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芬 胡欣欣 陈祥艳 孙 云 指导 马大正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
母儿血型不合是高危妊娠的一种,其中ABO血型不合占85.3%[1]。ABO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是我国新生儿溶血的主要原因,占96.0%[2]。西医在孕期干预效果欠佳,中药服用简单、方便,且在宫内防治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3-5]。温州市中医院国家级名老中医马大正主任经过多年临床研究采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孕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依据曹泽毅主编的《中华妇产科学》[2]中母儿ABO血型不合的诊断标准制定:孕妇血型为O型,Rh阳性,丈夫血型为A或B或AB型,Rh均阳性。孕妇血清IgG抗A或抗B抗体效价≥1∶128。2)排除标准: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肝肾心脑疾病、精神疾病、遗传与代谢疾病、血液病及有输血史的孕妇。
1.2 病例资料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或住院孕妇120例,均符合母儿ABO血型不合纳入标准。年龄21~40岁,初次产检时孕周12~35周,B型超声波检查未发现胎盘及胎儿发育异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年龄21~39岁,平均(28.14±4.11)岁;孕周 12~35 周,平均(27.16±3.12)周;既往自然流产、死胎共48例次,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及异位妊娠20例次,分娩28例次,其中早产4例次,平均孕次(1.43±0.16)例次,曾发生新生儿溶血5例次;治疗前抗体效价 1∶128~1∶1024,1∶128 共 31 例,1∶256 共 17例,1∶512 共 8 例,1∶1024 共 4 例;治疗前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12~44分,平均积分(26.33±4.26)分。 对照组年龄22~40 岁,平均(28.16±3.22)岁;孕周 13~35 周,平均(27.14±5.15)周;既往自然流产、死胎共 36 例次,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及异位妊娠21例次,分娩17例次,其中早产3例次,平均孕次(1.40±0.23)例次,曾发生新生儿溶血 4 例次; 治疗前抗体效价 1∶128~1∶1024,1∶128共 32 例,1∶256 共 17 例,1∶512 共 7 例,1∶1024 共 4 例;治疗前患者中医证候积分10~44分,平均积分(26.30±5.38)分,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孕次、治疗前抗体效价、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研究组予茵陈蒿汤加味,组成:茵陈蒿 10 g,炒栀子 10 g,制大黄 3 g,炒黄芩 6 g,益母草15 g,赤芍 10 g,苎麻根 20 g,土茯苓 10 g,山药 15 g,白术20 g,桑寄生15 g,菟丝子15 g(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每日1剂,水煎250 mL,分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维生素C注射剂[(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0.5 g加入10%葡萄糖液50 mL,静脉注射,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连服10 d;维生素E胶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0.1 g口服,每日1次;若孕妇有先兆流产症状,加用地屈孕酮片(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30110,Abbott Healthcare Products B.V)10 mg 口服,每日2次。每个疗程后检测抗体效价及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记录,若孕妇血清IgG抗A(或抗B)抗体效价降至≤1∶64可停药,并每4周复查抗体效价至分娩,若各临床症状未消失或抗体效价未恢复正常,可重复1个或多个疗程直至治愈或分娩前,若复查抗体效价效价反跳者,予以重复疗程至分娩前。
1.4 观察项目 1)临床观察项目:治疗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血型抗体效价检测、心电图等检查,治疗期间定期产前检查,定期B超检查观察胎儿发育与有无水肿等情况,必要时予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宫内状态,及时纠正异常情况,依据产科指征必要时终止妊娠。2)中医证候积分标准:参照文献[5]对两组患者的主症、次症分别制定分级量化记分标准。依据各症状在证候积分中的权重,赋予不同分值,总分共60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记录并累加。
1.5 疗效评定 1)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前期研究[6-8]制定以下判定标准。治愈:血清抗体效价降至≤1∶64,孕期未发生流产、死胎,产后未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有效:治疗后抗体效价下降但仍≥1∶128,孕期未发生流产、死胎,产后未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无效:抗体效价无改变或上升,孕期发生流产或死胎,或出现新生儿溶血病。2)中医证候疗效标准。参照文献[5],根据证候积分法判定中医证候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为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为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减少70%~95%(不包含95%);有效为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70%(不包含70%);无效为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减少少于30%(不包含30%)。3)随访情况。电话随访患者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失访,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失访,其中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因抗体效价1∶1024要求退出研究。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若数据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用t检验;若非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自身前后比较若符合正态分布则用配对t检验,若不符合,则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研究组总有效率91.53%,对照组总有效率7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抗体效价比较 见表2,表3。治疗后研究组的患者血清抗体效价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4。研究组治疗前中医证候平均积分(26.33±4.26)分,治疗后平均积分(3.43±2.17)分,对照组治疗前中医证候平均积分(26.30±5.38)分,治疗后平均积分(10.24±5.18)分,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治疗后研究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有93.22%,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71.43%,经χ2检验,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抗体效价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后抗体效价比较(n)
