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玲,王静,熊吉生,李志梅,胡新坤,艾青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22)
1.1.1 党的建设是被历史证明的成功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重视的表现
高校党建作为国家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高等教育目标息息相关,具有前瞻性、特殊性、长期性等特点,有利于培养适合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施行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唤醒高校学生自身的生机活力。“党建+”是一种思想教育形态,即充分发挥党建的理论先进性、活动创新性等特质的作用,以理论引导、精神感染等形式影响师范生群体,改善其易出现的思想问题。在高校尤其在师范类院校的有力抓手是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调动提升师范生的思想境界,以个人的正能量影响教育服务事业,为师范生铸魂补钙。
1.1.2 互联网异军突起对党建工作与大学生的冲击
互联网的发展影响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拓宽,资源得以共享,搜索、处理资源的效率提升。互联网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党建工作主要有课堂教学、个别谈话、有组织的集体活动等形式。基层党建工作不再受固定场所、时间的限制。创新形式,加强党员之间的交流,是党建工作的改革方向。互联网的发展影响学生三观的形成。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下,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人生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面对种种风险,不易做出正确选择;意识形态相互较量日趋激烈,人们价值观念与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对求知欲强烈、社会经验不足、人生价值观未成型、网络使用率较高的大学生来说是巨大的试炼。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甚至社会的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党建+”对当代师范生的理想信念状况、价值观、道德观、文化观具有指导促进的意义。“党建+”与师范生师德教育具有内在相通性,归结于二者培养目标的一致,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建+”中的政治、文化思想,不断激励着当代青年在品格塑造阶段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在师德教育中激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理想,陶冶教师职业情怀,建构教育信念,启迪教育智慧。优秀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先进事迹广泛影响师范生,鼓励其进步,增强师德素质。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过程中,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时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传递的价值取向对学生未来成长存在重要意义。当前师德教育的发展情况可从两方面总结。
传统师德教育理论性强,说教意味浓,脱离现实。传统教学模式的认同感不高,教学效果一般。许多师范院校的师德教育教学不完善,缺少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师德教育课程学时设置不合理,课程目标理想化,内容陈旧,师资队伍资源少、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层出不穷。
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影响了师范生的观念阵地。师范生在进行价值判断时滋生不良心态,尤其表现为部分教师的道德水平滑坡、社会责任感缺失、功用主义泛滥等。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低,高尚的人生理想、目标、为人处世的原则等与现实需求矛盾。功利化、物质化的追求冲击了传统师德观念,师范生的职业理想不够坚定,教师竞争意识增强,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却逐渐淡化。师范生对师德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较低,缺乏主动学习、自主培养的意识。
师范生师德素养影响未来教育事业的质量,师范生师德建设应成为师范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形势下应进一步的强化与突出。基于以上分析,“党建+”需作用于师范生思想教育、实践探索及适应互联网发展等方面。
3.1.1 补充师德教育理论
师德教育理论以提升师范生师德素养为前提,以丰富性与时效性为特点,师德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是提升师德素养的坚实保证。党建工作与师范生思想教育的结合,使其深入了解并执行党制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深化师范生的职业理想信念,形成广泛共识。“党建+”中蕴含的文化思想激励师范生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定教育信念。完善师范生培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党建+”可将外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思想自觉的德育,增强师范生的自主性。
3.1.2 “以人为本”,激发师范生主体意识
道德教育的过程应是一个提高主体意识、培养主体情感、锻炼主体意志、树立主体道德信念、促进主体道德行为养成的过程。因此在师德教育中应重视师范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在集体教育的基础上开展自主理论学习。将师范生的内在受教育需求为教育教学的参考依据,维护师范生自发学习的动机。
选拔优秀学生,组建优秀的师范生党员群体。师范生党员需认识到其身份的双重性,以身作则,积极为师德教育活动建言献策。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关注师范生的个体感受,以班集体为连接党组织与广大师范生的纽带,由学生党员带头,开展师德体验活动,利用影视观赏、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以党的奋斗精神感染学生,坚定师范生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打造师德高尚的师范生队伍。
以文化活动氛围影响师德教育,坚持以师促生,以生促生。树立优秀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典范,开展师德座谈会,启发师范生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注重师德素质的自我培养与提升。党组织积极与周围社区、团体共同建设教育实习基地,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以服务、实践为目的,为师范生搭建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活动平台,在与教学对象的直接接触中获得提升师德素质的独特感受,探索校、师、生、社会共同追求的师德教育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载体不断丰富,学生平等对话意识的增强,日常工作的公开度与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因此,师德教育需要利用新媒体平台传递学习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和完善,促进师德教育工作的时代进步。把握互联网时代快速阅读与碎片化学习的方式,加强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如定期在平台上发布党建知识学习视频、就一线教育问题展开讨论、邀请名师在线答疑等,增强线上线下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促进传统媒体转型,挖掘新旧媒体的优势,以师德教育成果,扩大党建工作影响力。如开设优秀教师党员专题采访,传播优秀党员事例。
培养师范生的互联网意识,利用网络促进自觉学习,提高其筛选、整合教育资源的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党组织应对师范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规范,建立老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增强党组织与师范生的联系。以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明辨是非。鼓励学生以自身行动净化网络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抵御不良文化带来的思想冲击。
“党建+”与师范生师德教育的融合,使师范生在党的教育下获得思想的熏陶、行为的规正。“党建+”的思想独特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突出作用,有利于强化师范生的师德素质,培养一批品行端正、行为正直的师范生进入教师队伍,成为未来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