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建才
(河源市东源县骆湖镇中心小学,广东 河源 517552)
练习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练得精、练得巧,既要考虑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设计练习,又要考虑学生辨析思维能力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必须优化练习。下面就谈一下本人在新课堂练习设计方面的一些做法。
在传授完新知识后,练习主要是围绕新授知识的重点、难点,为减缓所学知识的坡度而设计的,要面向全体,使学生逐步掌握该类知识的模式,然后产生质的转变。如在讲授“工程问题”时,设计了这样的一道练习题:
例1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0天完成,乙独做要15天完成。①甲独做1天,完成了工程的几分之几?乙独做1天,完成了工程的几分之几?②甲乙合做1天完成了工程的几分之几?③甲乙合做2天,完成了工程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工程的几分之几?④甲乙合做,几天可完成?
这种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常被问题的表面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其本质。为此设计变式练习,即变换数量关系的表现形式,而使其本质属性恒定不变,以引导学生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认识其本质属性。如讲授第十一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设计了如下变式练习题。
例2甲数为125,乙数为100,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
例3甲数为125,乙数为100,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
例2解法:(125-100)÷100=25%
例3解法:(125-100)÷125=20%
通过变式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求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的实质是“求甲数与乙数的相差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同理,“求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的实质是“求甲数与乙数的相差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这两个问题的相同之处是,比较数都是甲数减乙数的差;而区别在于标准数不同。比较数相同,但标准数不同,分率必不相同。
进行这样的变式练习,有利于克服学生思维上的肤浅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习惯于从单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此设计一题多解练习,引导学生在解题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探求不同的解法。如在讲授“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笔者设计了下面这样一道练习题。
例4学校把180本书按4:5借给三年级和五年级,每个年级各借到多少本图书?(用多种方法求解)
解法1按比例分配解
解法2用归一法解
三年级:180÷(4+5)×4=80(本)
五年级:180÷(4+5)×5=100(本)
解法3用和倍问题解
根据 和÷(倍数+1)=较小数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解法4用分数应用题方法解
根据 已知量÷已知量所相对应的分率=单位“1”
这样的一题多解练习,有利于克服学生思维上的片面性,在寻求多解的思维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灵活、敏捷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解题视野。
小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束缚,思考问题往往不能突破常规思路。笔者在讲授“推广乘法运算定律到小数、分数”时,设计了一些转化练习,要求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若依据常规思路计算,只能使计算复杂,不符合题意,这时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阻碍,笔者及时点拨,并出示转化方法。具体示例如下。
解原式=9.82×98+9.82×2=9.82×(98+2)=9.82×100=982
这两节式题是根据“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和“一个因数扩大几倍(0除外),另一个因数同时缩小几倍,积不变”来处理的。一经转化,即可很快求出结果,简便快捷。
转化题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又渗透了教学思维方法。
学生对待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不善于检查和验证,常自以为是地加以肯定或没有主见地进行否定。因此,在讲授“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时,设计了下面的辨析练习。
例7判断图1和图2所示三角形面积计算是否正确。
图1 示意图
图2 示意图
解图1所示三角形面积计算
6×3÷2=9(平方厘米)
解图2所示三角形面积计算
6×3÷2=9(平方厘米)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求三角形面积时,不能见到底高就相乘,公式所求的底与高必须对应。所以图1所示三角形面积计算列式是错误的。
进行这样的辨析练习,有利于克服学生思维上的盲目性,使学生在辨析正误的过程中,培养审慎严谨的思维。
总之,紧扣教学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练”才能熟,“熟”才能生“巧”。
[1]李燕鸣.因“误”而“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J].新课程(小学),2013(4):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