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高祖对高句丽以“和”为主政策的原因

2018-03-30 02:08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建武百济使臣

姚 蘭

唐皇室出身于陇西贵族集团,李氏从秦朝开始就是著名的武将世家。隋朝因为三征高句丽激化了内部的阶级矛盾,农民起义频发,动摇了统治的根基。617年,李渊以“尊隋”为名义起兵,11月占领长安,拥立杨侑为隋恭帝。618年,隋灭亡,李渊即帝位,国号为“唐”,建都于长安。唐朝建立以后,逐步消灭封建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由此进入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公元前37年,朱蒙在卒本地区与土著势力结合,建立了高句丽。琉璃王迁都国内城(今中国集安)以后,先后征服了沸流、貊、东沃沮、盖马等地方势力。公元1世纪50年代,领土达到清川江一带。4世纪中期开始,高句丽不断向南扩张到大同江、临津江和汉江沿岸等地。公元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475年,高句丽占领了百济都城。长寿王末年,高句丽领土西南到京畿道南端,东南到江原道三陟地区,一直与唐朝保持联系且态度根据形势而变化。唐朝东北边疆地区的问题与高句丽密不可分,探究唐朝对高句丽采取的政策是很有必要的。

高句丽王高建武即位后主动和唐朝示好。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第八》记载,于“武德二年,遣使臣入唐朝贡”“四年,高句丽王派遣使臣入贡”“五年,派遣使臣入唐朝贡。唐高祖感隋末将士多陷于此……”。唐朝与高句丽相互遣返了隋朝攻打高句丽时的战俘,唐朝妥善处理了前朝遗留下来的问题,推动了双方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六年,遣使臣入唐朝贡。”“七年,高建武遣使臣入唐请求颁历。遣刑部尚书沈叔安,策王为上柱国、辽东郡公、高句丽国王。”同时也册封了新罗和百济,采用“以夷制夷”的方法,对三国一视同仁,牵制高句丽,稳定边疆地区。“八年,高建武遣人入唐,请求学佛老教法,帝许之。”高句丽请求颁历,学习佛教礼法,并且接受了唐朝的册封,表达了想与唐朝交好的决心。“武德九年,新罗、百济派遣使臣诉高句丽,封闭其道路……建武奉表赔罪,请与新罗对使会盟。”[1]武德九年,高句丽封闭了新罗和百济到唐朝的道路,多次侵犯新罗、百济,新罗、百济上报唐朝,唐朝派朱子奢前去调解,三国纷纷上表谢罪。当时唐朝地位不稳,无力插手朝鲜半岛的三国事宜,采取了中立的态度。

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唐朝初期高句丽荣留王频繁派使臣入唐,接受唐的册封,引进唐朝先进的文化和制度,双方关系十分密切,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唐高宗为什么会采取这种以“和”为主的政策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武德年间,唐朝刚刚建立,国内局势混乱,隋末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锐减,诸多问题都需要解决。契丹、突厥和奚等少数民族多次进犯唐朝的边境地区,其中突厥势力最大。契丹、室韦、吐谷浑和西昌等国都是突厥的属国,控弦百万,戎狄的强盛是非常罕见的。[2]突厥为了称霸中原,极力扶植操控各种中原政权,比如窦建德、刘武周和梁师都等割据势力来提高自身的地位,这成为了唐朝的心腹大患。唐朝处于内忧外患的两难境地,为了恢复经济,休养生息,必须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第二,唐王室祖先世代生活在北朝。李渊的六世祖为北魏弘农太守,其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职太尉,被赐于鲜卑姓,父亲李昞是宇文氏北周的安州总管。李唐王室的母系也大多出自鲜卑,其母元贞皇后是独孤信的第四个女儿,独孤信出自鲜卑族拓跋氏。妻子是窦毅的女儿,出自鲜卑族纥豆陵氏。[3]李氏家族在鲜卑族内部生活,受到了鲜卑文化的熏陶。由于唐朝皇室中含有少数民族的血统,这就使得唐朝皇帝充分了解到“攘夷”的民族政策会激化民族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唐朝汲取了隋朝的经验教训,确立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周边国家也一视同仁,避免冲突,以和为贵。

第三,高句丽经过多年的对外征战,拥有广阔的疆土,农业不断发展,人口逐步增加,经济实力强。据统计,自西汉以来,其人口由20万增加到350万以上。[4]高句丽人尚气力,从小习武,骁勇善战。[5]高句丽是一个游牧和农耕文化相结合的政权,既有游牧民族擅长骑射的特点,又有农耕民族依山筑城的优点。唐高祖李渊汲取了隋因远征高句丽而灭亡的教训,深刻认识到不可贸然出兵,要谨慎对待。

第四,唐高祖时期,高句丽王为荣留王高建武,面对复杂的内部形势,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所以主动向唐朝示好,多次派遣使臣赴唐。其虔诚的态度是唐朝乐于见到的,之后唐朝也派遣佛、儒、道的大师到高句丽讲经。双方不谋而合,促进了共同发展。

第五,从武德四年开始,百济王扶余璋就遣使朝贡。武德七年,“高祖嘉奖其诚,使就册为带方郡王、百济王”。[6]同年,“遣使册拜金真平为上柱国,封乐浪郡王、新罗王”[7],对新罗、百济和高句丽都进行了册封,在三国中并不偏向任何一方。唐朝在东亚的地位并不稳固,只能用“以夷制夷”的方法来维持朝鲜半岛三国彼此制衡的局面,这有利于唐朝边疆的稳定,牵制高句丽,防止高句丽与突厥结盟。

综上所述,唐高祖对高句丽采取以“和”为主的政策是由当时唐朝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这也是羁縻政策的一种体现,“羁”是指军事上的控制,“縻”是在经济上加以安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进行控制。归附唐朝的政权要接受唐朝的册封,纳入唐帝国的体系,唐保留其自治权,尊重各民族文化及其地位。唐朝册封了高句丽王,赐予官爵,承认其政权的合法地位,通过这种方法加强了对高句丽的控制,提高唐朝在东亚的地位。

唐朝的怀柔政策受到了历代王朝所传承下来的“非攻”思想的影响,不仅为唐朝恢复经济提供了时间,高句丽的经济和军事方面也得到了增强。唐朝与周边国家通过物质文化的相互交流,吸收各国的长处,积极构建开放性的社会,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高句丽通过引进唐朝的先进文化,增强自身竞争力。唐朝与高句丽的友好往来,促进了东亚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刘昫.旧唐书[M].中华书局,1975.

[2]刘昫.旧唐书·突厥传[M].中华书局,1975.

[3]欧阳修.新唐书[M].中华书局,1975.

[4]秦升阳.高句丽人口问题研究[M].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

[5]李延寿.南史·夷貊·高句丽[M].中华书局,1974.

[6]刘昫.旧唐书·百济传[M].中华书局,1975.

[7]刘昫.旧唐书·新罗传[M].中华书局,1975.

猜你喜欢
建武百济使臣
灵渠胡人俑与贡道的外国使臣
玩转高考题
浅析唐罗联军对百济的征讨
百济灭亡的原因
如梦似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介绍
——明清朝鲜使臣汉诗整理与研究(20BWW023)
Research on the neutralization control of the RF ion micropropulsion system for the‘Taiji-1’ satellite mission
杜鹃黄化病的发生与防治
浅论越南使臣与花山岩画
入唐百济遗民流向与连云港封土石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