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柯的规训理论解读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

2018-03-28 14:40
传媒论坛 2018年16期
关键词:使女规训福柯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米歇尔·福柯即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又是法国伟大的哲学家、社会思想家,有着独特的政治哲学,主要成果是从其话语运作方式的思想中发展而出的权力(Power)概念。他十分重视知识和权力的相互联系,包括如何利用话语权将权利展现出来,并且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将权力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对当代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所理解的权力,并非一定分量的物质力,而毋宁是某种在每个活机体和每个人类社会中流动的能量流。这种能量流的无定形的流动受着不同类型的政治、社会、军事组织、行为方式、内省习惯以及知识体系的许多条条框框的扼制。”他的《规训与惩罚》于1975年在法国出版,运用上述权力概念阐述了现代监狱的兴起,讨论了现代化前的公开的、残酷的统治渐渐转变为隐藏的、心理的统治。而该书的核心就是“规训”(Discipline),其作用在于“通过对征服人体的各种力量加以制衡,使得人们有极大的可能对人体的各种运作加以精心的控制。”而其目标,“其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为了要建立一种关系,即通过这种机制本身来使人体在变得更有用时也变得更顺从,或者因更顺从而变得更有用……制造出驯服的、训练有素的肉体,‘驯顺的’肉体。”其所要达到的效果就是“一方面,从功利的经济角度看能够从实质上增强人体的力量,另一方面,从服从的政治角度看又减弱了这些力量。” “实际上这种规训手段并非真正是为了用来取代对犯人的严刑拷打从而达到控制监狱里的罪犯的目的,而是想要利用规训好的统治政治、法律、权力、观念和科学技术等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著名小说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笔锋犀利,底蕴深厚,对生活观察敏锐,具备诗人的气质、调侃的智慧与反思的理性,十分重视政治、经济、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为国际女权运动在文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从她的诸多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她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以成长着的女性意识为主线分析女性之间、女性与男性之间(尤其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以及生活现状)以及女性与社会之间在整个社会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使女的故事》作为其代表作,是20世纪最经典的幻想小说之一,但是并非是一部科幻性质的小说,而是一部带有描绘未来社会的有一定现实背景作为基础的小说。“未来小说尽管含有科幻成分,但具有强烈文化内容。它讲述已成历史的未来,从而使它具有可企及性。”

《使女的故事》所描述的是这样的一个未来世界。在一个受到严重污染的环境下,通过残酷而又血腥的战争之后,美国部分地区建立了以男性为主导的男性极权社会——基列共和国。在这个国度中有一个显著特征,即当权者实行一夫多妻制,统治阶级将占有极少数的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被称作“使女”)当作生育的工具,并且女性不再是本身所独有的特有财产,而是属于国家的国有财产。在这个被美国原教旨主义(Fundamentalism)极端分子所控制的,却被宗教极权主义分子眼中视为无比美好的理想国度里,女性尤其是以主人公为代表的“使女”们,遭受着惨痛不堪的凌辱。阿特伍德曾有言:“切记,在这本书中我所用的所有细节都是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的。换句话说,它不是科幻小说。”也就是,从福柯的规训理论解读《使女的故事》能够更好地揭示基列国的社会变革、权力政策以及对女性的残忍压迫。

一、驯顺的肉体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表明,不论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体都会受到其社会所具有的十分严苛的权利的所控。“人体是权力的对象和目标……这种人体是被操纵、被塑造、被规训的。它服从、配合,变得灵巧、强壮。”而且,“肉体是驯顺的,可以被驾驭、使用、改造和改善……他们也是政治玩偶,是权力所能摆布的微缩模型。”

而驯顺性的设计上则有各种因素。首先,从控制的范围上来看,“它们不是把人体‘零敲碎打’地分别处理而非整体处理,通过对它施加微妙的强制,从机制上(包括:运动、姿势、态度、速度)来掌握它。”其次,从控制的对象上来看,“这种对象已经变成而是机制、运动效能、运动的内在组织。被强制是各种力量而非符号。唯一真正重要的仪式是操练。”最后,从控制的模式上来看,“这种模式通过监督活动过程,利用极为严密地划分时间、空间和活动的编码来进行的一种不间断的、持续的强制。”

《使女的故事》是以一个道德沦丧、社会动乱不堪、生育率低以及环境恶劣的社会环境为背景,主要描写的是基列国为了抵抗人类,力图利用宗教的力量束缚思想和行为,一味信奉上帝,进行神权统治,从而回归自然和挽救人类。但他们却完全否认“人”是社会结构中不可侵犯的基本单位,看中的是女性,或者说是女性的身体、女性的子宫,各个部分被仔细切分,毫不相关。女性作为被控制的对象,属于国有资源,她们失去独立性,没有行动的自由,被剥夺了个人财产和工作权利,甚至不能写字或阅读,说话只能轻声低语,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除了某些特殊的日子,她们每天只被允许结伴外出一次购物,一举一动都时刻受到“眼目”的监视。而她们唯一的任务,就是为上级人物繁衍子嗣,成为行走的子宫,彻底依赖和服从男性。女主角奥芙弗雷德(Offred)就是其中之一,作为驯顺的肉体,想在活下去的同时找到自己被夺走的女儿,却又寸步难行,无从逃离,不得不服从规训。

