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研究

2018-03-31 16:47李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创造能力音乐教学培养

李琳

摘 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型的人才。如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了各个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这既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性的学科,蕴含着大量的创造性元素,音乐教师必须利用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与能力基础。

关键词:音乐教学 创造能力 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但过去的小学音乐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技能、轻素质的问题,教师一味传授片面的知识,没有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这样的教学理念应尽快改变,教师要把眼光放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上,发挥音乐教育的创新性特点,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下面笔者就来谈一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即兴创造歌曲

小学生尽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十分有限,但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形成乐感的最佳时期。对于一些电视上的广告背景音乐或影视剧中的插曲,他们往往听几次就能记住旋律,这便是他们学习音乐的优势。在平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学生们轻轻的哼唱歌曲,但所谓的“歌曲”只是他们根据自己身边的事物以及自己的情感,结合平时听到过的歌曲编纂出来的,是他们的“原创歌曲”。这便是学生创造能力的最好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联想,编写出新的歌词和旋律,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学生所编的歌曲中有一些音和节奏可能与某些歌相似,但這些歌曲毕竟是他们重新组织加工而成的,这一活动不能不说是创造性活动。通过教学观察我还发现学生喜欢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果歌词是很具体的,并易于用动作来表现,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想出一些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在学习《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时,首先让学生听歌曲,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乐曲边想:小宝宝要睡觉了,月亮、星星,白云、小虫、小鸟是怎样做的?这时孩子们随着音乐哼着旋律,闭着眼睛摇晃着脑袋思考起来,不一会儿,他们随着歌曲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表现了出来。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教学契机,创造情境,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创造歌曲、歌词、动作等,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再如歌曲《动物说话》一课中,学生把歌曲中各种小动物说话的歌词学完后,开始自由创编新词。如:“小猫说话喵喵喵,小狗说话汪汪汪,小羊说话咩咩咩”等,学生唱着自己新编的歌词,边学边表演,心里别提多高兴,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下课时,还有学生拉着老师说:“我也新编了四种动物的歌词”。编写歌词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当学生自主编写的歌词或歌曲被教师和学生肯定并演唱时,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会进一步提升。

二、加强合作交流、体验创造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要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歌曲《过新年》一课中,为了表现过新年时喜庆热闹的气氛,我鼓励大家说:“我们需要有一个打击乐队,有哪几位愿意与我合作,用锣、鼓、镲为歌曲伴奏?”话音刚落,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与我一起合作表演,看到同学们积极参与的情景,我灵机一动又补充说:“再来一个秧歌表演队吧!这样所有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教学,打鼓的打鼓、敲锣的敲锣,扭秧歌的手拿彩带姿态优美,同学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微笑,课堂气氛骤然活跃起来。

三、运用媒体资源,发展创造能力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象,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趣和启发学生思维。例如《嘀哩嘀哩》是三年级下学期教材中的一首欢快的歌曲。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从音乐节奏方面去感受春天的喜悦心情。在上这堂课时,我首先播放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风和日丽、莺歌燕舞、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景色所吸引,把他们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意境之中。接着多媒体动画呈现了“绿树红花、黄鹂、燕子”等在高兴欢唱着“嘀哩嘀哩”的景象,学生们的欢快情绪很快地被吸引而高涨起来,就情不自禁随着音乐旋律表现出春天来了欢乐舒畅的动作,引导学生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意境以及作者对春天来临表现出的喜悦心情。通过这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实践表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

四、创编事故,进行音乐剧表演

小学学习的歌曲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符合,其故事性较强,歌词容易记忆,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编创出具体的故事,进行表演,这种学习方式不单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因这个事故较长,学生的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因此,可采用“初听全曲--分段欣赏-熟唱主题-参与表演”的方法。同时,创设情景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龟乌龟和小兔进行音乐剧表演。同时,通过让学生观看龟兔赛跑的画面,帮助学生熟悉两个音乐主题(兔子:高音、快速;乌龟:低音、慢速)。用母音模唱音乐旋律,创编龟兔赛跑的故事,这样就将音乐具体化、形象化了。并从中体验到快乐,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结语

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今天,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的倡导之下,新型的教育理念对我们广大的音乐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自身要具备创造意识、锐意进取意识,敢于攀登新的高峰,才能成为创造型学子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石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213-215.

[2]秦月.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体验[J].大众文艺,2013(14):214-215.

猜你喜欢
创造能力音乐教学培养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