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框架设计比较分析

2018-04-01 17:26阳晓儒
史志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类目年鉴条目

阳晓儒

(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广州510091)

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种新的年鉴种类,最早编纂出版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也在21世纪之后。据最新出版的《中国年鉴发展报告2017》资料显示:“中国乡镇村年鉴发轫于广东省东莞市、深圳市。2010年,东莞市编纂出版广东省乃至全国的首部乡镇综合年鉴《大朗年鉴》。2013年,东莞市又创办第二部乡镇综合年鉴《虎门年鉴》。2015年,深圳市编纂出版广东省乃至全国的首部街道综合年鉴《坪山办事处年鉴》。2015年,东莞市编纂出版全国首部村级年鉴《巷头年鉴》,标志着国家、省、市、县、镇、村级年鉴实现上下贯通全覆盖。”[1]刘念宇.广东省乡镇村年鉴编纂报告.中国年鉴发展报告2017.方志出版社,2017.在广东省进行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编纂实践的基础上,2016年12月22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第三部分“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中提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年鉴编纂,并做好业务指导和管理。”[2]中指组印发.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http://www.difangzhi.cn/zgdfz/gzyw/201701/7bd6398b0f144feda06dfc 8a5d9dc182.shtml.以全国发展规划的形式推动全国各地开展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编纂工作。“2015年,东莞市、深圳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方志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推动年鉴工作向基层延伸。其中,东莞市部署于2016年启动《长安年鉴》《厚街年鉴》《寮步年鉴》《塘厦年鉴》《常平年鉴》《麻涌年鉴》《石龙年鉴》7部中心镇综合年鉴、《南城年鉴》1部街道年鉴编纂工作,于2017年启动《石碣年鉴》《樟木头年鉴》《凤岗年鉴》《桥头年鉴》4个中心镇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实现东莞市中心镇综合年鉴编纂由点到面的全覆盖。深圳市则在广东省率先启动街道(办事处)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发动福田区福田街道,罗湖区东门街道,宝安区新安街道,龙岗区坂田街道、南湾街道、龙城街道,坪山新区坪山办事处、坑梓办事处,龙华新区大浪办事处、龙华办事处、民治办事处,光明新区光明办事处与公明办事处等13个街道(办事处)开展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并于2015年12月公开出版《坪山办事处年鉴(2015)》、2016年3月公开出版《坑梓办事处年鉴(2015)》《龙城街道年鉴(2015)》《坂田街道年鉴(2015)》4部街道(办事处)综合年鉴;完成审核的还有《新安街道年鉴(2015)》《南湾街道年鉴(2015)》。”[1]刘念宇.广东省乡镇村年鉴编纂报告.中国年鉴发展报告2017.方志出版社,2017.在《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推动下,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编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数量稳定增长,广东省的东莞、深圳和中山都开展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编纂;另一方面整体发育成熟,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编纂借鉴省级和市级年鉴编纂的成功经验,避免了许多弯路。与此同时,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编纂也存在体例不一,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在年鉴框架设计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照搬市县年鉴框架较多,依据乡镇(街道)、村(社区)实际设置的较少;按分工分类过多,按科学分类较少;按管理安排过多,按活动安排较少;考虑编纂过多,考虑读者较少;从乡镇(街道)、村(社区)管理角度出发过多,从乡镇(街道)、村(社区)管理对象出发较少。本文旨在通过对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框架设计的多维度比较分析,发现存在问题,总结有益经验,探索编纂规律[2]本文选取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样本包括《龙城街道年鉴(2016)》《虎门年鉴(2016)》《塘厦年鉴(2016)》《大朗年鉴(2016)》《长安年鉴(2016)》《常平年鉴(2016)》《寮步年鉴(2016)》《厚街年鉴(2016)》《南城年鉴(2016)》《大浪办事处年鉴(2016)》《坑梓办事处年鉴(2015)》《坪山办事处年鉴(2015)》《巷头年鉴(2015)》13种.。

