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地方高校教学管理改革

2018-04-02 13:43戴红宇
三明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院系教学管理应用型

戴红宇

(三明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随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变的不断推进,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进入深水区。地方本科高校要实现应用型转变的改革发展,“不变革相关的制度环境而进行改革就像‘带着镣铐跳舞’,难以取得根本性进展”[1](P203-204)。对于地方高校内部而言,在这场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中,改革的核心是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是通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来实现地方本科高校的应用型转变。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决定了教学管理改革在地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中心地位。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管理成效日益认同且重视,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息息相关的教学管理的改革也就显得重要且迫切。

一、地方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内涵

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根据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按照一定的管理原则和方法,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和高效,并最终达成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从高校教学管理的功能上来看,主要包括了决策与计划、组织与协调、检查与监督、评价与总结等。可以说,教学管理覆盖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教学管理的质量与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密切相关的。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2](P3)在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教学管理的改革既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同时也是制约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因此,教学管理改革与教学活动改革之间相互需要,如果二者能够相辅相成,地方高校的改革发展就能够事半功倍;如果二者相互龃龉,地方高校的改革发展只能是事倍功半。

地方高校往往是在扩招潮中重组、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在这几年的发展中,专任教师、学生的人数急剧上升,但是专职的教学管理人员数量并没有相应的增加。除了普遍存在的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3](P87-88),还在应用型转变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需要正视的难题:一是地方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日常工作繁杂,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持消极态度;二是应用型转变是一种学校本位的改革过程,需要重新思考“以惯常秩序和稳定为中心”[4](P80-84)的科层制管理模式,探索多元主体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新模式。

应该明确的是,在高等教育的三项基本职能中,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的核心职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仍然是地方高校的中心工作。地方高校的教学管理改革应当围绕教学工作而展开,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最大限度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为原则。教学管理在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开展的同时,也要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成果导向、课程本位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学管理提出新的配套措施和要求。地方高校教学管理应当通过自身的改革,从管理的技术上寻找突破口,从而适应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和地方高校转型的整体要求。教学管理改革必须以容纳教学改革的创新为目标。《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指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5](P10)。地方本科高校在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必然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体系、培养途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学管理在制度和实践上,要为这些创新提供适当的弹性,发挥教学管理的积极功能,尤其是积极的评价功能。如果教学管理改革滞后于教学改革,那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就会有许多的禁忌和阻碍,影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成效。

可以说,在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的发展趋势中,教学管理的改革和教学实践的改革共同组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地方高校校级教学管理上来看,教学管理有横向的由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构成的组织结构和纵向的科层制的组织层级。但归结起来只有三个方面:面向院系的教学管理、面向教师的教学管理、面向学生的教学管理。因此,地方高效的教学管理改革也应当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思考。然而在实践中,教学管理的改革往往只关注到院系层面,还没有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进行思考和改革。在教学管理改革的过程中,要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围绕教学进行改革,而不是围绕管理进行改革。面向院系的改革是基础,面向教师的改革是途径,面向学生的改革的根本。三者的共通点应当集中在学生的学上,只有有效地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地方高效的应用型转变,因此教学管理的改革要抓住适应、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的“牛鼻子”。

二、面向院系的教学管理改革

在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学管理发展实践中,大部分已经形成了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甚至于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从学校层面来说,对院系进行管理,是地方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当看到,二级学院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体,同时也是教学管理改革的主体。在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构建起合理有效的校院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才可以更好地发挥二级学院,甚至是教学系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主体作用。但在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实践中,一旦为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细节压力所左右、疲于应付,那么就很难发挥其主体作用,更无从谈起与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相契合的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各二级学院的学科、专业在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培养途径、培养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各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改革的内容与目标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要充分地意识并正视这种不同,实现充分授权、分类指导和差异管理,避免一刀切的现象。换言之,在应用型转变的发展趋势下,地方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一方面要加强在教育教学改革上的整体规划能力,发挥指导规划作用;另一方面是要调动并发挥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改革的主体作用。

地方高校的教学管理改革应当是为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改革寻找最大公约数,而不是给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改革一个最小公倍数。同时,要根据各二级学院的差异性,实行分类管理和差异化的目标考核,允许其在学校教学管理的总体规划下,适当调整和补充,以便二级学院进行教学管理改革和教学改革,从而推动管理和办学水平的提升。[6](P154-155)可以说,对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进行管理的改革方向是宜粗不宜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推进人才培养多样化,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7]。就学校内部而言,同样要下沉一级,体现教学单位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地方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主体应当以各教学单位为主,避免政出多门、强干弱枝。要实现“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其前提是找到自己的“尺子”。在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强院系的教学管理能力。事实上,由于地方高校师生比的问题,各院系的教学管理人员是相当少的,特别是在系或教研室等基层组织上,教学管理的建设是相当薄弱的,更无从谈起教学管理的改革。

