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宇成
(浙江省杭州养正学校,浙江杭州 310018)
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分层教学就此应运而生,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情,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相对的“最近发展区”切实得到提升和改善。生源来源不一,程度差异性大,再加上家长责任意识相对淡薄等特点,使学生素质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1]。他们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时间和作业的准确率上存在较大差别。
为了提高成绩,教师、家长额外增加学生作业负担。据调查,50%的学生表示有过抄作业的行为,10%的学生表示曾经照搬照抄。尽管学生清楚抄作业的危害,但依旧如此去做。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的惰性,而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教师教学策略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思考应对措施。
名校初中的学生,40%的学生基础较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大部分预习或通过影子教育先行学习过相关内容,其科学素养较高。另外60%的学生积累的原有科学素养低,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差,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再加上工作性质的原因,对作业基本无法辅导。所以,教师不能采取一贯式教学,必须围绕相关学生的具体学情,找出不同的发展差异,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原有生活经验、智力因素”的要素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2]。学生分层要参照相关实际,具体涵盖:
(1)定量分层:这一分层具体依照的核心是学生成绩,不考虑其他因素,作业分成A、B、C三个层次。这种分层简单易操作,也相对公平,但也有很大的弊端,无形中给学生打上了标签,可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对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潜力考虑不全面。定量分层对落实基础知识比较适合。
(2)定性分层:将每份课后作业标上A、B、C三个层次,学生依照自身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同时,在具体实施时,要多给予学生挑战激励。也就是说,勇于向比本层次高一层的任务发出挑战。具体来看,C层挑战B层,B层力争学会A层,A层学生向课外拓展。定性分层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对于学生来说,这一分层遵循了学生学情,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其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对于惰性强的学生可能惰性还会增加。
(3)定向分层:围绕相关的学习内容,具体分析其相关特质,有梯度地设置不同的问题,采用给分或奖励的办法鼓励学生挑战所有的问题。如:落实浮力沉浮条件的问题。
(A)塑料球,空心,水下悬浮,如图1,虚线分割,那么( )
A.小块上浮,大块下沉
B.小块下沉,大块上浮
C.大、小块都保持悬浮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B)若将“大块”中空心装满水再投入水中后它将。
图1
(C)再变:如图2,基于相关物体,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质量、体积。围绕甲、乙质量和体积,具体探究其相关的关系,相关结果用图像a、b阐释。其中,哪一项正确( )
图2
A.甲放入水中一定浮在水面
B.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C.针对甲、乙物体,对其进行捆绑,放入水中,注意,二者体积相等,一定沉入水底
D.针对甲、乙物体,对其进行捆绑,放入水中,注意,二者体积相等,一定浮于水面
基于这种层次,展开具体的划分。整体来看,其是一个动态过程,一定时期过后,具体分析学生的不同学情,具体划分层次,进步显著,其相关层次可上升;仍无进步,层次可下降。这种分层,一是具有显著的层次性和弹性;二是动态性。学生在这种分层中既能够感受到压力,又有进一步前进的动力。这样一来,相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提升。
(1)预习作业分层策略。分层预习作业主要围绕“简约”二字进行,其在具体的布置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数量有所区别;在具体的目标上,导读内容上要有所分层,导思内容上梯度的设计问题进行分层。遵循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使其轻松学习,针对相关问题及时解决。
(2)巩固作业分层策略。将学生分层之后,相关的作业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具体涵盖三点:
第一,基本练习:这一方面的核心在于基础,也就是一般的知识、技能。举例来说,相关的计算问题,针对一定问题的画图、公式掌握、基于具体练习的进一步加深理解,适用对象为A组。第二,综合练习:这一部分练习的核心在于两方面:一是理解,二是运用,适用对象为B组。第三,开放性的练习: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一般适合于C组学生。
在具体设计分层作业时,基于A组来说,一般是参照教材例题,找寻相关具备类似性的题目进行布置。通过设置这样的题目,学生能参考例题,总结出相关方法,继而理解新知;对于B组来说,围绕具体的例题,进行相关变式,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灵活性,一是熟悉基础知识,二是对相关知识进行相关的提高、巩固;对于C组来说,一是围绕开放性进行设置,二是综合性。对于初学者来讲,90%的题目要求相应层次的同学容易做出,10%的题目有所加深和提高。
(3)拓展提优作业分层策略。完成巩固作业后,知识能否得到巩固,以及贯通理解,继而达到完全掌握?高价思维是否能够切实达成呢?如果直接让每位同学硬性完成一道计算题,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感到烦恼,可能造成应付的状态,时间一长,也就不再积极。采用拓展提优的方式激发了学生挑战的欲望,不断攻克难关的勇气。
针对不同学生,其层次不同,评价方法也不一样。需要肯定的是,学生基于自身基础继而得到的进步就要赞扬。针对C层次学生,主要运用激励方式,以便其能够获得较大进步,这样一来,他们就有奋进的动力,努力攀升;针对A层次,要充分发挥竞争的作用力,及时进行评价,在具体的标准制定上不仅要高,要求上也要严格,他们更能够奋勇前进。综上,对不同的学生,学习时要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自信也能够进一步增强。
延迟批改,调动积极性。针对学困生来说,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主要布置一些基础作业,如果他们不仅能够将基础作业做对,而且还能够将拓展作业做对一半,那么,就可以给予他们加分,同时,对于提高作业,如果其能够将一半的内容完成并做对,那么,也可加分。相反,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在进行一定程度的改正后,依然存在不全懂的问题,那么,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进行针对性作业设计,给予补做,看具体的进步,然后适当加分,让其感到一种学习自豪感。针对中等生来说,要给他们设置一定的提高作业,如果其能够将半倍的内容做对,就可以进行加分,如果没有做对,则不打分,给予他们时间,让其搞懂,然后,教师再给予适当的评判。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提升作业速度和准确性,纠正他们的错误思维,使得他们在优等生群体中切实达成竞争目标,奋勇向前。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能养成。
在对学生问题进行评估弥补的同时,互动也必不可少,二者要有针对性地组合。优等生和中等生以及后进生,三者互动,匹配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具体来看,可以分成三种方案,其一是优与优的互动结合,其二是中与中的互动结合,其三是后进与后进的互动结合。三者之间进行竞赛,扮演不同“角色”,开发其潜在能力,发挥学生的互助作用,在互助中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竞争中提升学习效果,充分体现灵活性,过去所选用的“一考定终身”也就能够得到切实的改变,“静态”也转变成了“动态”式,学生拥有改变自己的自主权,主动开展学习。
分层作业的设置对于学生来说,好处颇多,主要在于:过去有些学生围绕作业,只是注重结果的完成,一旦这一结果产生,就无事可做。
分层作业可以改变这一现状,且不同学生在分层作业中都能有所收益,这往往使得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这就为学生主动探索未知领域提供了保障,他们也就能够自主学习,巩固自身知识,提升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学生合作意识强,参与意识强,集体观念也提升。
如今的动态分层,只是处在初创期,在这一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方说,针对现状,关于这一领域的推进措施,我们可否探索出更为优良的举措?当前措施的主要问题是过于细致,虽然其针对不同问题都给予了相应举措,但是,教师在具体的推行中,并不轻松。在时间运用上能否更加节省?当前是“半隐蔽半公开”,这对优等生来说,极为有利,先进者可从中得到一定的激励,同样,中等生和后进生也能够从中受益。采用隐蔽方式,学生的自尊就能够切实维护,继而进一步促使他们奋勇前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具体的隐蔽性,其相关程度大小没有可参考的标准,我们要去进一步探索。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