一、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

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坚持实事求是,体现乡镇(街道)、村(社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内在逻辑。“地方综合年鉴框架主要坚持全面系统、特色鲜明、稳中求变的设计原则。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在保持框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及时更新栏目设置。”[3]杨军仕王守亚等.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教程.方志出版社,2016.(P21)相对于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来说,具体包括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全面系统,即框架设计是否涵盖乡镇(街道)、村(社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二是突出特色,即年鉴框架是否符合乡镇(街道)、村(社区)的自身特点,体现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历史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文化特色;三是结构严谨,是否符合乡镇(街道)、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活动和工作的内在规律,通过对信息资料进行周密组织和稳妥安排,做到纵横交错、条块结合,前后一致、首尾相顾,避免重复和重大遗漏;四是层次分明,纵向不同级别目次排序是否合理恰当,做到纲举目张,条分缕析;五是分类科学,横向类目设置是否合理,是否涵盖乡镇(街道)、村(社区)治理的各个系统,做到全而不杂;六是编排有序,横向类目排序是否科学,是否符合乡镇(街道)、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运行规律,做到广而不乱;七是领属关系得当,条目从属于分目,分目从属于类目,同一层次的类目、分目之间级别相同;八是内容均衡适度,卷首、正文与卷尾之间,正文各类目、分目之间篇幅相当。其中,具有实际操作意义原则的就是“一纵两横一特色”,即如何分层、分类、排序和突出特色[4]胡少诚,任一丁.高校年鉴框架设计的比较分析.中国年鉴研究,2017,(1).。

二、体裁和框架结构

地方综合年鉴的内容根据信息资料的具体构成,可概括为四个组成部分:一是综合情况,如“概况”或“总述”“综述”部类;二是动态信息,是对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发展情况的反映;三是辅助资料,包括大事记、统计资料、法规文件、书目文摘、附录等,特点是具有实用性和便览性,是对主体内容的重要补充;四是检索系统,一般由书前的分类目录和书后的主题索引构成[1]许家康.年鉴框架结构设计的作用及设计原则.年鉴信息与研究,1996,(4).。以上四个要件包含了地方综合年鉴应具备的众多体裁,其中有的与地方志书相通,如述(文)、记、图、表、录,但最核心的部分即“动态信息”的体裁,则是年鉴自成“鉴”体的关键。一般认为,框架设计要符合年鉴体例,做到结构栏目化,主题内容条目化[2]胡少诚,任一丁.高校年鉴框架设计的比较分析.中国年鉴研究,2017,(1).。

从年鉴的编纂形体而论,由于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脱胎于城市年鉴,其框架设计多采用多层次复杂型结构,以行业和职能划分类目,卷首、卷尾内容比较丰富。年鉴体裁多样,功能齐全,正文以条目为主体。本文选取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均在编辑说明中明确指出,本年鉴采用分类编辑法。主要内容设类目、分目、条目3个层次,以条目为记述的基本形式。《虎门年鉴》则分得更为细致,称“《虎门年鉴》2016年卷采用分类编辑法,内容按大事记、特载、总述、各行各业发展情况等部类排列。其中,各行各业发展情况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3]虎门年鉴2016·编辑说明.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在篇目结构上,本文选取的13种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样本中,12种采用中篇目结构,只有《巷头年鉴》这部村(社区)级年鉴采用大篇目结构。《巷头年鉴》共设图片专辑、中国毛织第一村、概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大事记、附录、索引10个栏目,其主体内容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栏目。《巷头年鉴》之所以采用大篇目结构,与巷头村(社区)行业不健全、地域面积过小、信息资料不丰富不全面密切相关,如果采用中篇结构,将会造成分类缺项、分目下只有一个条目等不规范现象。例如,政治类目下只有党务·政务、治安·武装、群众团体三个分目,而群众团体分目下只有工会、共青团、妇代会、少先队4个概况条目。如果采用中篇目结构,群众团体分目将升格为类目,下面的四个概况条目将升格为分目,其结果将导致分目下面只有概况类条目而无单一性条目的情况。所以,对于地域面积较小、信息资料单薄的村镇年鉴,可以采用大篇目结构的框架设计方案,不必要完全套用城市年鉴和省级年鉴的中篇目框架设计方案。

