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英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67)
大学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为国家培养合格、具有良好健康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所有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也是高等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是进行大学生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原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越来越不能调动当前大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因此为响应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探讨如何将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自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1990年国务院颁布《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以来,我国各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对多所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仍存在以下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该课程性质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应该与其他一般学科有所不同,即既要求教学方法和形式应灵活多样,也要求必须进行行为训练及互动体验,才能达到其教学目标要求[1]。
经调查发现,目前部分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重视不足。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时较短,我校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公共必修课,共20学时,考核合格得1学分,任课教师多为兼职教师,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本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往往都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多采用大班或合班授课方式,有的班级的学生人数达到100人以上,这种大班授课的形式不利于师生、生生互动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较差。
目前,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统一,教学内容也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健康概述、心理健康概述、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完善、情绪与健康、大学生人际交往、性健康、艾滋病、肺结核等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大学生爱情心理学、大学生日常生活方式与健康等内容。
由于受课时、教学内容、师资水平等的限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参与度低,难以将所学知识和方法渗透到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导致教学效果表面化。
教育部关于印发 《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2017〕5号)指出多途径加强健康教育教学能力建设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充分发挥在线课程作用,开发健康教育网络课程、慕课、微课等,为全体学生提供便捷的健康教育学习平台,增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除此之外,应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该门课程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反馈机制是重点。
自2015年3月5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中国教育全面迈入了“互联网+教育”时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引领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信息化教学手段主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应用于教学过程,教学双方在信息环境下的合作互动,将内容传授的人性化放在了核心位置,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时空局限。
移动教学即利用智能移动设备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2]。在国家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诸多移动教学终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教学助手。以雨课堂为例,详细阐述移动教学助手在大学生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
课件的实时共享。雨课堂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共享,将课件上传至雨课堂,学生通过手机就可以看到多媒体正在播放的课件内容,且课件可以进行收藏并永久保存,学生不仅在课上还可以在课下进行复习巩固。
师生课堂实时互动。通过雨课堂,任课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互动活动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实时反馈。学生对于听不懂、学不会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标记“不懂课件”来进行反馈,任课老师能看到学生的反馈结果,从而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学生还可以撰写学习心得,将自己的感受、体验及学习情况更全面地反馈给任课老师,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微课是教学内容的碎片化,通过短视频讲解清楚1~2个知识点,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具有学习形式碎片化、学习内容可视化、学习形态结构化、学习方式非线性的特点[3]。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碎片化的教学内容可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在一个时间段针对一个重点或难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学习,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深度,便于知识的实践与运用。
QQ与微信不再仅仅是人们日常联络的工具,越来越成为沟通信息、交流思想、发布观点的平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可以利用QQ、微信等平台,了解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有针对性进行指导,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专门为所带班级学生建立了一个QQ群,一方面,在课余时间通过QQ群与学生们聊天交流,探讨热点话题,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有助于及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也建立了友谊,使学生更愿意将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笔者也经常通过QQ群分享一些精彩网文、精彩短视频,也鼓励其他同学将好的资源发布到QQ群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信息化教学手段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它为创新教育提供环境和保障,为人才培养提供条件和途径,为促进教育产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信息化教学不只是简单的利用电子设备实现教学过程,而是借助其学习多样化的形式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个人学习能力,使学生乃至教师的视野更加开阔,学习资源更加丰富[4]。但是,我们也要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的内涵,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将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努力实现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