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刘求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广东东莞 523000)
知识技能学习与工作经验获得,这是当代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方向。校企合作在珠三角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发展已经十分普遍。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是摆在眼前的新课题。
结合学校实际,该文探索电子技术应用专业SMT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实践。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采用现代师徒制下的工学交替模式培养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培养效率和质量。
SMT是表面组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的缩写),它具有组装密度高,体积小,易于自动化生产等特点[1]。技术符合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电子组装行业的主流技术和工艺。在这种形势下,该校积极挖掘相应校企合作平台成功实现将企业完整的生产线和维修、改装车间搬进校园实训大楼。同时校企双方签订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提供教育资源和环境来共同培养学生的协议。
工学交替模式是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下的人才培养一种实现途径。这种模式依据 “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规律,抓住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实践—理论”的多次循环反复,逐步深入,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其特点为:一是技能训练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二是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间隔安排,重视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三是教学过程吸收企业积极参与,做到校企联合。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学生用一年级上学期至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前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教学内容包括电子技术基础、电子CAD、电子工艺三个模块。理论内容均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避免过于宽泛,教学主要以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为目标。
模块一:电子技术基础,主要学习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实际应用。教学通过典型、实用的操作项目以及大量的电路仿真测试和电路实验的形式进行。学生在做中学,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提高电子技术实际应用能力。模块二:电子CAD,主要学习用电路板制作软件,设计出电子产品的印刷电路板(PCB板)。教学要求学生掌握PCB设计流程、能设计简单的印刷电路板。模块三:电子工艺,主要学习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手工电子焊接工艺及其基本训练、电子装配电路的原理与检测等内容。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手工装配电子产品。
三个模块的内容与第二阶段的轮岗岗位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电子技术基础奠定了学生上岗所需的最起码基础。学习电子CAD后学生知道了PCB与电子产品之间的内在关系,而机器就是用来组装PCB板,因此很明显这也是第一阶段顶岗实习的基础。电子工艺使学生明白了常见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掌握了手工焊接技能。这位中检员、炉后目检员,以及修理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学生对行业岗位的直接主观感受和岗位对职业技能要求的清晰认识,掌握岗位需求的基本技能。学生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后,就清晰了自己接下来努力的方向了。顶岗轮训定位于学生掌握简单岗位的技能,知道复杂岗位的技能需求。在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后到暑假中期可以用来安排学生参加顶岗轮训。顶岗轮训相关的工作具体如下。
2.2.1 岗前
首先是思想动员。根据以往经验,走上实习岗位的学生通常会出现不适应企业管理方式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校教育环境和企业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轮岗前思想动员十分有必要。首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渗透顶岗实习意义,让学生理解并乐于实习。其次可引进企业工作理念教育,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的思想而乐于实习。最后可引进企业文化到教学日常管理而善于实习。
其次是通用性培训。主要包括企业规章制度、福利制度、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和宣导工作,目的是要学生了解工厂的企业文化,让学生清楚工厂对于学生的要求和能够提供给学生的福利待遇。学生在参加顶岗轮训时期拥有在校学生和工厂员工双重身份。通用性培训能够让学生知道作为一个员工是如何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去的,明白作为一个员工的权利与责任。
第三是轮训安排共安排物料员、中检员、炉后目检员、修理工四个岗位。每个岗位安排1个小组共10人,实习时间2周,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每组2周轮岗一次,要求每个岗位都要轮训。
表1 第一次轮训安排
2.2.2 岗中
导师实习跟踪。每个小组安排一位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小组学生顶岗轮训期间的跟踪和指导工作,第一时间解决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工作有:及时填写学生实习跟踪情况登记表,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实习工作的问题与困难,准确记录学生完成岗位工作进度与情况。对实习期间出现的例如缺勤、安全事故、员工矛盾等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
