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课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时代教学的重要资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以问卷和访问调查的方式,结果表明,初中生物课堂中运用微课教学的外在条件充足,学生对微课的支持率高,学习效果明显。进而提出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策略,为有效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 初中生物 课堂 有效运用
【课题来源】2017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生物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JSJYYB-04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53-02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教学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生活与学习的接轨对他们而言更具有吸引力。微课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是用电脑和多媒体等多种教学设施把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环节和重难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学习形式是以视频为载体,对知识进行片段化的在线[1]。微课教学模式作为信息化时代教学的重要资源,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在学生之间具有实用性、为教师提供优秀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增强师生互动性。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节约课堂学习时间、便于对学生因材施教[2]。
一、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通过教育实验法,在七、八年级的四个班级课堂上使用微课教学。在课堂上,主要是把微课视频插入PPT课件中的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微课教学。调查方式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主,同时以访问调查为辅。
(一)微课教学的外在条件
具备上网的条件与否决定了微课是否可以进行的关键,通过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统计发现,学生拥有手机、电脑等移动上网设备条件的比例得出图1所示,其中有80%的学生拥有上网条件,11%的学生具备购买能力,9%的学生不具备上网条件。在各个学校,教室里也基本都具有完善的放映设备和电脑设施。调查结果显示:微课的实施基本不受外在条件的阻挠。
(二)学生对微课的认可程度
通过对七八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微课授课支持率得出图 2所示的结果。有87%的初中生喜欢教师使用微课教学,还有12%的学生认为微课的使用与否无所谓,另有一些学生不赞成微课在课堂中的使用。再对不同态度的学生进行访问调查,发现对微课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在班级里或课堂上的表现往往比较活跃。他们认为微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拓大脑思维、提高学习动力等。对微课持一般态度的学生是那些在班级里比较文静且自己能够自主学习的学生,他们认为微课使用与否都不影响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对于微课持否定态度的学生,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自控能力,不能够很好的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同时自己不能把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从总体上来说。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上的使用,效果还是挺明显的,学生普遍较喜欢。
(三)微课教学的学习效果
微课教学在课堂上使用之后效果如何呢?在实习后期我做了一个横向的比较,发现使用微课教学的班级在每次的月考和阶段考试中,就生物这一学科而言,班级的名次普遍的在前面,学生阶段考试的成绩与之前的成绩相比,总体相对有所提升。通过调查得出图3所示的结果。经过两个月在课堂上使用微课教学的授课,七年级的学生有55%的学生成绩提高明显,还有一些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八年级的学生提高得更快,有72%的学生成绩提高明显。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处于不同的阶段,学习的效果明显是有差别的。七年级的学生对微课学习的效率明显要低于八年级。但是总体上来看,微课在课堂上的使用对于初中生生物的学习效果是可观的。
二、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一)设置有趣情节
学习者对于微课的使用主要是以视频的方式在网络上互传学习。通过微课形式,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有趣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防止传统教学的讲解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也阻止了课堂成为教师一个的演讲。例如在学习《人的生殖》这节内容时,让学生观察播放精子、卵细胞排出及受精过程的微视频,使学生完全了解了精卵结合的全过程,再进行讲解,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应用于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性学科。生物课本基本上每一节课程中都会涉及一个实验,有些小型、可操作的实验,但也有一些不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实验,比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两个实验,老师很难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带领学生学习。这是,老师使用微课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影视观看这些不具有实际操作可能的探究性试验,使得学生能够清晰明了的学习。生物实验课程中需要实验器材,比如七年上册生物教材,第二单元的生物与细胞,第一节是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网络手段教学,以短视频和动画的形式放映出来利用视频播放的形式,再給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则可以详细的认识显微镜的整个结构以及功能。
(三)师生互动
微课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填补和修复,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传统的课堂上老师只能按照自己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工作,班级里面的所有学生只能适应每个老师的教学模式,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有趣味性的学习。在传统的教育模式课堂上,全班几十个学生进行统一的授课,教育出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和智力都相差甚微。微课对知识点的讲解具有多变性,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突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加以区分,对学生应因材施教[3]。微课的应用打破教学中教材的局限,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生动的学习到综合性较强的内容,学生的知识能力得以提高,生物学习的基础更坚实。
(四)巩固学习效果
初中生在生活学习上还是以形象思维学习为主。微课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使用,教师以互动的教学模式与学生与之间增强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师生有效的互动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增长知识的途径之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微课的使用突破了课堂的限制,使学生打下厚实的基础,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技能。零碎的知识点通过剪接也可以形成连贯性的知识系统,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点进行各个击破,最终得以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三、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跟上步伐,教师应积极提升专业素养,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时,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及时关注并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前沿动态[4]。微课的个性化以及情景化深受师生的喜爱,能够促进师生互动,突破课堂限制,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有效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宋文玲.浅谈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30(6):127.
[3]陈崇贞.论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6,22(5):112.
[4]王波.例谈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4,4:22-23.
作者简介:
韩艳婷(1981-),女,博士,信阳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学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