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杰会 刘 娇(大连外国语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44)
写作作为一种基本的语言技能,几十年来一直受到语言教师和研究者的重视。他们关注第二语言写作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是语言能力的低下,如怎样选择适当的词汇,做出正确的句子,或者写出流畅通顺的文章。此外,由于母语和外语之间的不对等,他们不能选择合适的词语组织一个可以达到英语语法和内容标准的段落。也就是说,这种现象是跟母语迁移有密切的关系。
“迁移”这一词语最初出现在心理学领域,是心理学术语。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在以目的语进行语言交际时,总想借用母语的语言知识或习惯来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现象。美国的语言学家Lado在专著《跨文化语言学》中提出,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学习者通常会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1]
Odlin认为语言迁移包括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以及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借用。Odlin称前者为基本转移,后者称之为借用转移。[2]虽然语言迁移的研究是跨语言的,相互影响的,但大多数都是从母语对外语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进行研究。因此,语言迁移成为母语迁移的代称。当接触一门新语言时,第二语言学习者习惯于运用母语和求助于母语。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母语的干扰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这被称为母语负迁移。
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语言,是不同的语言系统,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会犯很多错误。许多语言学家认为,在汉语中,词和句子的概念和意义是重要的,形式是次要的,因为中国人可以接受没有完整结构的句子。而在英语中,词形和句子结构是重要的。因此,汉语的负迁移对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写作有多方面的影响。归纳起来,英语写作中,语言负迁移主要会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方面对中国学生产生影响:
就词汇错误而言,母语的干扰总是被考虑到的。几乎所有的词类都会发现母语的负面影响,包括词语的错误选择和搭配。词汇负迁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词性负迁移。在实际语言交际中,一个汉语词可以与多个词性对应。[3]而英语则不然。在学生作文中,这方面的错误非常容易犯,因为他们用自己所学的单词把句子从汉语翻译成英语,而不用注意英语中单词的词性。如在“life moved very slow in the countryside”一句中,将形容词“slow”用来修饰动词“moved”明显是出现了语法错误,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为“slowly”。
第二,语义负迁移。由于写作风格的局限性,词汇意义上的错误主要体现在语法意义方面。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名词单复数的问题。名词单数和复数形式是英语学习者的关键,因为英语中可数或不可数的概念与汉语不同。有些看似可数名词在汉语中实际上是不可数名词,所以它们不能用复数形式。同时,汉语用数来表示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而名词本身却没有任何变化,而英语必须在名词中加上复数后缀,甚至改变一些复数形式。由于汉语负迁移造成的差异,学生在使用正确的名词形式时总是感到困惑。例如“They are not adult”中,“adult”应改为“adults”。
第三,用法负迁移。大量的词汇错误出现在用法中,包括介词短语搭配不当和动词短语的搭配不当等等。如“They may create noise”中,“制造噪音”在英语中是有固定搭配的,应该是“make noise”而不是“create noise”。另外一个是冠词的使用错误。冠词,英语中的词类之一,不存在于汉语中。它分为定冠词、不定冠词和零冠词,它们在名词短语的形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文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学生很难在英语的学习中正确使用冠词。
句子在英语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词汇的集合和话语的基础。但是即使学习者理解其中的每一个字,可能也造不出一个完全正确的句子。如果没有正确的句子组织,语篇就无法表达其中心思想。然而,由于英语中的形成规则与汉语中的形成规则并不一致,所以学习者总是难以完成百分之百正确的句子。句法层面上的错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态、语态负迁移。动词的时态一直是学习者的头疼问题,因为汉语动词在构成不同时态时没有任何形式的变化,只要是运用表示时间的副词(如“曾经”“现在”“将要”)或者利用“着”“了”“过”等虚词作为时态的标志,而动词无需任何变化。而英语对应包含多种形式的时态,区分细微。如学生会犯“What happen yesterday?”这种类似的时态错误。另外,在英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句子主语或者保证句子的客观性,被动语态在英语中非常普遍。但在汉语中,只有在特别强调某方收益或者受损的情况下,说话者才会采用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如学生会经常写出“When ice heats,it changes into water”这样的句子。而实际上,此句应该改为“when ice is heated,it changes into water”。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学习者受母语思维的影响,更倾向于使用主动语态。
第二,句型负迁移。英语中有很多复杂但很常用的句型,比如“强调句”“倒装句”句型等,并且每个句型都有相应的使用规则。而在汉语当中,没有这些特殊的句型,所以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会因为不习惯用或者不会用而出现不同的句型错误,如“It is America where they are going to,not England”。而正确的强调句句型应该是将“where”换成“that”。因此,中国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会难以避免错误地使用,导致整篇作文缺乏新颖性和逻辑性,读起来枯燥乏味。
第三,句子结构负迁移。汉语是一门注重意合的语言,通常句子结构缺乏形态变化,但是信息量不受句子结构的限制,而是在很多情况下只要通过隐形连贯就能将语意完整地表达出来。而英语是形合语言,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英语句子通常借助从句来修饰和连接主句,然后形成一个严谨完整结构的复合句。[4]但是汉语常用简单句和短句,因此中国学习者会无意识地避免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There once was an old man.He had three daughters.He felt very happy”这种简单的句子正反映了中国学生受汉语思维的影响,不能熟练地使用复合句和从属句。中国学生的作文常常会出现结构松散,语句过于简单的现象。
英语思维和汉语思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作文构思和布局。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直接型的,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喜欢直奔主题,开门见山,注重理性分析,强调运用客观事实表达观点。因此,语篇常以主题句开头,后接相关例证句;或者先列出例证,然后以主题句首尾,中间不会出现任何与主题无关联的内容。[5]而中国人的思维是婉转型的,具有重“含蓄”和“言外之意”的特点,中国人常常以迂回和婉转的方式引出主题。因此,在进入主题前会做大量铺垫,从侧面展开论述,这就与英语式思维的篇章结构形成鲜明的对比。
语言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对写作的影响。虽然无法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但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将这种影响降低到最小。[5]
首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认清到学生所犯的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更重要的是,他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正确选择单词的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适当提供一些语言学理论,尤其是在语言习得领域,让学生认识到母语负迁移的存在并掌握正确的英语用法。
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更好地鼓励学生脱离对母语的依赖,改善这种情况最有效的方法是鼓励学生加强阅读,从中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语法和句子,以及更好地理解写作技巧和语篇组织。因此,泛读是减少负迁移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鼓励他们更多地阅读英文原著,以了解某些英文地道的表达方法,将其运用于写作。
第三,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来构思英语作文。鉴于母语思维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英语写作和习得,导致学生无法用英语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应该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方面训练学生的中英文思维转换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向学生灌输英语文化,逐渐摆脱汉语思维的负面迁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