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消费异化及矫正策略

2018-03-26 12:14代佳
智富时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矫正策略消费主义

代佳

【摘 要】消费主义作为一种西方后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伴随全球化和改革开放传入我国,对我国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大学生消费呈现出炫耀消费,失衡消费,盲目消费,网贷消费的异化表现。高校应该从开展消费道德教育、净化社会消费环境、开展消费心理教育、健全学校帮扶机制和完善校园监督机制等方面矫正大学生的异化消费观。

【关键词】消费主义;大学生消费异化;矫正策略

一、消费主义概述

消费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然后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蔓延开来,并在20纪中叶影响达到顶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我国改革开放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连同一些其他西方思想流派一起涌入我国。消费主义有以下特点:第一,消费具有超前性、过度性。第二,忽视商品的使用价值,突出和注重商品和消费的符号象征意义。消费符号化是消费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它突出消费的象征意义,拼命制造和追求时尚。在消费主义看来,消费既是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更为重要的是在消费它们的象征意义、符号价值和交换价值。第三,崇物主义至上,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欲极度膨胀。重视物质性消费,并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人生的根本追求和终极目标。第四,通过刺激消费欲望左右人的思想观念。在消费主义引领下,人的全部需求都建立在对物质财富的向往与追求之上,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消费、就是为了不断地追求物质生活的丰裕和感性欲望的满足。

二、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消费异化的表现

(一)炫耀消费

在消费主义思潮的侵染下,受到不良社会消费习惯的影响,校园攀比之风盛行,作为还未完全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正处在完整价值观、世界观、消费观没有形成的时期,脱离了家庭和学校的保护,加之大学拥有一定的经济消费能力,他们很容易被这种心理诱导,导致在吃饭、购物等事情上互相攀比。集体生活是大学生在校生活的一个基本特点,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攀比心理的形成,攀比心较重的学生,往往不顾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去追求高消费,购买一些高档物品来显示自己的形象和地位。

(二)失衡消费

这里所谓失衡消费,意指消费结构的失衡,“所谓消费结构是指消费体在特定时间内所消费各类产品的数量比例关系”。所以通俗地理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就是在大学个阶段,大学生购买了哪些消费产品,所购买的消费产品中哪部分为生活学习类的必要性消费产品哪部分为非必要性消费产品,以及各类不同消费产品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一些大学生追求物质享乐,忽视自身精神塑造和个人能力的发展,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重娱乐消费轻发展消费,出现了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比例不平衡问题。

(三)盲目消费

1.盲目购物消费。大学生青春年少,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往往缺少理性,激情性、临时性起意消费现象较多,他们不知挣钱的艰辛,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临时起意,随手就买,很多商品买后却很少使用,造成浪费。

2.盲目娱乐消费。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失去了新的人生目标,学习动力减少,精神上空虚,无聊,于是转而在物质上追求享受。不少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已经超出了必要的生活、学习范围,他们抽烟、喝酒、出入各种娱乐场所,用手机上网玩游戏,看视频,甚至不惜高价做发型、美容、办健身卡、旅行等等。

3.盲目超前消费。在大学校园里,超前消费表现在信用卡消费,由于信用卡本身的数字化,使消费者没有直观的物化感受,从而盲目消费、多度消费,继而影响了其他没有信用卡的大学生对待债务的观念,使得超前消费这一风气在校园里渐渐蔓延。

4.盲目跟风消费。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消费名牌手表、球鞋、化妆品、,手机和电脑,其他同学为了实现上述群体认同,并被所有同学认为是上述同学群体中的一员,便也开始消费上述昂贵商品,以实现群体认同,表现和彰显自我。

(四)网贷消费

网络借贷是在2014年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依托网络平台实现借贷双方进行交易的新兴金融模式。网络借贷门槛低,其高效、便捷的运作方式极大地满足了资金匮乏的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具有诱惑性、往复性、“合法性”、风险性等特点。大学生作为消费欲望强劲,收入来源单一、资金储备较少的群体,自然成为网络借贷公司的主要销售对象之一,但由于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责任感较低等因素。使大学生信息资料泄露、轻生、裸贷、盗窃等触及道德底线甚至碰触法律的事件频发。网络借贷在高校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近几年频繁爆出大学生因网络信贷债台高筑轻生自杀、大学生裸贷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的秩序稳定,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诸多问题。

三、加强理性消费观教育和制度机制建设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一)开展消费道德教育

高校应该借助两课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的消费道德,同时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观念,使大学生形成理性合理的节约型消费观,大学生的消费应该与自身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既要坚持新型节俭观念,又要树立适度的消费观念;既要注重适度物质消费,又要注重精神消费;使大学生形成理性、文明的消费习惯,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净化社会消费环境

通过规范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发挥积极作用,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就需要在社会方面消除不良消费思潮的影响,充分发挥网络、自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渠道的作用,构建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消费文化,遏制奢侈浪费的消费风气;发挥积极的舆论力量,极力倡导节约、绿色、适度和理性的消费方式,为大学生正确销费观的建立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开展消费心理教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消费问题,并将“消费心理教育”作为单独的章节列出。对从众心理、盲目心理、攀比心理等这些普遍的消费心理问题,要进行独立性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探寻具体的纠正办法。加强大学生消费心理教育,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将心理咨询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科学消费、适度理性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并自觉遵守消费法律,真正做到合法消费、合法消费、诚信消费。

(四)健全学校帮扶机制

高校应该在现有的国家及省一级的大学生助学帮扶制度基础之上,注重短期资金帮扶机制建设,针对部分学生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等事件展开短期资金帮扶,使遭到生活变故的学生不至于因为突发的变故而辍学或者陷入网贷的陷进。对于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合理地减免一些费用,或者提供各种勤工助学岗位,或者设立励志奖学金、贫困助学金,减轻大学生的经济负担。

(五)完善校园监督机制

由于大学校园生活的群体性,学生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因而在某些消費观念与借贷行为上,学生彼此的监督和管理也更为有效。通过加强学生间的互相监管也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消费观念和树立正确借贷观念的一种方式。针对大学生网络平台借贷多发以及网购情况,建立校园大数据库,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相关监督管理机制,对学生的消费支出进行动态监管,做到有效预防大学生网络借贷。

【参考文献】

[1] 张笑涛. 消费社会中大学道德教育的使命:从消费主义到消费正义[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2

[2] 张玉华.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3

[3]樊敏.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 2016,(10):108-109.

[4]王建刚. 校园网络借贷的风险与规制[J].中国商论, 2017,(03):34-39.

猜你喜欢
矫正策略消费主义
Film review:WALL·E
警惕工具主义和消费主义对历史的扭曲——在当代历史记录者大会上的演讲
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及矫正策略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例谈高中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策略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教学目标设计常见问题与矫正策略
调动自控意识,克服不良习惯
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案例研究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