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伟
【摘 要】国学经典是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脊梁。本文以丰富多彩的国学教育为平台, 从环境浸润、生活渗透、多领域整合、优效共育重构快乐的精神家园;以趣味性活动为基点,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以国学智慧为核心,点亮幼儿心灵、引领幼儿成长;以传承华夏文明、实现民族复兴为责任,提升人格魅力、唤醒爱国热情,学做大智慧的现代化中国人。
【关键词】国学;传承;思考;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5年吉林省高校科技与“十二五”科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吉教科合字[2015]第222号);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FHB110083);2016年度吉林师范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5-0055-03
1. 传承与使命
国学是古老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载体,是世世代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内涵、民族品质,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原动力和精神脊梁。这种精神已经深深地熔铸进每个人的血液之中。据报道,1988年,在“面向21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瑞典物理学家汉内斯博士提出: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美国哲学家爱默生称赞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由此可见,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国学文化是民族命脉的支撑,是炎黄子孙立身处世、安居乐业的根本。回溯历史,传承文化,国学经典历经千年磨砺、穿越时空隧道,隽永弥新影响着后世的人们。各种以德载学、以学求变的国学启蒙、国学教育,如雨后春笋持续不断。“国学”成为网络热搜,人们热聊,专家热议的词语。延续国学星火、品悟国学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这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让五千年的思想精髓陶冶幼儿的品行,让幼儿在民族精神的滋养下,提升人格魅力,追求卓越人生。创新进取、用无以伦比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人类文明的脚步向前迈进。
2. 激励和唤醒
现代社会经济腾飞、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远远超出人们对世界的理解能力,发展速度让人难以企及。年轻一代急功近利、道德缺失表现明显,幼儿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感受也越来越少,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使人倍感迷茫、困惑甚至浮躁,迫切需要一种力量重构精神家园。因此,在国家大力倡导和人们的热切盼望下,传统文化重新成为时代的主流。国学经典用博大精深的先贤智慧唤醒人性、净化心灵,让经典回归生活。尤其在幼儿发展的关键期,以国学作为教育的根基,让幼儿与圣贤对话,与经典同行,在幼儿纯净的心灵空间里,激发幼儿对文化的向往。唤醒幼儿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让幼儿学做人,学做现代化、大智慧的中国人。用国学经典塑造教育平台,以国学智慧引领幼儿教育。国学教育是幼儿一生幸福的根基,是促进幼儿成长源源不断的动力。
经典启迪智慧,国学浸润童年。国学经典不仅展现古贤先哲的大智大慧,也记录了在历史风云中不屈的民族精神。以国学教育为契机,以提升幼儿的国学素养为责任,以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动力,注重环境熏陶,发挥隐性育人功能,创设底蕴深厚的园所环境,让幼儿时时处处与经典相伴,与智慧碰撞,经受民族文化的神圣洗礼。形成以国学教育为主,多领域渗透融合为辅的教学模式,构建具有国学特色的文化品牌。
1. 用多样性教学形式践行国学
(1)环境浸润。环境创设体现国学文化的精粹,使幼儿在浓厚的国学氛围中感受经典芬芳,学习经典智慧。不断挖掘环境、利用环境和创造环境,巧妙地把学习还原给幼儿自然接触国学的生活环境,让教育环境尽可能接近幼儿秉性,浸润幼儿心灵。创设国学长廊:毛泽东诗词、经典立柱三字经、中国地图百家姓、古卷轴论语、弟子规、经典故事皮影戏、历史典籍汉子砖、儒雅文人画像、诗词字画、国粹京剧、琴棋书画、国乐国风、茶文化、二十四孝扇面剪贴画、兵马俑、青花瓷、古长城、四大发明、56个民族剪纸艺术、国学剧场、经典特色区域、国学主题角等,充分体现读国学、懂礼仪、重孝道、明大义、智商好、情商高、守诚信、修身新的理念。质朴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無不体现国学文化之美,国学文化之韵。幼儿一日活动和环境互动、解义践行,让幼儿国学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生活渗透。