三、多维度比较分析

(一)层次划分:类目、分目、条目

本文选取的13种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样本中,分层基本相同,均采用分类编辑法,主体内容分为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级。如《龙城街道年鉴》编辑说明称,“本年鉴采用分类编辑法。主要内容设类目、分目、条目3个层次,以条目为记述的基本形式,全书条目统一用黑体加【】标示。”[4]龙城街道年鉴2016·编辑说明.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而且在目录中全部标出,一目了然,干净利落。又如《大朗年鉴》编辑说明称,“《大朗年鉴(2016)》采用分类编辑法,主题内容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5]大朗年鉴2016·编辑说明.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有的年鉴分为四级,如《长安年鉴》采用分类编辑法,“主体内容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条目为基本形式,其标题以黑体字加‘【】’表示。有些条目的内容较多,则分为若干段,段的标题用楷体,以示区别。”[6]长安年鉴2016·编辑说明.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虽然同为四级层次,但有的年鉴并不是以条目作为最低一级的目次。如《虎门年鉴》编辑说明称,“《虎门年鉴》2016年卷采用分类编辑法,内容按大事记、特载、总述、各行各业发展情况等部类排列。其中,各行各业发展情况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在少数条目中,增加细目。不同层次的标题在字体、字号和版式上加以区别。条目为基本形式,其标题统一用黑体字并加【】号表示。有些条目的内容较多,则分为若干段,段的标题用楷体,以示区别。”[1]虎门年鉴2016·编辑说明.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根据笔者对13种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样本的分析,其中,13种有类目、分目和条目,3种有子目,1种有细目,13种有段目。同时有类目、分目、条目和段目的有13种,成为年鉴层次划分的主流。综上所述,一般来讲,年鉴的基本层次分为三层:类目、分目和条目。在分目与条目之间,划分子目,条目之下,列段目。但通常不超过四层。从各种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的分层情况来看,类目和栏目的概念容易混淆,细目概念的使用不够严谨,段目的运用则有待进一步规范。

(二)总体(宏观)布局:卷首、正文与卷尾

层次划分是对年鉴内容的纵向定格,解决的是年鉴内容的纲与目的问题,总体布局是对年鉴内容横向的划分,要通过各种体裁的综合运用,处理好卷首、正文与卷尾的关系,达到条块结合、首尾相顾的效果。古人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文章的结构,年鉴编纂亦然。卷首图片专辑、大事记、特载、总述等重点内容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卷中各类目百科信息当如管弦,共鸣和谐;卷尾文献、附录、索引等资料当如撞钟,清音有余[2]胡少诚,任一丁.高校年鉴框架设计的比较分析.中国年鉴研究,2017,(1).。由此可见,年鉴的卷首、正文、卷尾因使用相应的体裁或表现形式,从不同侧面反映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年度发展全貌。

(三)卷首:综合情况——以点带面

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的卷首一般包括图片专辑、大事记、特载、总述(简述、概览)。

图片专辑或彩图专辑,收载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地图,并运用图片的形式形象地记载上年度乡镇(街道)、村(社区)发生的大事要事和独具地域特色的面貌,展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时代特色,人文特点,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和发展新貌。这是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必不可少的栏目,是乡镇(街道)、村(社区)风貌的形象展示,也是符合2017年12月21日中指办印发的《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中的“年鉴应有卷首专题图片、随文图片”[3]中指组印发《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http://www.difangzhi.cn/zgdfz/gzyw/201801/d9d4d3490994497da62f01d54953f8 c6.shtml的要求。

大事记是以月为单位,逐日记载乡镇(街道)、村(社区)重大事件的一种文体,作为“一书之经”,在年鉴中起着纵向的提纲挈领的作用。笔者所见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均有大事记。大事记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中大部分是放在卷首,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少数的是放在卷尾,起辅助线索作用。如《巷头年鉴》《长安年鉴》。

特载主要收录具有全局意义、深远影响的重要文献,以文章为主要表现形式,突出了地方综合年鉴的资料文献特征。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的特载主要收录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人大、政府、党委的工作报告,以及乡镇(街道)、村(社区)领导的重要讲话。在笔者所见的13种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均未设立专文类目,因此,有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将专文和特载两个类目的内容并在一起,在特载类目收录专文的内容,如《大朗年鉴》《虎门年鉴》。有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混淆特载、专文和附录之间的区别,将专文内容放特载,将特载内容放附录,如《长安年鉴》《厚街年鉴》。有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则把文献法规内容放入特载,如《塘厦年鉴》。也有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把具有地域特色的内容放入特载,如《寮步年鉴》。