面向院系的教学改革,要尽量减少在具体事务上的干扰。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院系的教学管理就是无所作为,而是应该要集中精力形成动态的信息采集、构建有效的反馈机制,并加强院系的教学管理能力。随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对教学情况的动态数据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信息采集往往是以学期甚至学年为单位,注重的是学期或学年结束后院系的教学成果。地方高校的教学管理应加强过程监控,从而能够及时地进行工作重点的调整。例如三明学院的“五比五晒”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通过按季度采集、汇总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科研成果和学生活动成果,在各阶段可以及时地看到各院系的教学开展情况、完成情况,以及有待加强的方面。同时,各院系也可以通过阶段性的、动态的数据采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实现动态调整。在动态信息采集的同时,还应构建起闭环的反馈机制。地方高校的一些教学改革措施在实践中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就是改革措施的执行可开放状态,改革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甚至于出现了改革停留在院系领导层面、停留在文件层面的情况。雷声大、雨点小,具体从事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的教师群体不知晓、不关注、不参与的情况时而有之,那么学校提出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也就往往不了了之。最后,还应加强院系教学管理能力的建设,在不少地方高校,院系的教学管理人员配备人数较少、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学管理水平不强,甚至于一些地方高校将院系教学管理简单理解为日常行政事务的处理,忽视对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在高校应用转型的过程中,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的参与程度和参与能力亟需重视和加强,使之成为教学管理改革的排头兵。

因此,地方高校面向院系等教学单位的管理的改革,一方面是要加强、突出校级部门的规划作用,构建其动态信息采集和及时信息反馈的机制;另一方面是要调动、发挥院系管理的主体作用,提升院系教学管理的能力。换言之,就是要指导院系找到自己的“尺子”,而职能部门要发挥“量尺子”的作用。

三、面向教师的教学管理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的改革实践,而教师则是课程改革实践的主体。地方本科高校在我国的高校体系中大部分属于应用型高校,其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学工作。在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教学管理改革是的课程教学改革指挥棒,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则直接影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成效。可以说课程改革是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地方高校在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教学及教学改革工作上,将课程教学和课程教学改革作为管理的核心和重点。

一方面,地方高校要加大对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工作的激励,调整对教师工作实绩的考核内容。当前,大部分地方本科高校仍然沿袭老牌高校的考核机制,将科研与教学工作并列,而将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子项目。重科研,而不重教学改革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调动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没有良好的课程改革实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就无从谈起,“教育改革实践表明:教师的教育改革能力不足, 是教育改革的根本障碍”[8](138-143)。教师在教学改革上的参与程度对学校的转型发展程度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但是就部分教师而言,转型发展成了教学管理队伍的工作,成了个别院系领导的工作,成了文本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和工作惯性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转型发展知之甚少,甚至无动于衷。这就要求教学管理,特别是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考核要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提高教学改革成果在教师评聘、教师工作内容中的比重,对于一些在教学改革上成果突出的可以认定为相当的科研成果,以调动教师参与应用型转变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学管理要对教学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预期,并在一定程度上容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切忌因噎废食。教学管理的检查与监督要与应用型转变相适应。对于大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而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学管理应当建立起对教学改革的容错机制,既要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课堂改革,更不能将课程改革、课堂改革中出现问题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师,避免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投鼠忌器。特别是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教学形式的兴起,以及实践教学在地方高校教学中的加强,“长期受到行政‘官’本位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理念滞后”[9](P31-33)。如果教学管理还停留在“试图把可测量的目标、非常具体的课程、有一定要求和详细实时间安排的课程表和一个控制检测系统联结在一起”[10](55),那么教学也只能是墨守成规、画地为牢,教学改革也就无从谈起。由于高校的课程专业性更强,部分教学管理者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往往是对教学进度的按图索骥。而不少教师都对课程在还没开始时就制定严格的教学进度计划,而缺少动态调整的空间有所怨言。地方高校对于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要合理地配置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的比例,也要允许教师根据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方式以及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动态调整。换言之,教学管理的行政权力要尊重教师教学的专业权力,如通过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方式,让教师成为教学管理改革的主体之一,让专业权力成为教学改革的积极力量。

与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相对的,是地方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亟待加强,对教师教学情况和教学改革情况进行动态信息采集和跟踪的能力还亟待提升。教师在应付各种不甚统一的数据材料和文本材料上费时费力,一些教学资源也得不到有效的共享。特别是在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实践教学的应用型转变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要求更多的灵活性。面向教师的教学管理改革,要更关注于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的动态情况,而不再是仅仅关注于教学活动的计划,以及计划的执行;要更关注于教师的教学改革开展情况,而不再是仅仅关注于课程教学的结果考核。通过信息化建设,既可以看到教师在课程开始时的教学计划,也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进度调整和改革实践。因此,在应用型转变过程中的地方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不仅要规范、标准,更要科学、有效。

