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的主观性看冗余否定

2018-04-02 13:43:31杨婕
三明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同义主观性构式

杨婕

(华东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200062)

作为汉语中一种常见构式,冗余否定一般指“在一个句子或短语中,表达否定的标记成分(“不、没、别”等)不是理解该句子的意义所必须的……否定标记成分的出现与否不影响句子的意义内容”[1](P3),如“没……以前、小心别……、好不……”等。学界对此的研究主要为个案研究:针对“差点儿没VP”的研究,有朱德熙、沈家煊、石毓智、侯国金等;针对“难免不”的研究,有张谊生、李治平、陈媛等;针对“小心别VP”的研究,有戴耀晶、侯国金等。也有部分学者关注冗余否定的类型问题,如吕叔湘、沈家煊、石毓智等学者“以‘类’的概念宏观论及冗余否定”[2](P67),曹靖一、王进文、杨子和王雪明等均从不同层面对冗余否定进行了分类,其中杨子和王雪明探讨了语用影响参数下冗余否定的类型特征。但总体而言,对冗余否定构式的研究仍缺乏对该构式多样性背后的共性的探索。

主观性是许多语言的共同特征之一。所谓语言的主观性,是指“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 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3](P268)。冗余否定同样是人的主观意志在语言上的体现,鲜明的主观性是多样的冗余否定构式的共同特性之一,这种主观性主要表现在冗余否定标记上。张谊生认为,否定词“没”“不”作为否定的标记词,本来与客观命题的真值有关,但是随着说话人主观倾向的介入,“没”“不”就从真值判断转向了主观认识,“没”“不”的否定义也就跟着转变成了一种主观情态义了。[4](P132)“没”“不”等否定标记进入冗余否定构式成为冗余否定标记后,同样随着说话人主观情感、认识和视角的介入发生主观化,从而使冗余否定构式具有主观性特征。故当冗余否定构式与相应常规形式的语义相同时(本文的讨论均建立在此基础上,不考虑歧义情况),冗余否定构式的主观性程度高于常规形式。本文试图分析冗余否定构式的主观性表现,并解释这种主观性特征在言语交际中的应用。

一、说话人的情感

语言作为人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同样传递着人的情感。“‘情感’一词应作宽泛的理解,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 ”[3](P270)语言的表情功能可通过语调、语气词、代词、副词、词序、重复等多种途径得以实现,冗余否定也是人们表情达意的一种常用手段。一般而言,与相应的常规形式相比,冗余否定往往能够表达说话人更强烈的主观感情。试比较以下两句:

例1 a.我认为非孙国仁不能胜任。(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b.我认为非得孙国仁才能胜任。

“非……不……”结构中,“非”表否定义,“不”也表否定义,又该构式与“非(得/要)……(才)……”同义,故“不”为冗余否定标记。例1b中的“非得”看似是否定形式,实际表示“必须”的肯定语义,例1a中的“非”表示否定义,加之冗余否定标记“不”,形成双重否定。双重否定表达的肯定语气自然强于一般肯定形式所表达的肯定语气,说话人“应该由孙国仁来任职”的主观态度通过冗余否定表现得更为鲜明突出。再比较以下两句:

例2 a.淑华看见这样,倒有点后悔不该冒失地说了那句话,反倒引起她们的哀愁。(巴金《春》)

b.淑华看见这样,倒有点后悔冒失地说了那句话,反倒引起她们的哀愁。

“后悔不该……”与“后悔……”同义,“后悔”隐含“不该”之义,故“不该”冗余。 例 2a中“不该”将“后悔”一词“不应该做某事”的隐含语义凸显出来,与例2b单用“后悔”相比,更能表现出的淑华因说话冒失而心怀的后悔之意。

除了表达更强烈的主观感情,冗余否定有时还能附加说话人对某事件或人的态度。例如:

例3 a.我一想刚才那个别是她吧。(穆时英《南极》)

b.我一想刚才那个是她吧。

当“是……吧”表示对某事件提出自己的猜测时,其与“别是……吧”同义,“别”为冗余否定标记。例3a与例3b均表示“我”猜测刚才遇到的人是张老太婆,“别”在语义上冗余,但在语用上隐含了对后述事件的消极态度,即“我”并不希望刚才遇到的人就是张老太婆。例3b中“我”的猜测内容带有主观性,而例3a较之多了个冗余否定标记“别”,添加了“我”对猜测的消极态度,故例3a表现出的主观程度自然高于例3b。再比较以下两句:

例4 a.不巧的是他因急事外出了,(我)只好留下了这张名片。(森村诚一《人性的证明》)

b.巧的是他因急事外出了,只好留下了这张名片。

“不巧”和“巧”都表示客观意义上的巧合,故“不”为冗余否定标记,但“不”隐含了说话人对某事件或人的主观消极态度。例4a和例4b都表示“我”前去找人但对方刚好外出的巧合,但显然“我”心里并不希望这种巧合发生,故不单单用“巧”,而是用“不巧”来表达我对这种巧合的消极态度,例4a的主观程度自然高于例4b。