总述或简述(概览),简明概述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历史现状,反映过去一年来乡镇(街道)、村(社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方面的全貌。这几乎是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必不可少的栏目。大部分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的类目名称为总述,个别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用“镇情简述”(《大朗年鉴》)、“概览”(《巷头年鉴》)或“特色××”(《龙城街道年鉴》)。

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对卷首栏目的设置也有一些特例存在。如《塘厦年鉴》把文件与规章放在卷首。《厚街年鉴》则把重大事件的内容放在特载。在类目名称上,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的卷首类目名称也不完全一致。图片专辑,有的叫“影像××”,有的叫“××影像”,有的叫“彩图专辑”。总述类目,有的叫“镇情简述”,有的叫“概览”,有的叫“特色××”。在卷首类目归类上,有的把大事记放在卷尾,有的把政府工作报告、领导重要讲话放在附录。

(四)主体(中观)设计:动态信息——正文的类目与分目

如前所述,综合情况、动态信息、辅助资料、检索系统四个要件在年鉴中所占比重是不一样的,有主次之分,详略之别,其中动态信息是主体。如何对主体部分具体事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类,直接影响年鉴框架结构及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说,确定分类的方法和标准、建立合理的分类体系是年鉴框架结构设计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年鉴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是以分类法为主、以主题法为辅的“分类主题一体化”方法。从一般的年鉴框架结构看,有按社会分工进行分类的,有按事物属性进行分类的,也有按工作部门进行分类的。普遍认为第三种分类是不科学的[1]方亚光.年鉴框架结构设计要处理好规范化与个性化的关系.江苏地方志,2004,(3).。

年鉴正文的每一个类目、分目都有相对固定的供稿单位,因此具体设置与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治理体系、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既要源于实际,反映当前乡镇(街道)、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貌,涵盖所有机构、部门和单位;又要高于实际,进行必要的归纳与提炼,体现乡镇(街道)、村(社区)组织的系统化、功能化、扁平化的特征。年鉴目录中呈现出来的类目、分目不能完全与现行的机构设置一一对应,但乡镇(街道)、村(社区)内部每一个单位每一项职能每一件具体工作都应在年鉴框架中找到合适的位置,设置必要的条目进行记载。正是因为乡镇(街道)、村(社区)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存在共性,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的框架设计才能找到必然的规律,形成一定的体例。同时,由于每个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发展定位、地域特色、发展优势、历史文化不尽相同,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就不应是“千鉴一面”,而要彰显个性,突出特色。

动态信息部分的类目设置和顺序体现乡镇(街道)、村(社区)特定的组织文化、治理体系和运行规律。无论先后,一般性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动态信息部分包括五个板块:一是政治部分,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机构、政府机构、全国政协地方机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群众团体、法治、地方军事;二是经济部分,包括经济概述,经济管理,国内经济合作、招商引资、对外经济,开发区,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城乡建设;三是文化部分,包括科学技术事业、社会科学事业、文化事业、体育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四是社会部分,包括教育、人口、民族、人民生活、民政、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方言、社会现象;五是社区部分,包括社区基本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年度大事要事。村(社区)年鉴的动态信息部分只有4个板块,无社区部分,因为村(社区)已经是最基础的政府管理机构。本文选取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样本中,无论是大篇目结构,还是中篇目结构,绝大部分是按照这一次序来设置动态信息类目的。

