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淼 潘承谕 黎 创 陈 倩 林小政 张腾飞 李卫霞
(海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目的在于在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从而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出能够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本研究于2017年5月份开始,为期3个月,对海南省6所本科高校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影响大学生参加大创的参与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更高效地开展大创,提供相关的建议。
1.1对象
海南省6所本科高校在校生850名大二至大五学生。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由于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参与度方面的文献较为空白,因此采用较为普遍的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海南省6所本科高校(海南大学、海南医学院、海南师范大学、三亚学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口经济学院)随机抽取1200名大二到大五的学生进行调查。
1.2.2调查方法。采用自制的海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学生进行现场的问卷调查,全部问卷均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时间为5~10min。
1.2.3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人员由海南医学院教务处1名老师、海南医学院统计教研室3名老师严格控制,调查员由海南医学院大创调研小组5名学生成员进行调研。
1.2.4统计分析。先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借助spss 19.0采用卡方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
2.1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1050份,收回问卷982份,回收率为93.5%,剔除不合格问卷122份,有效问卷为85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1.4%,其中男生有369人,女生486人;男女比例为0.76:1。把学生按所学专业分类,文科212人,理科263人,工科121人,医科137人,商科60人,政法科7人,体育23人以及艺术32人。
2.2大创参与度现况分析
855名学生中有120人参加过大创,占总数的14.04%(120/855),其中男生为13%(48/120),女生为14.8%(72/12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1,表1)。
对735名未参加过大创计划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未参加的原因是觉得自身专业知识不扎实(68.84%),其次为没有时间、课程太紧(60.14%),以及找不到一起做项目的导师和同学(56.46%)。其中,有387名学生对大创计划持积极态度,并表示有机会一定会参加,但也有106名学生对大创持消极态度,表示不会参加。
对120名参加过大创计划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其参加项目的原因是出于自身兴趣(63.33%),其次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56.67%),以及为毕业论文做准备(51.67%)。在参与大创计划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有专业基础薄弱,无法及时完成(35.81%),缺乏专门用于科研培训或训练的场所(33.33%)。
2.3大创参与度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学习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参加率较高(P<0.05),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学生参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提高大学生创新训练参与度的几点建议
3.1加强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扩大参与面
参与度低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大创”宣传力度的影响,部分学生缺乏对大创项目的了解,有的甚至没听过这个,这也间接的导致了大创参与度低,因此,应加大对大学生创新训练的宣传。教育厅及学校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报刊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大创实施的目的与意义。与此同时,各二级院系,老师也要做好宣讲工作,向学生灌输创新创业的理念。
3.2落实大创教育,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3.2.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学校可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面向全校学生普及创新理论等。突出课程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修课、选修课等相结合,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知识培训。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有重点的开发和建设网络在线课程,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优质的资源。
3.2.2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组建导师队伍,聘请有创新意识,有经验,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培训教育,指导学生开展大创。加强师资的培训和考核,学校应积极组织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指导等培训,鼓励他们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3.3实施三层面激励政策,提高参与度
(1)学生层面。将“大创”项目纳入学分认定,参与项目的学生且结题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创业学分,该学分可计入学生个人成绩档案,也可纳入学生评优体系,亦可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项目达到毕业论文的标准,经学生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和学院同意并报教务处备案,可按毕业论文要求进行修改,修改后可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
(2)教师层面给指导“大创”项目的教师计算教学工作量,项目成果好的,或者同学评价高的老师,授予相应的优秀指导老师的称号,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进而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带领更多的学生参与“大创”。在评选相关教师职称时,也可将“大创”纳入评选条件。
(3)学院层面将“大创”纳入二级院系的教学工作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完成项目数目多、完成项目水平高,且管理工作突出的学院,学校可加大经费等支持力度。并纳入院系相关评优的考虑条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体现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培养符合创新性国家的人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以及团队的协作能力,提高大学生参与“大创”的参与度,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海良,任权昌,喻洋,宋浩,徐超,孟宪鑫,杨漱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体会及感想[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 :216-217.
[2]陈晓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践路径探索[J].新西部,2015,(12) :132-133.
[3]黄幼川.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03) :226-230.
[4]于斌,颜贤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9) :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