二、说话人的认识

除了情感因素外,说话人的认识也是选择冗余否定构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与偏向于客观描述的常规形式相比,冗余否定更能体现说话人的主观认识如主观判断、评价、看法、感觉等。主观认识同样蕴藏于冗余否定构式中的冗余否定标记中,这些冗余否定标记根据说话人认识的变化发挥主观减量或主观增量的作用。

冗余否定构式中的“不”“没”等否定词并不影响对句义的理解,但带有说话人的主观认识。当说话人认为某事件所占的时间或数量比自己心理预期的时间或数量少,就会利用冗余否定构式,通过冗余否定标记对客观时量或数量进行主观上的减量。试比较以下两句:

例5 a.李大夫跌跌撞撞地在水里蹚过来,略施小技,不一会儿,“连首长”夫人就苏醒了。(张贤亮《土牢情话》)

b.李大夫跌跌撞撞地在水里蹚过来,略施小技,一会儿,“连首长”夫人就苏醒了。

“不一会儿”与“一会儿”同义,都表示时间的短暂,故语义上“不”为冗余否定标记,但在语用上,“不”蕴含了说话人对客观时量作出主观减量的判断或评价。“一会儿”只是对李大夫救治夫人的时间之短暂进行客观描述,而“不一会儿”表示李大夫救治的客观时间比主人公心理预期的时间要短。例5a的主观性自然强于例5b。再比较以下两句:

例6 a.售货员阿姨见我踌躇不定,和颜悦色地对我说:“喜欢就买。这书销得很快,剩下没几本了。 ”(佚名《书缘》)

b.售货员阿姨……,和颜悦色地对我说:“喜欢就买。这书销得很快,剩下几本了。”

“没几本”与“几本”同义,都表示数量之少,故语义上“没”冗余,但在语用上“没几个”蕴含了说话人对客观数量作出主观减量的判断或评价。“几本”只是对剩余本数的大概描述,是客观性的,而在“几本”前加上“没”,是售货员主观上对剩余图书数量作出了减量的判断,更能说明这本书的畅销。故例6a的主观性自然强于例6b。

冗余否定标记除了表现说话人对客观量进行主观减量,有时还能发挥主观增量的作用。当说话人认为某事物的程度高于自己此前对该事物的主观认识,需要加强对当前程度的肯定时,就会利用冗余否定构式,通过冗余否定标记对原有的程度量进行主观增量。试比较以下两句:

例7 a.谁福气好哇,苏家爸爸,晓卉已经做外国人,房子买了好几幢,铜钿不要太多噢,在伊面前我还能做人吗?(唐颖《糜烂》)

b.谁福气好哇,苏家爸爸,晓卉已经做外国人,房子买了好几幢,铜钿太多了,在伊面前我还能做人吗?

“不要太X”在某些语境下与“太X”同义,都是对某事物程度之高的描述,此时“不要”为冗余否定标记。例7b中的“太”具有一定主观性,“铜钿太多了”表明在说话人看来晓卉的财产很多。但与例7a相比,冗余否定标记“不要”的加入更能表现晓卉拥有财产的丰厚程度,“铜钿不要太多噢”是说话人认为晓卉拥有的财产大大超出自己此前的认知而做出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评价是在说话人原有的心理认知(“铜钿太多了”)上做了增量的结果,故例7a的主观程度高于例7b。再比较以下两句:

例8 a.他们三个说得好不热闹,这可把开火车的王文林和张惠两位老人急坏了。(高驰《山海关前不老松》)

b.他们三个说得好热闹,这可把开火车的王文林和张惠两位老人急坏了。

在某些语境下“好不……”与“好……”同义,均表示某种心情、感受或情景的程度之高,此时“不”为冗余否定标记,但并不起主观减量的作用,相反辅助“好”这一主观增量标记,起到更强的主观增量作用。例8b用“好”来修饰“热闹”的程度,而例8a加入“不”来辅助“好”,在“好热闹”的基础上再次增加了“热闹”的程度量。

三、说话人的视角

所谓视角,指“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 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3](P269)。当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观察角度或思维角度发生变化,就会采取相应的语言形式。相对于常规形式,冗余否定的出现就是说话人视角变化在语言上的体现之一,冗余否定构式通过视角的转换表现出鲜明的主观性。试比较以下两句:

例9 a.“博士刚才声明,除非是到米顿大教堂去,否则决不忏悔。”(陈云彪《辛格博士的忏悔》)

b.“博士刚才声明,除非是到米顿大教堂去才忏悔。”