1.关于政治部分类目。

绝大部分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是采用中篇目结构,政治部分一般设党务政务、群众团体(社会团体)、政法·军事等类目,如《塘厦年鉴》政治部分设党务·政务、社会团体、政法·军事,《大朗年鉴》设党务·政务、群众团体·社会组织、政法·军事,《长安年鉴》设党务·政务、社会团体、政法·军事,《常平年鉴》设党务·政务、社会团体、政法·军事,《厚街年鉴》设党务政务、社会团体、政法·军事。有的则只设党务政务、群众团体,没有设政法·军事类目,如《大浪办事处年鉴》《坑梓办事处年鉴》《坪山办事处年鉴》,有的则把法治类目放在经济部分,如《龙城街道年鉴》《大浪办事处年鉴》把法治类目放在城市管理类目之后。有的则将党务政务类目拆分,如《寮步年鉴》政治部分设中共寮步镇委员会、综合协调服务、寮步镇人民代表大会、寮步镇人民政府、中共寮步镇纪律检查委员会、综合治理、社会组织、政法·军事,《南城年鉴》政治部分设中共南城街道委员会、南城街道办事处、南城街道人大工作联络委员会、南城街道政协小组、纪检监察、党政办工作、组织人事·宣传、综合治理、社会团体、政法·军事。采用大篇目结构的只有《巷头年鉴》,其动态信息部分的类目设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也是13种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中唯一一种把经济部分内容放在政治部分之前的年鉴。

2.关于经济部分类目。

乡镇(街道)、村(社区)的职能或者说主要工作是经济发展、城区建设、社区治理等。为此,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在经济部分类目设置及排序上,经济发展和城建是排在最前面的。在13种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样本中,存在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是以东莞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的重视城建的模式,其编纂的年鉴绝大多数是在政治部分之后排城建·环保类目,如《虎门年鉴》《塘厦年鉴》《大朗年鉴》《长安年鉴》《常平年鉴》《寮步年鉴》《厚街年鉴》《南城年鉴》均是把城建·环保类目放在政法·军事类目之后。另一种是以深圳市街道(办事处)为代表的年鉴,重视经济发展、经济管理的模式,其编纂的年鉴绝大部分是把经济发展、经济管理放在政治部分之后,如《龙城街道年鉴》《大浪办事处年鉴》《坪山办事处年鉴》《坑梓办事处年鉴》。从这两个城市编纂出版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中也可以看出两个城市的乡镇(街道)对经济的着重点的变化,东莞市的乡镇更加重视城建和环保,而深圳市的街道(办事处)更加注重经济发展。

由于乡镇(街道)、村(社区)为政府序列的较低层级,其经济构成和门类没有省市年鉴齐全,所以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的经济部分的类目也是不齐全的。如《龙城街道年鉴》经济部分的类目只有经济发展、经济综合管理、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而国内经济合作、招商引资,对外经济,开发区,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经济门类均未在经济部分的类目中体现。这种情况在其他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中也是存在的。如《虎门年鉴》经济部分的类目只有城建·环保、交通·邮政、科学技术·信息服务、农林·渔业·水利、工业·能源、对外经贸·招商引资、广东虎门集团、财政·税务·金融、经济管理、旅游·美食,其经济门类也是不全面的,缺少国内经济合作,建筑业,商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经济门类。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经济部分的这种类目设置也是基本符合其经济发展的实际,就是在省市县年鉴中经济部分的类目设置也是不可能齐全,年鉴的框架设计一定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社会分工来设计,不能强求面面俱到,不能脱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3.关于文化部分类目。

在地方综合年鉴中,文化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技术事业、社会科学事业、文化事业、体育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1]杨军仕,王守亚等.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教程.方志出版社,2016.(P74)。按照传统的文化分类标准,文化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体育事业,也就是说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也是文化内容的一部分。本文根据最新的分类标准,将教育事业、卫生事业归入社会部分。本文选取的13种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样本中,除《巷头年鉴》采用大篇目结构,在正文动态信息部分设置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类目外,其他的12种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均采用中篇目结构,其文化部分大多设置有科技、文化、体育,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均未设置类目记述。文化部分的类目设置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中除精神文明建设之外,其他的内容也有缺项。其中缺少科技内容的比较普遍。如《虎门年鉴》《大浪办事处年鉴》《坑梓办事处年鉴》《坪山办事处年鉴》均未设置科技类目。而深圳市编纂出版的乡镇(街道)年鉴中,除《龙城街道年鉴》设有科技类目外,其他的办事处年鉴均把文化部分的内容和社会方面的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内容归入公共事业,而且其公共事业的内容也不统一,有的包括人口计划生育,有的又不包括,公共事业的内涵还不明晰,有待规范。