四、面向学生的教学管理改革

在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大学的根本任务和核心意义在于培养人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本科教育范式也悄然发生改变,一种新的范式逐渐代替旧有的范式。“在新范式下,大学的目的不在于‘教’,而在于真正让每一位学生以最有效的方式‘学’到东西。”[11](P47-56)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是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的应有之义,也是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地方高校的应用型转变是通过所培养的学生身上发生应用型转变来呈现,是以学生身上所具备的应用能力来呈现。 ”[12](P92-95)换言之,地方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方向,要符合本科教育范式的改变,进一步适应学生有效学习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地方高校在应用型转变过程中,要改革实践实验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随着应用转型的深入,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的开展,学生的实践活动,尤其是课堂以外、学校以外的实践学习活动不断增多,对于学生的学习管理也应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是要改革学生学习的考核方式,增加通过操作、实践、综合研究等方式来进行考核,提高学生实行实际任务、产学研合作考核的比例,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心放在实践能力的提升上;另一方面是要加强教学资源特别是实践教学资源向学生的开放程度,对于一些多媒体教室、较为普通的实验实训中心,可以通过学生预约、学生管理、学生负责的方式和“小先生”制实践教学指导方式,在没有教学任务的时候直接面向学生开放。如河南理工大学采取“以项目带开放的办法,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13](P349-352),有效避免目前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的实践教学场所随着教室、实验室管理人员下班而闲置的现状。

地方高校在应用型转变过程中,要切实推进弹性学制改革和学分制改革。地方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要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亦即学生的学习实效。在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尤其是网络学习、翻转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等教育改革浪潮中,学生的学习途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都与以往固定、集中的班级授课制有了很大的区别。因此,地方高校的教学管理的改革要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弹性学制改革和学分制改革,允许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习,并在学习时间上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提供保障。当前,大部分地方高校实行的仍然是不完全学分制,学生在课堂以外的学习、实践得不到成绩、学分的保障,第二课堂“项目化”“学分化”无法切实有效地与第一课堂进行互补和互认。如果地方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没有在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制改革上为学生课堂以外的应用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那么要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无异于缘木求鱼。

地方高校在应用型转变过程中,要改革教学质量的评估模式,加强学生在教学管理改革过程中的参与度。“许多人,特别是学生活动家,他们主张,所有与学生有重要关系的决策都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14](P42)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就要发挥积极的教学质量评估作用,不仅要将广大学生纳入到教学质量评估当中,尤其是要凸显学生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教学质量直接的参与者和感受者,当前大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学生评教采取的评估问卷、量表与研究型大学并没有太多的区别,没有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同时,缺乏陈述性的问题,学生在质量评估中表达意见和期望的空间有限,不利于地方高校在应用型转变过程中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的塑造。[1](P235)问卷的设计应当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教学质量评估能够符合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的教学实际。特别需要引起地方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注意的是,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教学质量评估的主体,往往并没有得到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的反馈,学生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往往也没有得到及时的解答和解决。这不仅会削弱学生参与教学质量评估的积极性,导致学生评教数据的失真;同时也会极大地降低教学质量评估对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作用。

在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成果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入,迫切需要教学管理进行相应的改革,一方面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为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改革方向。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学管理改革,要密切地与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明确管理的主体是院系、改革的主体是教师、转型的主体是学生,根据院系、教师、学生在应用型转变过程中的不同地位,有的放矢,共同聚焦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和提升上,将面向院系的教学管理改革、面向教师的教学管理改革、面向学生的教学管理改革有机融合,从而切实、有效地推进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

[2]鲁鹏.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3]丁哲学,林菲.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2(1).

[4]杜芳芳.当代学校教学管理的观念更新与策略转换[J].教育发展研究,2014(24).

[5]《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摘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6]马周琴.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2).

[7]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A].2013-12-05.

[8]郝德永.方法改革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困局破解[J].教育研究,2006(11).

[9]张惠选.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5).

[10]托马斯·J.萨乔万尼.校长学:一种反思性实践观[M].张虹,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1]周光礼,黄容霞.教学改革如何制度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在中国的兴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

[12]戴红宇,刘小梅.论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的三个层面[J].三明学院学报,2017(1).

[13]邓广涛,崔志恒,赵俊伟,阎秋凤.改革实践教学管理 培养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

[14]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郑继伟,张维平,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院系教学管理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