在幼儿期让孩子接受优秀的国学熏染和人文教育,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淡雅沉稳的气质,丰富国学内涵,会让幼儿受益终生。因此,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教育活动中渗透国学教育,让这些意存高远的优秀古典经文、伦理道德、传统节日、饮食风俗习惯等,规范幼儿言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雅情怀,引导幼儿借鉴传统和现代国学精神实质,在生活中渗透国学教育理念,在国学教育中解读常规教育要求,内化于心、外显于行,重在耳濡目染、贵在持之以恒,加深对优秀传统精髓的感悟。如:晨间接待、课间活动、就寝前后、离园等,播放古典音乐、经典诗文,感受经典文化的音韵美、加深理解和记忆;入厕教育“便尿回,辄净手”;餐前教育“对饮食,勿拣择”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评选文明礼仪小使者、礼仪之星、礼仪天使,让幼儿养成从小懂礼仪的优秀品质;在排队、游戏、户外体能活动实践国学知识内容,文明礼仪时时伴,国学经典代代传。真正让幼儿走进国学、感悟经典、践行精髓。
(3)多领域整合。国学内涵丰富多元,需要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开放的眼界和交流平台。国学在多领域的应用、交叉、整合,使幼儿更好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为幼儿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国学经典中吸取永恒的教育智慧,闪耀着不朽的人文光辉。将国学教育与音乐活动、美术活动、体育活动、语言活动等有机整合,使幼儿充分亲近国学,深入鉴赏国学,切实体验运用国学。语言活动中创编琅琅上口的国学儿歌、三句半、三字经运用于幼儿游戏、学习、入园、离园、户外活动、进餐等,易于识记和传诵。将国学融入主题教学模式,开展国学主题教育:如主题环境、主题区域、主题墙创设、创编国学主题歌,让幼儿在多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听、看、唱、诵、跳、讲、画、演国学,循序渐进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传承民族精神、塑造健全人格、培育良好的习惯。
(4)优效共育。国学经典似长江黄河奔流不息,它以东方独有的特质与形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颠,成为人类文化宝藏中的精品。如何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应用于幼儿?如何让灿烂文明浸润幼儿心田,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基,如何拓展幼儿国际视域和发展空间,这是每一位家长、每一位教育者一直思考的问题。把国学经典融入家庭教育、儿童教育,以厚德教育为己任,从家园优效共育入手,以五千年的文化精粹为基点,引导幼儿培养高尚的人格,提升幼儿的爱国情感,是国学教育必不可少的。通过国学讲堂、家长讲座精辟解析国学教育,提升家长国学理念、人文素质,鼓励家长参与国学园本课程的开发应用,亲子共读国学绘本、古诗词,深入浅出地渗透国学精髓,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用书籍的力量点燃幼儿立志的热情,家长创设利于幼儿阅读国学的良好氛围,尽享阅读乐趣的同时,领悟做人的道理,提高人格品味和精神境界,让家长引领国学教育是幼儿成长的根本。
2. 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国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知者。相对于传统的机械背诵、填鸭式教学而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原本抽象、枯燥、静态的学习,变得形象鲜活、有生命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网络、电视、电影、书、报刊、杂志、电脑动画、视频软件等媒介,集声、色、光、形效果于一体,将教学内容演绎得声情并茂、直观生动、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给幼儿视觉、听觉强烈的冲击,由难到易、视听结合、动静交替,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直观真切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陶冶幼儿性情、拓宽视野,使国学教育超越时空、贴近幼儿生活,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例如,用平实的语言描述王昌龄边塞诗《出塞》,幼儿难于理解,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现当时冷月照边关的苍凉、将士征战沙场悲壮的场景,配以特效的音乐及慷慨激昂的诵读,寓景于情、情景交融,烘托出戍边战士妻离子散、战死沙场的悲凉,让幼儿感受战争的残酷,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激发幼儿爱国情感;又如《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言必信,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以为之”等,通过动画故事情境,模拟生活場景,缩短幼儿学习理解的时间与空间,引发思考、激活课堂气氛,使学习更有效,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