4.关于社会部分类目。

社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人口、民族、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卫生、风俗、宗教、方言,以及社会现象等[1](P78)。在13种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样本中,除教育单独设立类目或并入公共事业类目外,社会部分的内容基本上是设置一个单独的类目进行记载。《巷头年鉴》的社会部分设置有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妇儿家庭、卫生、计划生育、新莞人、节日习俗、婚嫁习俗、喜庆习俗、丧葬习俗、生活方式、家规祖训分目,《虎门年鉴》在社会生活类目设有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民政、民族与宗教、新莞人服务管理、帮扶分目,《龙城街道年鉴》在社会民生类目设置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民政、社会工作分目,《大浪办事处年鉴》在民生事业类目设置社会保险、劳动保障、社会建设、民政事务分目,《坪山办事处年鉴》在民生事业类目设置劳动保障、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民政、残联工作、社会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分目,《坑梓办事处年鉴》在社会建设类目设置劳动管理、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民政、侨务与港澳台事务、民族宗教、基层组织建设分目。在社会部分的框架结构设计上,东莞市编纂出版的乡镇年鉴基本上比较规范统一,其分目设置基本一致,只是在顺序上略有不同,分目基本上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民政、民族与宗教、新莞人服务管理、帮扶等内容,个别缺少民族宗教内容。而深圳市编纂出版的街道(办事处)年鉴社会部分的内容还不够规范统一,有的甚至把本来属于政治部分的侨务与港澳台事务的内容放入社会部分,在大的分类上还缺乏科学合理性。

5.关于特色类目。

地方综合年鉴为突出地域特色,在框架设计时会设置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类目或分目,以彰显年鉴的地域特色。在笔者选取的13种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样本中,也有设置独立的地域特色的类目或分目,如《巷头年鉴》就设有“中国毛织第一村”类目,以突出巷头社区毛织业的地域特色;又如《寮步年鉴》设有“香市文化产业”类目,突出寮步的莞香文化特色。这些框架设计都是成功的案例,值得年鉴编纂者学习和效仿。

(五)鉴体(微观)规范:内容记述的基本单元——分目下的条目类型

条目化是年鉴的重要特征。这种将客观事物加以集中化、有序化、突出化反映的结果,易于编排,便于检索,是年鉴更能体现工具书的本质[1]胡少诚,任一丁.高校年鉴框架设计的比较分析.中国年鉴研究,2017,(1).。条目分为综合性条目和单一性条目等类型。综合性条目反映年度内各个领域发展变化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单一性条目一事一条,基本要素齐全[2]中指组印发《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http://www.difangzhi.cn/zgdfz/gzyw/201801/。在地方综合年鉴中,条目主要分为综合性条目和单一性条目,综合性条目又分概况条目和综合记事条目,其特点是每年固定设立,条目标题年年相同,多为一个词组或短语,其内容相对具体,需要大量的资料和数据支撑,具有独立性、连续性、可比性的特点。概况条目是一个部门、行业基本面貌的概括和综合,承担反映相应领域全面情况的任务;综合记事条目是记述一个部门、一个行业或其他社会领域某一侧面年度重要情况的条目,承担对某一类事物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概括记述的任务,在地方综合年鉴中占有较大比重。单一性条目是记述年度特定事物的条目,它单独记述某一具体事物,一事一条,选题选材单一,内容记述具体,是地方综合年鉴内容逐年更新的主体[2]。

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正文动态信息部分主要以综合性条目、单一性条目为主。其中,东莞市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以概况条目+综合记事条目+单一性条目的框架设计较多,而深圳市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则以概况条目+综合记事条目的框架设计模式较多,单一性条目的比例偏少。但在框架设计上,两市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均遵循每个分目设置概况+综合记事条目+单一性条目的模式,较好地做到了点面结合。但是也存在个别分目只有一个条目的不规范现象。

(六)卷尾:辅助资料和检索系统——以线串珠

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的卷尾一般包括人物(荣誉)、文献选编、统计资料、索引等。

人物(荣誉)是地方综合年鉴的重要栏目,一般收录年度内该地域获得上级表彰的先进模范人物的简介或名录。在13种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样本中,设有人物(荣誉)的有6种。

