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庄
摘 要 客观来讲,一个班级内的数学中等生人数最多,他们既有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也存在一些学习不足与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纠正。面对中等生这一基数最大的学生群体,高中数学教师要及时做好学生转化工作,才能真正保证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大众教育素质改革。本文将从及时肯定中等生的学习努力、客观点评中等生的发展潜能、增强中等生的学习效能感三个角度分析大众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优等生的转化问题。
关键词 高中数学;大众教育;中等生;转化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3-0198-01
由于我国一直都以高考作为高等教育选拔人才,以及评价一所高中学校办学水平的基本标准,导致高中数学教师无形中会过度偏爱数学优等生,只关注优等生的数学发展可能,让高中数学教育成为“精英教育”。然而,新课改所提出的“以生为本”平等教育理念让高中数学教师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优等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平台,也是中等生、学困生实现学习进步的主阵地。但是,数学优等生备受教师青睐,学困生也或多或少会因为违反纪律、顶撞老师等取得教师关注,导致行为规矩、表现平庸的学生成为高中数学教师眼里的“透明”群体。对此,大众教育要求高中数学教师面向中等生展开学生转化工作,保证中等生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学习进步,甚至迈向优等生层级。
一、及时肯定中等生的学习努力
必须要承认的是,虽然数学中等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并不突出,但是他们的学习态度却十分认真、谦虚、好学,每天都挑灯夜战,抓紧一切机会学数学。然而,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中等生无法及时取得学习进步,导致学生备受打击。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及时肯定中等生的学习努力,坚定学生信念,让学生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一传统道理。
在《三角函数》章节知识教学结束之后,我及时组织本班学生接受了单元习题检测,以便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有一个中等生有了明显进步。一开始,这个学生在关于三角函数弧度公式计算中总是出错,还总是忘记标注三角函数的周期,导致这个学生经受了学习失败。但是,在后来的数学学习中,这个学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学习问题,主动纠正了解题错误,在“三角函数单元检测”中准确解答了关于弧度制的数学问题。于是,我便汇总了学生在章节知识学习周期内的学习表现,明确指出了这个学生的进步表现,希望这个学生可以再接再厉,继续保持,稳定心神,一步步攻克每一个数学错误。
二、客观点评中等生的发展潜能
加德纳针对人类的智能发育情况与外在行为表现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明确指出每个人都可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实现成功。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直接面向中等生,挖掘中等生的发展潜能,突出中等生的数学学习优势与思维长处,让中等生相信自己并非一无是处,而是与其他同学一样,可以通过数学学習践行自己的理想信念。
就如在“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一课教学中,我们班有一个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便从代数角度出发,认真学习了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和叉乘等多个运算法则,准确解答了简单的平面向量计算题目。在数学课堂上,我表扬了这个学生认真、谨慎等优良品质,还从学生的代数能力角度出发,突出了学生的计算思维优势。在我的表扬下,这个学生认识到虽然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但是胜在计算能力突出、理性思维较强,所以也有可能通过数学学习实现高考数学成功。
三、增强中等生的学习效能感
之所以成为数学中等生,是因为这部分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长期处于班级平均水平,虽有小幅度的浮动变化,但是并不影响中等生的整体数学能力。然而,每个学生都是渴望进步、成功与表扬的,这种过于平庸的数学学习表现将会降低高中数学中等生的学习效能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这一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及时突出中等生的进步表现,表扬、赏识与激励学生,让学生充满期待与干劲,以强烈的学习效能感努力奋斗。
为了增强本班中等生的数学学习效能感,我将6名学生组成一个数学作业合作小组,要求中等生担任小组长,每天组织、监督本组成员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及时展开组内纠错。这就可以有效激发出中等生的责任感与学习兴趣。为了不辜负我的信任与重视,本班中等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积极,每天都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以身作则,以便为本组成员做一个好榜样。在这种积极情绪的调动下,本班中等生的学习热情变得空前高涨,而其他同学也在这部分学生影响下开始努力学习数学知识,营造了一个热爱学习、积极进取、互帮互助的数学学习氛围。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中等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关系着一个班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平均水平,决定着一个班级的和谐发展与有效教学改革活动的顺利实施。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及时转化数学中等生,突出中等生的积极学习心理与优秀表现,切实保证数学学科面向每一个积极进取的高中生,更好地促进中等生实现数学进步。
参考文献:
[1]冷小丽.对高中数学中等生数学教学的反思[J].赤子(上中旬),2015(07):250.
[2]狄宗武.稳步提高普高中等生数学教学效益的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13(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