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花 高翔
本文为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编号:2016SJB710024);2016年度南京邮电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校级规划项目《伦理意义中网络舆论的研究与正确引导》(编号:XC216016)之成果
【摘 要】 运用微信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利用微信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培育的引导,精心培养微信订阅号的意见领袖,注重微信公众舆论,进一步加强微信公众号人格化管理。
【关键词】 微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很早就与其他行业合作,提供多种服务,满足很多年轻人的交际需要。著名分析师玛丽米克《互联网报告》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5月份,微信在日均手机应用使用率达29%,月活跃用户高达9.38亿人,同比增长23%,远远超过QQ、爱奇艺、微博等应用。根据腾讯官方公布的信息,微信用户从职业分布来看,大学生占了64%。[1]
通过微信,大学生可以进行沟通交流、休闲娱乐、展现个性,具有较强的娱乐性目的;另一方面,微信也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表达思想、拓展人际关系的重要平台。2016年12月8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媒体技术高效融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吸引更多学生”。因此如何全面深刻的认识微信,并利用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前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运用微信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普遍认可
“高校大学生群体非常热衷于使用网络技术发展所产生的最新技术成果,而且是这些最新技术成果的最先体验者和普及应用的推广者。[2]微信具有多元化的传播模式、信息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和私密性强等特点,人们能很好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接受并发布消息,这些都获得了大学生普通认可。
2、微信为大学生社会交往、发展个性提供了平台
一方面,微信可以满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求。微信为大学生与外界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他们可以随时把自己当下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如发布到朋友圈或与微信好友、周围的人分享。通过微信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跨越了时空的约束,实现了随时随地的信息传递,有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构建和稳固。另一方面,微信可以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微信这个平台,每个用户都是“自媒体”,使得每个微信用户都有话语权。每个大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地发表观点并参与讨论。微信的个性与自由特点,为大学生发展个性、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
3、微信相较于传统媒体,更有利于开展思政教育
一是传统的媒体发布信息需要一定的周期,且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费用。而微信则不同,大学生可免费使用和获取微信信息,因此通过微信,更具有便捷性、成本低特点;二是相较于传统传媒,微信信息的发布更具有多元化,集合视频、语音、文字和图片等模式,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从静态转向为动态,深受人们喜爱,避免传统的思政教育的枯燥与乏味。三是每天我们享受到的新闻资讯都是最新的,而且开发的栏目众多,能充分满足读者多层次的阅读需求。且信息资讯的传播速度达到有史以来最快速度,改变从前纸媒时代审核编排等耗时久的弊端。只要有互联网,随时随地接受并发布消息,使得通过微信开展思政教育具有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3]
二、利用微信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引导
1、精心培养微信订阅号的意见领袖
借助微信,用户可以在碎片化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并积极参与和发表自己的看法。然而,学生对事物的真假分辨能力不足,尤其是一些事件在经过蓄意扭曲的引导下,大学生无法认清事件的真实性。相对于微博等其他新媒体,微信平台上的“意见领袖”话语的影响力更强,观点被接受程度更高。[4]为此,高校应培养一批微信“意见领袖”,通过他们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正确引导和发布舆论事件。
由于微信中存在着强关系和弱关系两种关系,微信内的意见领袖也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主要由强关系组成的朋友圈中的意见领袖,其二是以微信订阅号微代表的弱关系意见领袖。[5]在微信中,强关系是一种十分稳定但传播范围有限的社会结构,弱关系则是我们联系外部世界的桥梁,因为弱关系和我们的活动范围不同,因此能够从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信息。若论起找工作、获取信息或传播最时兴的潮流,弱关系能比强关系起到更重要的作用。[6]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把握高校或权威媒体等官微这个弱关系意见领袖,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注重微信公众舆论的重要性
一是关注微信舆论反向引导的重要性。在微信碎片化的信息和语言中,如公众的朋友圈或评论等,要善于及时发现其中可能出现或存在的问题,增强舆论引导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提高价值观引导的有效性和实时性。二是注重微信平台的互动功能。针对高校或主流媒体等官微,在实现信息或价值观传递的同时,要注重在互动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答疑解惑。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单向地一味灌输观点,只会让公众感到反感。只有真正了解实际情况并做出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解释,公众才能接受并欢迎,最终才能对公众起到正面价值观引导。
3、微信公众号人格化管理
当前,微信公众号的“开荒时代”已然结束。它正朝个性化垂直运营的方向发展。其中以“人格化”的运营思路进行关系营销正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公众平台所采用。[7]在传播主流社会价值观时候,可以多以人格化的事件进行无形中的宣传,而非抽象的理论知识。
让公众号人格化,给运营的公众号赋予这样的人格特征并长期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粉丝就会把这个公众号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性格有观点的人去关注,久而久也会产生很亲切的感性,进而增强用户粘度,[8]可以更好实现通过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华琼.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5)63-65.
[2] 刘健萍.加强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2014(7)138-140.
[3] 拓春晔.微信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探析[J].高教學刊,2017(9)171-173.
[4] 朱尖.微信时代舆论引导与舆论管理[J].西部广播电视,2014(10)9-13.
[5] 陈雪奇,刘敏.微信场域中的意见领袖[J].当代传播,2015(3)93-95.
[6] Granovetter.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6)1360-1380.
[7] 黄橙.企业微信公众平台“人格化”运营思路研究——以“夕又米”微信公众号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1).
[8] 杜娟.校园微信公众号增强大学生受众粘性的对策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2016.33.
【作者简介】
黄庆花(1988-)女,硕士,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 翔(1977-)男,硕士,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