3. 以趣味性教学方法传承国学
国学教育重在兴趣培养与知识的陶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从调动感官开始,苏格拉底认为教育要点燃火焰、不应该灌输,而教育者正是手拿火炬点燃幼儿激情火花的人。依据幼儿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选取相宜的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措施,在经典文化中汲取现代智慧、与时俱进,让幼儿在深入浅出的“儿童化、生活化、情景化、故事化、游戏化”教育活动中,感悟国学经典所蕴涵的处世哲理,寓教于乐、喜闻乐见。
(1)鲜活的故事使国学生动有趣。幼儿在国学故事中感悟、探究、理解经典,认识泱泱中华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如:百家姓故事让幼儿了解姓氏的起源、姓氏的历史,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感和自豪感倍增;通过故事季礼挂剑、曾子杀猪让幼儿出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言必信、行必果的寓意,领悟“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2)具体实在的生活使国学亲切可感。国学尽在幼儿身旁,幼儿把所学、所思、所感的哲学智慧应用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中体现国学内涵品质:谦恭礼让、仁德厚道、孝悌勤俭等。如:幼儿在区域种植和采摘中感悟“悯农”中粮食得来不易、农民劳作的辛苦。
(3)特定的情境是使国学形象灵动。创设特定、形象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寓教学内容于课堂游戏及情景表演之中,使幼儿在审美艺术中熏陶、在兴趣盎然中领悟国学的神韵。如:经典故事表演“司马光砸缸”实物情境道具假山、大水缸使幼儿学习兴趣倍增;情景剧表演“满江红”音乐情境加入,渲染出悲壮、激愤、豪情满怀的氛围;情境表演“游子吟”让幼儿体会儿行千里母担忧,远行游子惦念娘、洒泪惜别的深情。
4. 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发扬国学
国学经典凝聚了前贤圣哲的大智大慧,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源头,为深切领悟国学文化,分享古人智慧,让经典文化回归幼儿生活,基于国学开展内涵丰富、多姿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如:绘声绘色的经典示范课“司马光砸缸”“狼来了”,典型示范课“孔子爷爷说诚信”引领幼儿学经典悟人生;国学经典诵读,国学文艺表演通过唱诵、舞蹈、快板、三句半、相声、话剧、情景剧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现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阐释,栩栩如生的表演国学启蒙《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段落,在“国学新唱”“天道酬勤”“木兰辞”表演中融入京剧唱腔,中国功夫的“嘿!哈!”武学经典口令,稚嫩的童声中透着豪迈的气概;国学典籍、古诗词配乐表演“游子吟”“大学”“满江红”“水调歌头”“读唐诗”“二十四孝赞美诗”“论语”将传统文化中孝亲、尊师、感恩、立志等贯穿始终;国学作品中国书画展,国学主题区域、主题墙评比,国学主题系列活动,课间展示活动:国学武术操、韵律操、礼仪操等,用礼仪沟通心灵,让文明变成行动,让文雅、和谐气息洋溢生活的各个角落。
21世纪是中华经典文化的时代,经世致用的国学以其独特的价值为世界瞩目,对丰厚文化底蕴、创新能力培养、塑造人格品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古代先贤思想智慧的传承者、力行者,探寻仁礼之风、修身笃行、厚德立人,承载旷世中国梦,是世代国人的责任。
阅读国学、唱诵经典,引领幼儿感悟人生哲学,在故事化情境游戏中浸润心灵,在践行国学中丰盈头脑,在国学精髓砥砺中历练品行,弘扬优良传统、在民族智慧的滋养中奋力前行!
国学,历时五千年的锤炼与沉淀,是民族精神生发的土壤,其精髓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多少圣贤哲人成就伟业的成功之路?为幼儿健全人格奠基,用先贤智慧陶冶幼儿的性情,厚德载物,以高尚的情操开启有意义的人生旅程,又是多少名流雅士的成长之路?今天,我们如何进一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把它应用在孩子的教育中,将是值得深思的永恒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赵海燕,徐跃东,王国花.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5,(2):44-47.
[2] 陈伟平.国学热”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J].学术界, 2007,(6):107-113.
[3] 赵林.国学热的文化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9,(3):61-68.
[4] 张三夕.国学经典与人生修养[J].广东社会科学,2007,(7):7-10.
(编辑:张 婕)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