师父帮带学徒制。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入企业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实践经验。由于学生长期处在生产岗位上,最有效的学习技能方式就是学徒式的帮带,边教边做,边做边学。最了解该岗位工作的是多年的老员工和组长、线长。因此安排他们作为学生的帮带师父,负责教学生岗位技能。学生从观摩师父规范操作开始,不懂就问。边学边练。按照具体岗位的作业规范逐步从知道怎么做达到准确无误。学生在工作现场,实时的做中学,学中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
2.2.3 岗后
学生完成顶岗轮训后必须参加阶段考核。由企业和学校人员组成共同考核小组,依照岗位作业规范作为考核标准,共同考核学生实习成绩。考核要求学生在真实岗位上独立地进行操作,考核小组根据标准评定其岗位技能水平。一个合格的实习成绩是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岗位作业规范上的所有操作。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将学生初步培养成为一个行业准职业人,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所需专业技能和职业人所需职业素养。第二学年的上学期至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前完成这阶段任务。
2.3.1 专业技能
技术的核心内容包括组装材料、组装工艺、测试、组装设备四个模块。每模块的教学中既包括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也包括相应专业技能的实操。学生在完成教学内容后就已经初步具备了参加第二次轮岗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为第二次顶岗轮训做足了准备。具体内容如下。
模块一:组装材料,要求学生掌握(1)涂敷材料和工艺材料的构成和作用;(2)组装材料具体的应用场合。模块二:组装工艺,要求学生掌握(1)单面混装、双面混装、全表面组装的具体内容;(2)印刷、元件贴装、回流焊接的具体内容。模块三:测试,要求学生掌握裸板测试和加载测试的具体操作流程。模块四:组装设备,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设备的具体作用和简单设备的操作,包括印刷机、点胶机、贴片机、固化炉、回流焊炉、清洗机、检测设备、返修台等。
2.3.2 职业素养
当今存在很多企业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的现象。很多事实表明这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因此,将以往通过企业培训的职业素养课程前置到学校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这种观点,在二年级整个学年中,学校专门开设了职业素养课程包括《团队》《沟通》《职业礼仪》《服务意识》等课程。学完这些课程后学生就能拥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礼仪。
第一次轮岗学生积累了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直接经验,掌握行业基本岗位能力。在经过二年级一个学年目的性强的学习与训练之后,学生再次参加顶岗轮训。这一次的轮岗针对操机员、锡膏印刷工、技术员、拉长四个要求更高的岗位开展,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两到三个岗位进行深入的实训学习,将专业技能学习转化真实的岗位能力。再轮岗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至暑假期间。经过轮岗后学生对行业岗位能力需求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能力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为学生成为行业熟手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轮训安排如表2所示。轮训工作的具体开展与一次顶岗轮训一致。这里不做重复阐述。
表2 第二次轮训安排
评价是模式的第五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校企共同开展学生的岗位能力考核,并推荐学生参加毕业实习。学生在第三学年上学期完成岗位能力考核,下学期参加毕业实习。岗位能力考核分为笔试和实操两部分。
表3 实操岗位技能等级划分
考核第一部分:笔试,主要用来测试学生掌握行业从业员工所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内容包含专业和职业素养两个方面。由校企共同参考教学大纲,开发考试题库。笔试试题通过随机抽取题库中考题来生成。笔试采取闭卷的方式开展,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试卷采取有学校教师统一改卷的方式进行。
考核第二部分:实操,主要用来测试学生掌握实际岗位技能的程度。实操的岗位就是学生两次顶岗轮训的8个岗位。8个岗位分为A、B、C三个级别,具体如表3。A级最高,C级最低。对应的实操成绩也分为三个级别。测试前学生首先选择三个级别中的一个级别,然后在选定的级别中选择一个岗位参加测试。每个岗位都由企业技师根据相应岗位所需技能制定细致的评分标准。测试采取对学生在真实岗位上,独立且连续工作一段时间所表现的技能熟练程度进行评分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实操测试成绩由企业技师依据评分标准给出。
岗位能力考核的最终成成绩由以上两部分组成。学生顺利完成考核后由校企共同颁发相应的考核水平证书。证书上详细的体现笔试和实操成绩。这个证书可用来作为下学期推荐毕业实习以及推荐就业的参考资料。
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分五个阶段,现该校已经实施到第二阶段:顶岗轮训,效果比预期的要好。学生在实习岗位上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校和企业都感到欣喜。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他们表示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岗位上,收获很大;他们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三个阶段的要去实施,尽管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但是笔者预计最终效果将会是理想的。笔者相信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必定能够实现毕业即就业,必定会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