二、规训的手段

掌握规训的手段就必定要了解规训权利最主要的功能,从规训理论视角上看,福柯指出:“规训权力的主要功能是‘训练’,更确切地说,是为了更好地挑选和征用而训练。它用这种方式把它们结合起来是为了增强和使用它们。它把所有的对象进行分类、解析、区分,将其变成必要而充足的独立单位……规训权力的成功最根本的在于使用了简单的手段: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以及它们在该权力特有的程序——检查中的组合。”

基列国所在的整个社会死气沉沉,整齐划一,有条不紊,非此即彼。象征知识和希望的学校被关闭,为了禁止文化的传播,整个国度禁止读书以及写字,唯一能够看得书籍只有《圣经》,其目的是为了向女性强行灌输十分愚昧的思想;或者作为越规逾矩或性别背叛者的恐怖刑场及其死后示众的公开地方。在这里,包括男性在内,所有人都有规定的服饰,以示区分,方便管理。除了地位最高的当权的大主教、充当秘密警察角色的“眼目”和从天使军里挑选出来的配枪的士兵和卫士等,女性被分门别类:夫人、嬷嬷、使女、马大(女仆)、经济太太、荡妇,同时各司其职:管家、做饭、采购、生育、管理使女和提供性服务等。还有一些年老色衰、无法生育或者屡教不改的所谓“坏女人”被发配到“隔离营”去清扫核废料,缓慢等死。并且更为非人性的是所有的“使女”的姓名均以英文单词“of”加上“使女”所服务的对象(即“大教主”)的姓构成,例如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女主offred,便意为“弗雷德的”,被视为大主教不折不扣的附属品。使女们的一举一动都必须谦卑温顺,语言交流极其有限,见面时有固定的寒暄用语,如“宜应称颂(Praised be)” “愿主明察(Under His eye)”或者当一个人说“祈神保佑生养”(Blessed be the fruit),另一个人则答“愿主开恩赐予(May the Lord open)”。为了更好地授精和怀孕,就连日常所吃的食物也没得选择。

三、全景敞视主义

福柯权力理论的核心内容即为全景敞视主义(Panopticism),全景敞视主义主要来源于英国法理学家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圆形监狱(Panopticon)概念,其基本构造是:“四周是环形建筑,而环形建筑的中央是一座瞭望塔。瞭望塔上有对着环形建筑的大窗户。环形建筑内部是由诸多小囚室构成。每一个小囚室都有一个对内一个对外的两扇窗户。监督者就在中心眺望塔内,他在每个囚室里关进一个人(这个人可能是疯子、病人、罪犯、工人或者学生)。利用逆光原理,监督者可以从眺望塔观察四周囚室里被囚禁者的小人影。”通过这种全景敞视建筑我们可以发现,“监督者为了保证其权利能够自然而然地发挥其应该有的作用,而在被囚禁者身上造成一种有意识的和持续的可见状态”。

再来看看使女们的生活环境,虽然住在她们为之服务的大主教们的家里,但是她们的卧室却与监狱如出一辙,身受权力制约和监视,只能服从管理,逃离是不可能的,更别说自杀了。

四、结语

纵观《使女的故事》,它不仅描写了极权政治对女性生命的迫害以及对其人性的扼杀,同时也涉及社会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这是一部未来小说,属于未来,但诸多问题却离我们不远,近在咫尺。但正像福柯自己所说的那样,“反抗与权力相辅相成,共同存在,没有反抗就没有权利,同样没有权利就没有反抗。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摆脱其控制,从而避免落入权利的陷阱之中。”诚然故事中的主人公们或多或少也做出了对权力的反抗,但无论男性抑或女性,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规训体制的残害。因此,通过对社会规训和压迫的揭示与抨击,《使女的故事》足以为整个人类敲响警钟。面对一系列困境,我们需要采取的不是反自然、反科学的手段,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理性科学的方式去逐一解决和完善,才能避免悲剧的产生。

猜你喜欢
使女规训福柯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规训与惩罚:雍正尊孔的帝王心术
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形成及失衡探析
——从学科规训视角出发
主体的黄昏:福柯视觉理论中的镜子与画
浅析《使女的故事》中女性的意识
浅析《使女的故事》中的女权的沦丧
《使女的故事》将出续集《遗嘱》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续写《使女的故事》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后现代语境下科学话语在广告身体规训中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