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冰洁
摘 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而我认为,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将知识的产生、发展、运用、升华这个过程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剖开展现给学生,就是数学核心素养中教师最该考虑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核心素养;数学思维;知识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0-0254-02
一、亲历知识发展,增强感知理解
在教授几何板块《角与直角》一课时,对于几何知识,角的讲解,针对二年级学生对于几何知识认知有困难的前提下,于是我决定将定义的描述改变成将角的组成剖析给学生。让学生经历“感知角→归纳角→应用角”三个过程。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感知和理解得出结论。
【片段一:感知角】
师:从这些生活中的房子、建筑、时钟等,你能观察到他们身上都有个类似的图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先来描述下这个图形的特点和组成?
活动一:请你们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呢?
当学生通過观察,找一找,说一说这些活动,从感受角到能描述角的组成和特点,就是一个将知识从抽象逐步转成具象的体验过程。
【片段二:归纳角】
师:我们一起根据刚刚同学的表述,总结一下这个图形的共同特点,一个顶点和两条直边。
活动一:学生根据特点,自己在纸上画一画,再来说说你是如何画的。
学生通过观察、感受、画和老师一起总结出角,而不是由老师直接给出定义。注重知识发展过程,更在这个过程中不用过多的个人语言去归纳,而是让学生有了切身感受之后才得出结论。这就是核心素养中用数学的观点去观察和体验知识。
【片段三:应用角】
活动一:折一折
给你一张不规则的纸,请你折出一个直角,并用这个制作的直角,去教室里找一找直角。
通过之前的教学,学生理解角和直角的特点后,能通过对折再对折的方法,创造出直角。
活动二:比一比
提问:你认为哪个角大?
学生运用以往生活经验,都会觉得红色的角比蓝色的角大。这个时候,学生的认知冲突就会产生。老师继续提问:那你能比一比吗?
学生动手操作,重叠后,感受到角的大小是和两条边的长度是无关的。再将开口变大,角就变大。从而得出角的大小是和开口大小有关。
二、增强体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操作和体验是学生最直接了解知识的途径。比如在教学《面积》的概念时,数学建模的过程,通过操作、增强体验。
【活动一】请你们摸一摸这个图形的大小。
【活动二】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请将这个图形涂满。
【活动三】同桌两人,比一比谁涂色快?为什么一个快一点,一个慢一点?
让学生感受到“平面图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并用大量的实践活动:“摸一摸”“涂一涂”“折一折”“比一比”等亲自操作后,训练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表述出面积的概念。通过教师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感悟这里所用语言表达的严谨和精练,使学生学到数学的理性精神,而不是强制性或凭空得出一个结论。
三、引导经验总结,思考学习方法
数学是规律性的学科,帮助学生探究规律,总结规律,最后应用规律。有效的引导策略,能让学生事半功倍的理解知识。并能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使其学会积极思考,才是新课改下教学任务的重心。
例如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这一课时,学生经历了大量的实际数据的经验,通过这些数据与账单的对比,你能得出这三个量之间的什么关系呢?
【片段一:数据总结】5包薯片,每包3元,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6瓶可乐,每瓶2元,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18袋大米,每袋60元,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通过表格数据的填写,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得出知识结论。通过多类数据的观察,数据的提炼,得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数学关系。也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去观察数据、验证数据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体验这个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才能让知识真正变成学生将来灵活应用的储备库。
四、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生活,将应用于生活”这也是新课标赋予每位数学教师的职责。将生活实践和在教学中渗透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片段一:提高生活技能】
比如教学完“认识人民币”,可以开展“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教学完“统计”,可开展社会调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目标。
【片段二:培养社会意识】
记得我在一节区级公开课《升与毫升》中,在课堂最后,我插入一则关于一颗纽扣电池扔入大海中,将引起多大污染的公益视频。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建立起关于升与毫升液体单位的量感,更让他们明白为何要建立环保意识,小小的举动可能会引来很大的麻烦和伤害。这些就是数学文化与课堂的有效融合,取之生活,最后最大化的在生活中创造出价值。
有时候,我们的教学更要为学生打开眼界。让教学不单单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导,更是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世界观,我想这样的教育才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
【片段三:建立正确价值观】
比如我在一堂《逆推》公开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逆推数学思想之后,用一则“小故事”: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每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傘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这则故事就是融入和逆向思考的人生哲理。为我《逆推》的课数学思想的融入引入高潮。有用的课堂就是让学生从知识的本质了解,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拥有向上的价值观。
让学生不仅仅只了解知识的结论,更应该注重知识的发生的过程,使学生在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而知识的发展过程经历语言、体验、总结,最后升华生活价值,这四个环节后,才能真正聚焦学科素养,培养这个时代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冯晓丽.小学数学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TPACK比较的个案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5(8).
[2]朱国生.一线教师眼中的“数学核心素养”——从郑毓信教授论“核心素养”说起[J].中学数学,2016(22).
[3]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小学数学教育,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