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新思路分析

2018-03-27 14:20李水军
科学与技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李水军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专业化的教学帮助学生增强核心素养。现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探究,主要以时间观念为典型对象。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有助于学生的素养提升。就历史学科而言,学生可以将重点知识内容以时间表的形式进行整合,如此一来,历史知识的架构会更加清晰、直观,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时间观念

构成我们三维世界的主要元素为空间、人以及时间,在这一复杂的环境中历史事件便随着时间而不断发生。由此可见,在学习初中历史的过程中教师需重视对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之后,便可更高效地梳理历史内容,并且更深入地学习历史知识。甚至,学生还可借助时间观念更全面地了解到历史事件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现就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重要举措进行深入探究。

1、初中历史学科中的时间呈现方式

通过研究可知,不同名称的事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将其具体空间以及时间表达出来。那么,这对于学生的高效学习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的多文化民族,无论是近代史还是古代史均有丰富的文化可以挖掘。现将其中具有典型性的历史事件的表达方法进行归纳,分别为普通纪年方式、天干地支纪年方式以及帝王年号纪年方式等。

1.1概述普通纪年方式

首先,关于年的概念。相比较西方的纪年方式,中国已经拥有了更长久的记载,它最早呈现于甲骨文阶段,即商朝时期。在此基础上,逐渐研究出来了季节以及时辰记录时间的手段,它是封建社会的积极产物。与我国不同的是,西方国家专心研究了历法,从而成为所谓的公历纪年法;其次,关于世纪。立足于年的记录方式,从而逐步演变成了世纪。就我国而言,最早旨在對封建帝王进行生平时间统计,但是直到17世纪左右,由西方国家相关人员提出了百年为一世纪的思想,即所说的世纪。由于历史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为准确记录该事件的时间便逐步提出了前期、中期以及后期的概念。

1.2概述天干地支纪年方式

首先,天干地支思想具有独创性,是我国用来计时的典型方式,它能够包含时辰以及年的时间概念。经过时间的推演,天干地支纪年的方式仍旧为人们所用。天干地支的时间概念最早源于远古神话,旨在纪念常羲生十二月。就其深层含义可知,它能够代表古代人民的淳朴特性,及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其次,关于公元元年的计时方式。最早是为了纪念耶稣,其中每五百三十二天是一个周期。公元的纪年方式直到公元8世纪才被认识,并逐步为人们所接受。

1.3概述帝王年号纪年方式

依照帝王年号记录历史是极其典型的,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涉及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内容。不同历史王朝的帝王均具有独特的帝王年号,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汉武帝便开始了帝王的发展之路。事实上,每一任皇帝均有不止一个年号。由此可知,若要将不同的皇帝区分开来需采用其谥号进行准确纪年。各位帝王的功过不可妄加评论,但是其创造的历史是永远抹不去的,因此可采用较为典型的记录方式进行纪念。康熙皇帝以及永乐大帝均是帝王的谥号,可用来纪年。

2、初中历史中的时间元素

以上的计时立法均可在人教版初中历史课本中找寻到,因此在了解了相应的知识之后学生便可清楚地认识到课本中的时间线,从而更高效地借此梳理事件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初中阶段学习历史知识,学生还应该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事件发生之后的影响。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八国联军侵华”内容时,教师可借此将本单元所学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纳。依据时间线可知鸦片战争是打开国门的第一枪,继而便有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直至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借此还可对“近代化探索”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从而总结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直至新文化运动的时间线。

由以上内容可知,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逐一落实,时间观念的培养不仅能够为学生快速梳理课文内容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还能为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时间线对于历史学科而言至关重要,若是初中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归纳知识点的好习惯,那么其学习能力便会随之增强。综合素养的培养是最终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同时,还需积极探索更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措施。

3、 历史解释

历史研究在史料实证之后,就是解释和评价,要对历史事物进行价值判断。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能力培养,要学生明确三点:一是历史解释要以史料为依据。二是在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做出解释。三是要认识到任何历史解释都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解释,必须用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唯物史观来看待社会与生活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历史解释可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历史叙述中,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4、 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家国情怀是历史学习和历史认识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是以“人”的发展为追求,以构建学生积极的价值体系为终极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的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五大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并不是简单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只有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将历史置于特定的时空观念中,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最终才能形成大格局的家国情怀。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在实际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角度、多方法讲解历史知识,促进学生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历史知识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大钊.史学要论[J].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76.

[2]周云华,黄飞.例谈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J].历史教学2017(5)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