“除非……不……”与“除非……才……”同义,表示一种例外条件的假设,“不”为冗余否定标记。例9b强调“忏悔”这一未然事件的唯一条件是“到米顿大教堂去”,例9a则强调如果无法满足“到米顿大教堂去”这一条件的结果,即“决不忏悔”。冗余否定标记的加入表明说话人的视角从“忏悔”的唯一条件转移到无法满足唯一条件的结果,“除非……不……”这一冗余否定构式是说话人主观视角变化下的产物,故具有主观性。再比较以下两句:

例10 a.在没有找到大油田之前,我国3/ 4的石油来自油页岩。(王雨《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促进油页岩产业健康发展》)

b.在找到大油田之前,我国3/4的石油来自油页岩。

“……以前”与“没(有)……以前”同义,“没”为冗余否定标记。“‘没VP’之前中‘没’通过与VP结合,将说话人焦点从‘临近VP的一个时间点或短暂时间段’转移或扩展到‘VP以前较远的一个时间点或较长的一个时期’”[2](P71)。因此,例10b倾向于“找到大油田”与“找到大油田前我国石油的来源情况”之间的临近关系,关注点在于“找到大油田”;而随着冗余否定标记“没”的加入,“找到大油田”这一未然事件前的情状被延展,例10a更关注这一未然事件之前的情况,即“我国3/4的石油来自油页岩”。视角从未然事件转移到该未然事件发生前的情况通过冗余否定构式得以实现。

四、冗余否定对面子需求的满足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会采取各种语言手段去满足面子的需求。一般而言,否定会损害听话者的积极面子,但冗余否定构式因其特殊的主观性,相较于相应的肯定形式,有时反而能帮助说话人维护听话人的积极面子。如:

例11 a.小心摔跤!

b.小心别摔跤哦!

“小心……”与“小心别……”基本同义,用于提醒听话人提防或避免某事,此时“别”为冗余否定标记。侯国金认为“小心……”预设了听话人打算做某事而不顾它的后果,“小心别……”预设了说话人不期望某事发生以及其发生的后果。[6](P74)可见“小心别……”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意向,其主观性高于肯定式,这种含有不希望消极事件发生的主观意向的表达显然比仅是预设某种消极结果的肯定式更为礼貌,更能维护听话人的积极面子。再如:

例12 a.“说好明儿走的,您不是忘了吧?”(陈旭《故园风雨后》)

b.“说好明儿走的,您是忘了吧?”

“不是……吧”中的“不”为冗余否定标记,较“是……吧”仅表示一般猜测而言,“不”的加入表示说话人对自己猜测的否定,隐含了说话人对自己的猜测把握不大,有时更以削弱猜测的肯定性以避免因自己的猜测而造成对交际的妨碍,主观性程度自然高于肯定式。例12a和b的语境是下属提醒上司出差时间,例12b直接表达了下属对上司忘记出差时间的猜测,有损作为听话人的上司的积极面子,而例12a的“不”削弱了猜测的肯定性,隐含下属试图削弱自己猜测的肯定性来减少对上司积极面子的损害,故通过这种委婉的表达提醒上司。又如:

例13 a.“依你的能力啊,我看没几天就能搞定!”路经理拍着王冲的肩道。(徐子恩《变脸》)

b.“依你的能力啊,我看几天就能搞定!”路经理拍着王冲的肩道。

根据上文所述,“没”作为冗余否定标记,发挥主观减量作用。较“几天”而言,“没几天”是说话人路经理主观上对 “几天”的客观量做了减量的表述,隐含了路经理对王冲能力的肯定和信任,更好地维护了听话人王冲的积极面子。

总之,人的主观意志控制着语言表达,往往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得以实现。本文将冗余否定构式与相应的常规形式作比较,从说话人的情感、认识和视角等方面论证了该构式的主观性表现。冗余否定构式是语言自我表现的印记之一,有其独特的表达作用。

[1]戴耀晶.试说“冗余否定”[J].修辞学习,2004(2).

[2]杨子,王雪明.现代汉语冗余否定的类型研究[J].语言研究,2015(1).

[3]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1,33(4).

[4]张谊生.试论主观量标记“没”、“不”、“好”[J].中国语文,2006(2).

[5]曹婧一.羡余否定的语用认知分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6]侯国金.冗余否定的语用条件——以“差一点+(没)V、小心+(别)V”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5).

[7]沈家煊.“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J].中国语文,1994(4).

猜你喜欢
同义主观性构式
Dale Carnegie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西夏文《同义》重复字研究
西夏学(2019年1期)2019-02-10 06:22:08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西夏学(2018年2期)2018-05-15 11:25:30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语言与翻译(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3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语言与翻译(2014年1期)2014-07-10 13:06:14
“有一种X叫Y”构式的语义认知考察*——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接口探索
当代修辞学(2012年2期)2012-01-23 06:44:06
从情态角度看语言意义的主观性
外语学刊(2011年3期)2011-01-22 03:42:23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
当代修辞学(2010年4期)2010-01-21 02: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