表4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母儿ABO血型不合可引起流产、死胎、死产、早产、胎儿畸形、胎儿生长受限及新生儿溶血病,严重者可引起新生儿核黄疸或死亡,幸存者也常遗留智力障碍、听力障碍或运动功能不全等后遗症[9-10]。研究表明[11]孕妇血清中血型免疫性抗体IgG是引起ABO新生儿溶血的主要原因,且随着IgG抗体效价的增高,其发病率也增高,因此积极进行产前血型血清学的检测,对抗体效价异常者进行妊娠期干预治疗,特别是对于孕妇血清中抗体效价≥1∶128时,若能有效降低孕妇体内抗体效价以减少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对防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具有重要价值,对优生优育工作及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目前西医方法,如葡萄糖、维生素及吸氧在理论上已证实可以改善宫内环境,增加胎儿携带氧的能力,从而保护胎儿红细胞,同时增强胎盘屏障,阻止免疫抗体进入胎儿体内,但实际应用中发现其降低母儿ABO抗体效价和减少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方面的临床效果并不显著[12]。我院采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有效率达91.53%,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降低抗体效价亦明显优于西药组,同时发现抗体效价越高,其治愈率越低。另外,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提示茵陈汤加味方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93.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3%
中医学对此病虽没有确切的病名记载,依据其定义和临床表现属中医“胎动不安”“胎漏”“堕胎”“小产”“滑胎”“胎黄”“胎疸”等范畴。我院国家级名老中医马大正主任认为“湿、热、瘀”为本病的致病关键,因其发病隐匿,临床上采用辨病和辨证相结合,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凉血安胎立法,方中茵陈蒿汤为清热利湿之首选方,佐以黄芩既清热利湿退黄又止血安胎功效,与茵陈蒿汤组合之后有蒿芩清胆汤之舒肝清热之意,土茯苓加强清热燥湿,赤芍、丹参凉血散瘀,益母草活血清热,山药、白术健脾利湿,脾运则湿自消,并能资生化之源,以养胎安胎,且可防止清热利湿药苦寒损伤脾胃,菟丝子、桑寄生补肾安胎,苎麻根凉血安胎,临床灵活应用,达到治病安胎并举,对于此类应非常重视孕妇大便通畅情况,大便应每日1~2次,保持通畅,使湿、热、瘀邪从大便消除。
大量药理临床研究[13-14]证明,茵陈、黄芩、大黄、甘草均有较强的抑制抗体产生的作用,并含有类血型物质,可中和抗体,减低效价,抗组织损害,保肝利胆,促进胆红素排泄。母婴ABO血型不合为同族免疫性疾病,在免疫性反应过程中也存在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引起的胎盘功能障碍。方中益母草、丹参类的活血化瘀药物,不仅不会损伤胚胎,反而改善胎盘、胚胎血液循环,促进胚胎发育,恰合于中医学“有故无殒”的观点,而且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益母草可通过减少血液有形成分的聚集和降低血黏度,可预防和抑制微小血管血栓形成[15],丹参可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凝血,激活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稳定红细胞膜、抗菌、消炎并有中枢镇静作用,且对IgG有抑制作用[16]。此类活血化瘀药物可能通过改善胎盘功能,改善宫内环境,提高胎儿的携氧能力从而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茵陈蒿汤加味对于母儿ABO血型不合防治有明显临床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母儿血型不合孕妇的血清抗体效价,具有临床价值,对于围产保健及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但其具体的体内作用机理需进一步研究。
[1] 孙成娟,张为远.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病因及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12(12):911.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89.
[3] 刘润侠.母儿血型不合的中医中药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10):588-589.
[4] 陈颖异.母儿ABO血型不合中西医治疗优势与对策[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5):267-268
[5] 周洁,黄艳君,刘小利,等.茵陈汤为主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 41 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2):712-713.
[6] 徐碧红,李茂清.加减陈蒿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81例[J].中医杂志,2011,52(16):1418-1419.
[7] 王淑玉.实用妇产科诊疗规范[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82.
[8] 蔡珠华,陈颖异,曾钰,等.莲黄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2):156-158.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71-373.
[10]范玲.妊娠期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6):475-477.
[11]于月新,陈红,刘劲松,等.母儿ABO血型不合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9):79-96.
[12]李立波.中西医结合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8):2534-2535.
[13]慕永平,刘平,王磊.茵陈蒿汤的发展及现代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2):67-71.
[14]周华友,于艳涛,张文,等.茵陈蒿汤对免疫小鼠ABO血型抗体产生的抑制作用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7):607-610.
[15]袁忠治,李继云,王琰.中药益母草预防和抑制微小血管血栓形成的作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3):148-150.
[16]付辛芳,刘晓红.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6,15(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