与学习,从而沉浸在愉悦的氛围之中,让诗情画意浸润心灵。如《登鹳雀楼》一诗教学结束时,我教学生唱古诗、舞古诗,即给诗句加上动作谱上曲,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唱古诗。这样的学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也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趣未完。在上《春雨》一课时,我还展示了自己的书法作品《春夜喜雨》,使学生眼前一亮,更加爱上古诗,爱上中国文化。
3.创设情境激趣。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创设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古诗词学习变得充满吸引力。二年级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中,我就创设了诗画情景,和学生一起创编绘画,将“红日”“紫烟”“香炉峰”“瀑布”“青峰”随着诗句的展开变成一幅挂在黑板上的简笔画,学生兴趣盎然。
1.自主读,读准字音。上课伊始,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读后,指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其余学生相互评议,指正读错的字词。初读,做到读得准确。
2.听范读,模仿试读。在准确识字,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听教师范读,感受节奏和韵脚,然后模仿试读。再绘声绘色地领读,变换多种形式朗读。
3.深入文本,想象画面,感知诗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让学生想象画面,说说脑海里面出现了哪些景物?帮助孩子把想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诗词的大意也就知晓一二了。
4.指导朗读,升华感情,体会情感美。在充分朗读、想象画面的基础上,领悟诗人的情感。如学习《静夜思》,引导学生从“举头”“思故乡”等感悟朗读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要想丰富学生的经典诗文积累,首先要教会学生背诵的方法。在课堂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已经能熟读成诵了,这时老师如果在背诵的方法上稍加指导,那么学生的背诵任务就能在课堂上完成。另外指导学生收集好古诗中的名句,积累相关的古诗。在学习新诗时,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诗人的其他诗或同一个主题的诗。古诗学完后,帮助学生收集好古诗中的名句。也可以积极开展古诗词诵读的课外实践活动,将古诗词背诵延伸至课外,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接受情况因材施教。这样,不仅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帮学生做好了积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首先是多种方法识字。如教学《草》一诗中的“烧”字。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浇”字,引导学生用换偏旁法将“浇”中的三点水换成火字旁,从而认识新字“烧”。在教学《一去二三里》一诗时,我动手制作了一些基本笔画的卡片,然后采用找朋友的游戏法引导学生用这些基本笔画拼成诗中“五、六、七、九、八、十”等生字。其次加强书写指导。在指导书写时,一定要充分发挥田字格的作用,遵循“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通过教师范写,先让学生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摆放位置;然后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最后再与教材上的生字进行比照、评价。在学生练习书写时,随机提醒学生“头正肩平足安,足安心才安”,把书写与育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养成写字好习惯。在古诗词教学中,再现重点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者古诗情景,让生字反复出现加强记忆,并使音、形、义全方位得到落实。
总之,低年级古诗教学,一定要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及其学习的心理需求,把握好古诗教学的大体方向,对于诗意不进行过精过细的讲解,从兴趣入手扩大积累,让学生轻松自主学古诗,让一首首好诗变成一串串快乐的音符涌进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最美古诗词学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