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2018-03-26 10:40曹旭
教师·上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教学环境创新教育

曹旭

摘 要:文章立足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主要疑惑和正确理解创新教育的核心要义上,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主要从五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创新思维;创新教育;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20

作者简介:曹 旭(1973—),女,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要疑惑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各国都非常重视提高国民素质,大多在进行教育改革。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发实施,创新教育成了教育实践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成了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几年過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是否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否有了切实的提高?《素质教育缘何屡遭红灯》一文,更直接显现了教师在抓教学质量与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的矛盾。文章提到辽宁省沈阳市一位优秀的小学班主任,只因按照规定减轻孩子课业负担,放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却使班级的综合成绩下降到年级倒数第二,成为“差班”之一。在寒假前的家长会上,这位教师哭着向家长们鞠躬道歉,表示今后加大作业量。本来,这位老师在当地教育界小有名气:她教的数学课多次在市区获奖,她组织的《我给鸡蛋当妈妈》活动课,被共青团辽宁省委评为“优秀创新奖”,她也被评为“区劳模”。看到家长焦虑的目光,这位教师疑惑了。她的疑惑,也是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疑惑。究其原因,是创新教育本身出了问题呢?还是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时出现了偏差?

二、正确理解创新教育的核心要义

我们认为创新教育是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教育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摸索、贡献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并且使之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一种教育模式。这可以概括为“四不是”“四是”: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单纯训练学生发明创造技巧的教育,而是一种全方位改造教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培养少数尖子学生的英才教育,而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只重结果的创新特征的教育,而是一种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创新特征的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以挖掘个体某项能力价值为目标的教育,而是一种要从个体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绝地诱导出一些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1. 正确认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是实现语文创新教育的前提

创新教育必须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摒弃陈旧经验。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而逐步完善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所以脱离语言文字,离开课本搞创新,去搞些花架子,搞些形式主义,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性质、语言特点,凭借教材和教学媒体,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掘他们的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高中阶段,我们应使学生具备正确、熟练、有效的运用语文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与工作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文化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诵读篇目能够熟读成诵,对建议的课外阅读读物(如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都应有所涉猎,我们可以称之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只有有了足够的阅读量,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进而增长他们的见识。在《语文课程标准》前言里就要求:“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学生们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增多后,他们的语文素养自然会得到提高,学生在习作时才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教师也就不会把作文课看成“头疼课”。学生们积累了大量丰富精彩的语言,日后将终生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学习语文的方法,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也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必备的能力。

2. 利用教材中创新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实现语文创新教育的保证

语文教学应利用教材中创新教育的因素,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大胆假设、异想天开、合理推断、理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抓住讨论蔺相如形象的这个创新思维点,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①蔺相如出使秦国的使命是什么?②这个使命完成了吗?③蔺相如个人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④如果蔺相如的出使并非秦赵避免战争的实质性因素,那他主动请缨出使秦国的动机何在?⑤如何评价他这个动机?对问题③和问题⑤学生们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有的学生甚至用“一介莽夫”评价蔺相如。对学生的不同看法我们应予以肯定,同时,再从蔺相如所处的特殊时代、司马迁眼中的蔺相如以及历史上一些名家眼中的蔺相如进行对比、分析、思考,最后,学生们通过充分的思辨,得出结论:蔺相如是个有战略眼光、有智谋、有情义、有原则的人。教学中,教师注意了教材中这些创新教育的因素,有目的地培养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质量就不会成为我们忧虑的问题。

3.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语文创新教育的得力推手

教师要营造宽松自如、友好和谐、民主自由、生动活泼的良好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因为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培养少数尖子学生的英才教育,而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耻笑学生、打击歧视“差生”的行为,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帮助儿童发展,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就要进行“六个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有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嘴,有问题允许他们问,“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儿童走出校园,走入大自然,走入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学校不要占据学生的全部时间,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六个解放”对高阶段的教学也同样适用。在教师盲目追求高分的状况中,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例如四川省一名女高中生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四川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一连三周下来,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某省的状元到大学求学的时候,离开爸妈的照顾,生活居然不能自理。这些学生,虽然以高分踏入国家的重点大学,但绝不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培养的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的人才。

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讲课时分析得过多,讲得过碎,学生的活动场所限制在学校、家庭。这种学校到家庭的两点一线式的生活,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我曾听过《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课堂上教师共提了33个问题。一个问题从提问到解答,我们给他算1.5分钟,就需49.5分钟,也就是说这整节课就是在问答中度过的。课堂中,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一点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且他所提的問题大多没有难度、没有层次性,有些甚至是毫无意义的“假问题”。课堂气氛看似生动活泼,而学生所获无几,谈不上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对文本价值的理解,更谈不上对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解读的培养。

4.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是实现语文创新教育的基础

有些教师经常会反思:“我的教学设计非常新颖,也花费了许多时间,为什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呢?”主要原因是在设计、操作教学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从人的发展角度出发,把教学重心放在了人的能力发展和素质培养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不断地感受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例如《雷雨》一课的教学,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充分自主的理解,然后以表演的形式来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最后使很多学生通过努力把里面的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由此可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真正理解了文章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语言。再如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中,我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读形式不但多样,而且很有感情。正是这种灵活多样的形式,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效率。叶澜教授说:“课堂中的老师和学生,不是教和学的关系,他们其实是在一起感受生命的涌动与成长,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把学习权真正交给了学生,我们的学生就一定会进入乐学的境界,又何愁实施创新教育时提不高教学质量呢?

5. 对学生充满爱心是实现语文创新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霍懋征老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该主动地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学生。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为育人而教的,不是为教而育人。有些教师辱骂、体罚学生,把学生分成先进生、后进生,给学生划三六九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没有爱心的表现。学生为了当老师的好学生、先进生,只好看老师的眼色行事,努力去达到老师的先进生的标准。高中学生独立思维能力非常强,他们会因为老师的偏见,直接厌学,这不是我们所愿意见到的。这也是教育几十年来,比较失败的一个方面,即重视学生的服从性、统一性,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差异性,忽视或压制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育可以塑造学生的未来,教育承载着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的重任。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创新教育与教学质量是没有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创新教育不是培养学生某种特长的教育,它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观念,它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其关键是我们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唯有如此,创新教育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李俊卿.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版),2007(9).

[2]姜正德.语文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7(12).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教学环境创新教育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