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超
摘 要: 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较严重,这不仅影响小学生对汉字本身的认识,而且影响小学生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多方面地分析了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矫正的策略,对当前小学生正确写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小学生 错别字 成因 矫正策略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汉字是语文教学的载体,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正确的识字与写字是学习语文、传承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然而,在现实的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生的“常见病”、“疑难病”,这些病犹如顽疾一般在学生的身上生根发芽,根治这些顽疾已经迫在眉睫。为力求更全面、更系统地找出这些顽疾根源所在,笔者凭借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形成一系列的总结与反思,探讨出小学生写错别字的成因。
一、教师教学方法、重视程度的制约
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学生正确写字的核心人物,他的教学方法、理念、素质都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汉字的书写。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少数教师存在写错别字的现象,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增强他们对错别字的初始感知能力,就很容易对这个教师写错的字贴上一个顽固的标签,致使在下次的书写中,以“刻板效应”的现象,写错这一个字。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写字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一些教师教学时不能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记忆规律迎合学生的特点,往往无法掌握低中高各年龄特征的认知规律,对难认的字、易错的字不加强指导和训练,这样的“脱钩式”教学不利于错别字的减少。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重视识字质量,片面追求速度,使得识字教学质量下降。
二、学生生理因素、行为习惯的制约
根据相关心理学的研究,小学生思维能力不断发展,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感知觉的精确性仍然不够,感知觉的分化水平较低。在感知事物时,习惯于看个大概,缺乏精细的泛华能力,识字时倾向于整体地感知字形而不善于分析字形结构,尤其容易忽略那些被强的成分所掩蔽的弱成分。小学生写错部件、笔画增减等形成的错字,正是由他们感知觉分化水平低造成的。
年龄特点决定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意志比较薄弱,这是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保持时间较短,要让小学生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无趣的作业中,小学生是比较难受的,在这样的过程中错别字现象就有可能产生。手中在写字,而脑子却在想其他事情,形成错别字,常常表现为漏写笔画,或者是同一个字会出现不同的错误。
三、汉字复杂结构、音近形近的制约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的特点是方块字,汉字可以横向、纵向同时展开笔画,形成一个平面型的复杂而开放的汉字。笔画排列、组合的方式复杂,这就使得汉字的部件和字形数量繁多,造成学生识记困难。汉字中作为最底层的构型元素的单笔画只有区区五种:一、丨、丿、丶、乛,但是通过不同的组合却能组成成千上万的汉字,其中组合和结构的复杂性可想而知。
在汉字中,有1000多个单音字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个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音多字的现象。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水平和教学的局限,不能准确地识记同音字之间的不同含义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出现错别字在所难免。如:盯、町、叮;住、注、驻;戊、戌、戎,受知觉泛化因素的影响,他们对字形的感知觉是笼统地感知字形轮廓,如果学生不注意这个细微差别,就很容易写错别字。
学生能否正确地识字与写字,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关系到学生能否熟练掌握语言文字,并制约着其他各科知识能否善于驾驭。研究小学生错别字的成因,探求提高写字质量的矫正策略很有必要。
一、积极开展自主识字、激趣纠错的活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之间的联系。了解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可避免出现错别字。如“肝”、“肺”、“胰”、“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说说从这些字中你发现了什么?他们会发现都与人的器官有关,因此,人的器官可能与“月”这个偏旁有关,让他们在自我发现中加深印象。通过自主发现、探究,学生对字的结构留下更深刻的影响。
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学习从兴趣出发;二是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因此,我们在矫正学生错别字时,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着手,从形象直观着眼,帮助学生矫正错别字。比如在教“做”这个字时,我们可以采用编口诀的形式:有个人,是古人,会做诗,会作文,他还喜欢做好事,做了好事不留名,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识记,不利于错别字的形成,更有助于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为后续语文素养的有效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促成正确心理、优秀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对识字教学足够重视。首先要明确一段时间的学习重点而不分神。此时,必须紧紧围绕学习内容安排活动,一切与学习相悖的事情都应该避免,具体到识字学习上来说就是学生有责任心、自信心,力争写一个字对一个字。学生一定要有自觉学习的意识,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识字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字词,而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总是显现先快后慢的趋势。针对这一特点,小学生要养成自主复习的良好习惯;其次,字典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书,是帮助学生打开识字大门的钥匙。因此,当读书写字遇到生字词时,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疑惑。同时也要善于总结,总结对于任何学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识字学习也是同样,当一个单元、一个章节甚至是一篇课文结束后,要进行及时的总结。
三、积极建立关键对比,内化音形的保障
训练学生自主发现汉字之间的差别。当学生遇到难于辨认的细微特征时,这时最好的方法是,突出关键特征形成对比,如学习“己”、“已”、“巳”时,教师不应该急于告诉学生它们的差异,而应该让学生自主观察、对比,然后教师提出类似“大家发现他们的不同和不同点”“大家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的问题,这样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古人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多用眼睛观察观察,只有善于发现事物的特点规律,才能更胜一筹。其实,学习字词何尝不是这样呢?往往一些同学看到比较简单,容易书写的字词时,就会放弃简单的训练,殊不知,这些词与他们的掌握还存在一定差距,真正运用起来就比较难,甚至会产生歧义。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认知规律,对字形或字音相近的字进行归类、对比,再加以记忆。
减少错别字的发生,正确的识字写字是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是多年来对学生识字写字方面的总结与反思,有利于教师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小学生错别字的原因,及时完善教学策略,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识字与写字中存在的不足,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更好更快地提高他们识字写字的能力,真正促使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