文献选编也是地方综合年鉴的重要栏目,主要收录年度内该地域颁发的重要文献、规章制度,起到保存重要文献价值的作用。在13种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样本中,只有2种,看来,文献选编的重要性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统计资料是地方综合年鉴最为重要的栏目,它收录的是一地统计部门提供的权威的数据资料,也是地方综合年鉴中读者使用率较高的信息资料。在13种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样本中,设有统计资料的只有7种,占50%以上。但也有近半数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没有统计资料类目,这应该引起年鉴编纂者的重视。统计资料类目在地方综合年鉴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内容,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现在许多地方综合年鉴之所以不能实现上半年出版或当年出版的目标,都是因为统计部门的统计资料不能及时提供而影响了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出版进度。

目录和索引共同构成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的检索系统。本文选取的13种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样本中,设有索引的有8种,占61.5%。索引是年鉴编纂水平和规范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工具书的基本属性。

四、框架的规范与创新

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框架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乡镇(街道)、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貌,每年都应该根据乡镇(街道)、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对框架的结构作出适当的调整、优化和创新,使之更加科学合理、系统完备、层次分明,从而凸显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和年度特点。要善于抓住乡镇(街道)的强项、独特优势和发展特点,在保持年鉴框架结构总体相对稳定和统一的前提下,根据乡镇(街道)的实际作出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因事设类,设置反映年度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专题栏目,突出重要信息资料,努力挖掘上一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中的新发展、新成就、新特点、新经验、新问题和大事、要事、特事、新事,提高年鉴的现实价值、资料价值、存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注意突出年度特点,对年度内乡镇(街道)内有全局影响的大事、要事、热门话题,以及具有长久存查价值的资料等重点辑录。必要时开辟专栏,实现栏目设置的与时俱进,做到框架因内容而设,内容因框架而定,不断创新框架,真正做到年鉴年年编,年年有新意。

框架是年鉴的基石,相对稳定的框架是年鉴质量的保证,也是年鉴成熟与否的表现。《大朗年鉴》是广东省最早出版的街镇年鉴,从2014年起在保持大体框架结构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根据街镇实际调整年鉴框架设置,增加“睛彩织城”类目,重点收录各大媒体报道大朗的文章,并形成具有大朗特色、符合大朗实际的相对稳定的框架结构。而起步于2013年的《虎门年鉴》的框架结构就几经调整,2013年卷设置政治、服装服饰业、电子信息产业等类目,在2016年卷就消失不见了。四年间,框架结构几经调整,编纂质量姑且不论,仅就读者使用来说,如需查找不同年份的同一信息,就有诸多不便。显然,框架结构的相对稳定可以使年鉴所载录的信息资料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

笔者认为,一部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应设置如下类目:

卷首部分的综合情况应包括乡镇(街道)、村(社区)概貌、特载、专文、大事记、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数据、机构与名单等。

正文动态信息部分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内容,乡镇、街道年鉴还包括社区内容。政治部分,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方机构、地方政府机构、全国政协地方机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群众团体、法治、地方军事;经济部分,包括经济概述,经济管理,国内经济合作、招商引资,对外经济,开发区,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城乡建设;文化部分,包括科学技术事业、社会科学事业、文化事业、体育事业、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部分,包括教育、人口、民族、人民生活、民政、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方言、社会现象;生态部分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城镇环境保护、农业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工作等。

卷尾应包括人物(荣誉)、文献法规、统计资料、附录、索引等。

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框架设计应当坚持在实际社会分工基础上的科学分类,兼顾社会治理和重大活动,突出社会服务对象,更多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不同体裁在年鉴中的作用,如特载、专文是点,大事记是线,概貌(总述)是面,以条目为主的正文动态信息是体,并在动态信息中以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以乡镇、街道政府职能为重心,以管理服务为保障,条块结合,前后照应,逐步构建起年鉴框架多维体系。

猜你喜欢
类目年鉴条目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2016—2019年全国获得“中国精品年鉴”名录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中图法》第5版交替类目研究综述
黄三角、长三角、珠三角明、清及民国通志一级类目比较*
DDC22与CLC5化学类目映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