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煜 姚佳
摘 要:医药行业高速发展,高职院校培养新型人才的市场需求逐步扩大。面对市场和药企需求的双向发展诉求,药学专业研讨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需要从校企合作的机制中寻找全新的平衡点,解析当下培养药学专业人才的方法与模式。以期通过调整校企合作机制,加强新型人才培养效果,为药学领域培养更多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 药学专业 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1(b)-0210-02
1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新型人才特征
1.1 符合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培养的药学专业人才,是否符合了新型人才的特征,首先并非校方单独评价的结果,而是整体市场环境的反馈信息。假设就业率较高,证明市场反馈效果较为突出,是新型人才全面得到药企应用的最终结果。假设就业率始终较低,则证明市场接收率不足,是新型人才培养效果不足的显著特征。那么就市场环境而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接医药行业的整体环境,已然是新型人才的重要培养方向。
1.2 契合企业需要
企业需要是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点,是药企所设职业岗位在具体职业技能方面的实践要求。假设新型人才在企业所设岗位中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并不一定能够证明学生的职业素养达到了较高水平,但至少实践能力与企业岗位缺口形成了互补关系。这种互补关系是由企业发展而决定的,当企业引进新型技术或升级生产力之后,药企对应用型人才的职务要求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药学专业所设教学内容,势必需要与企业需求真正对接,方能培养学生适应并契合企业需要的基本要求。故而,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新型人才特征当以企业评价为基准,验证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高职药学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原则
2.1 缩短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边界
高職药学专业在培养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教学体系的对接性,需依据市场反馈信息和药企发展情况,客观评价教学内容是否达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优化设计。理论性不足,学生后续职业发展的自学能力有限。实践度不足,学生在药企内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因此,需不断缩短药学专业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边界,方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现代药企的快速发展。
2.2 加强从实践到经验的规律总结
虽然从理论到实践可由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但学生的职业经验却是在具体的岗位中经过长期历练,而不断形成的实践经验。能力与经验是双向评价指标,是验证药学专业新型人才市场接受度的重要衡量条件。高职院校药学专业,需要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创教育资源,将隐匿于药企生产流程中的重要知识经验深度发掘,通过编著校本课的方式,令动态化的知识点可迁移至课堂,进而培养学生的药学实践经验认知。因此,完善高职药学专业校企合作机制,也需要加强学生从实践能力到实践经验的规律总结,不断成长为现代药企需要的新型人才。
3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高职药学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3.1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机制下,高职药学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需要搭建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这种协同性是共同培养新型药学专业人才的基础条件,是整合企业方实践教学资源的重要方向。可与当地药企共同制定阶段性培养方案,定制企业需求性更强的专业教学维度。诸如,与医疗器材类企业合作,可建立“科源班”,以药品经营管理类知识为导向,增设医药营销医疗器械方向的相关专业知识点。令学生能够掌握针对性更强的药学知识,为日后职业发展铺垫基础条件。校企双方可依据培养方向,在校内共建实训基地,由双方共同投入专业设备,共同构建专业课程知识,在合作开发校本课程之后,共同制定阶段性培养计划与教学规划,合作开发实训项目内容。在此过程中,需加强专业教师与药企员工培训部门的深入联系,将构建“双师型”师资力量作为发展基础,同步完成职业技能鉴定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并为学生安排顶岗实习,在企业方历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并积累药学专业岗位中的工作经验。
3.2 校企合作共享共建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机制是否能够健康运行,乃至达到后续更为长远的发展,重点在于是否能够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互补。校方单独出资并不足以弥补教育资金上的空位,药企方单独出资亦然可能引发投资回报率不足的间接问题。只有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合作教育资源,才能令双方的投资成本降低,才能形成对于药学专业教学资源的最大限度开发与利用。在引入药企方投资时,可尽量选取一次性投资方式,令后续专业教学资源购置无后顾之忧。但是采取这种投资模式也并非所有企业都具备相应的实力,而且后续专业设备升级和更新的频次如果加快,初期投入也可能造成间接性的成本累积。故而,可减轻药企方负担,选择分阶段接收药企方捐赠的实训设备,以及对于本校药学专业提供的助学金和奖学金形式。
完善教学设备和资源的建设之后,需进一步组建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校方可为药企方开展全日制员工培训,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企业方可依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将新引进的技术作为新编课程素材,为校方药学专业提供相应的专业知识补充,可由企业方来校开办讲座,令学生对于药企发展近况形成更为全面的了解。校企合作之后,最大的共享资源是品学兼优的人才,企业方可以通过发放助学金的形式,与优秀学生签订毕业后职业规划,对企业前期的助学金投入形成理性回报。进而在校企合作共享共建的培养模式之下,令高职药学专业教育资源得到真正的补充,加大新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3.3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对于药学专业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进一步加强工学结合的运行效果。工学交替是指在不定期开展实训实习的情况下,消解固定实习周期的局限性。以往时期,高职药学专业虽然也对实训实习时间做出了严密部署,但总体而言并未形成较强的实践教学效果。学生在并未掌握理论知识,亦或校内实训操作能力培养不足的情况下,进入了药企顶岗实习,诸多问题集中显现。是学生药学专业知识与药企实践技术对接性不足的重要表现,严重影响了实训效果。基于此,应当尽量改变以往时期顶岗实习中固定的时间规划,当以学生情况和企业需求情况为双重衡量指标。诸如依据本校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安排相应的实习周期。假设学生已经完成了药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可胜任部分简单的要求职位任务,可安排学生前往药企完成顶岗实习。但是如果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了诸多认知偏差或操作技能不足的情况,也需要快速调整实习周期,将学生召回学校对部分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进行补充,而后在前往企业进行实习。例如:药学专业3个班级,可选择同一学期开展为时30天的实习,但可以由3个班级交替到药企方实习,每一周期内学生个人能力不足情况被发现,则返回校方,由其他班级优秀学生弥补空位。进而在加强工学交替时间周期安排后,达到更为良好的新型人才培养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校企合作的机制中,培养新型人才的市场需求逐步扩大。为了加强校企合作育人效果,需采取针对性更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享共建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对接,培养出医药市场需求量更大的新型人才,进而提升高职药学专业的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花慧,马舒伟,姜雨辰,等.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类中药学专业问病荐药技能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6):34-36.
[2] 杨海峰,黄陈,陈毓,等.高职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的构建与实践——以动物药学专业群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为例[J].农业教育研究,2018(2):18-21.
[3] 杨海峰,卢军锋,黄陈,等.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文化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药学专业群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24):224-22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