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附中”)在开展现代教育实验学校的基础上,已全面启动研究型高中创建工程。文章从开展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的缘起出发,阐述了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现代教育教学体系、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学生发展服务支持体系等四大体系的内涵与外延,总结了现代教育实验学校改革实验的成效与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创建研究型高中的主要背景、客观条件以及基本架构、重要举措等方面,作者对学校创建研究型高中的基本构想和初步尝试作概要阐释,对教育家办学道路上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解析。
关键词:现代教育实验学校;研究型高中;改革;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15
作者简介:谢永红(1966—),男,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本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能与各位共聚一堂,共话教育,我一方面感到高兴和荣幸,另一方面也感到惶恐与忐忑。因为,各位都是湖南基础教育界的优秀代表,都是行走在教育家成长路上的名师名校长,都是“教育家办学”教育理念的坚定践行者。能有机会与大家交流分享,无论对于我个人还是对于学校,都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
我和附中的同事们都不是教育家,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大胆开展“教育家办学”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教育家不是天生的,没有人生来就自带教育家光环,古今中外教育家,无一不是通过长年累月的教育实践,逐渐从经历中淬炼出经验,再将经验升华成理论,从而形成教育思想,最终成为教育家。因此,教育家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是一个动态实现过程。作为人民教师,你可以暂时不是教育家,但不能没有成为教育家的愿望,不能不行走在成为教育家的路上。
走教育家办学之路,最核心的一点,是要走改革创新之路。在这个方面,我和附中的同事们感触很多,体会很深。办学110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附中始终走在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前列。早在20世纪80年代,附中就建起了湖南省第一个中学教科室。先后开展的整体教育实验、超常发展教育实验、理科特长培养实验、名校办民校尝试,等等,掀起了湖南省基础教育改革的一波又一波的热潮。新世纪之初,附中光荣地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四所试点校之一,率先开展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验,为2004年国家第八轮高中课程改革作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湖南省进入新课改,附中又成为湖南省课改样板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附中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定不移地践行创新发展理念。2012年起,附中开展了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进入“十三五”后,又迈开了创建研究型高中的雄健步伐。可以说,一部附中办学史,就是一部创新发展史。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见面会上引用了一句古诗:“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一代代附中人在乎的正是这“清气”二字,正是教育家办学的那一股清正之气、一腔教育情怀。
借此机会,我从建设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和研究型高中两个方面,谈谈我和附中人在教育家办学道路上的实践与思考。
2012年,附中和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受湖南省教育厅委托,开展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这是一项涉及高中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实验,是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战略的重大步骤。如今,我们已经开展了五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1. 开展改革实验的缘起
(1)从国家战略思考: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教育是立国之本,人才乃兴国之基。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作强力支撑。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开展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从教育本身思考:教育质量提升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已处于由量的增大到质的提升的转型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教育竞争力世界排名29位,比20世纪末提升了17个名次;2016年,我国高中毛入学率达到87.5%,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高校毛入学率达到42.7%,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从数量上讲,学校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已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大国。但“大”不一定“强”,因为“大”仅指规模,“强”取决质量,只有教育质量上去了,才可能成为教育强国。另外,义务教育已实现高普及率,普及高中教育也已经摆上了议事议程,在普及大众教育基础上实施精英教育,在追求素质教育前提下提升人才培養质量,已是当务之急。开展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就是为了将重心从规模发展转移到质量提升,就是为了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所作为。
(3)从湖南省教育思考:湖南省教育突围的需要。湖南省教育厅领导在最初提出设想时指出:湖南省基础教育在全国基础教育界地位和影响在下降,还被贴上“应试大省”的标签;人民群众对“湖南教育省”也不满意,基础教育饱受舆论诟病。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湖南省基础教育该怎么办?求变就是求发展,创新就是创未来,湖南省教育寻求着艰难的火线突围。为了防止单项改革的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湖南省教育厅进行了前瞻性、整体性的思考和部署,决定以附中和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两所省管学校为试点,开展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进行指向明确的整体改革,引领全省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
2. 附中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认为,此项改革实验对中国基础教育而言意义重大,对湖南基础教育而言影响深远,对附中而言,也是提質发展的又一极好机遇。因此,学校愉快地接受了实验任务,认真地开展了探索实践。2012年7月,学校出台了《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工作方案》。在总体方案基础上,每实施一学年,学校就根据“回头看,向前走”原则,组织全面回顾总结,出台年度推进方案。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学校成功建立了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现代教育教学体系、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学生发展服务支持体系四大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人民教育》《湖南教育》等媒体多次刊文推介附中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进展和成效。2015年,附中被湖南省教育厅认定为“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学校”。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教改成果荣获湖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附中成为本届唯一荣获特等奖的高中。
(1)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一是坚持依法治校,建设制度规范下的现代学校。附中修订了学校章程和153个校内规章制度,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体系;完善了校长负责制,依法落实校长办学自主权;完善了学校人事制度和内部分配方案,依法保障了师生合法权益,等等。二是坚持民主治校,建设民主治理下的现代学校。附中成立了校务委员会、教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形成了“校长治校、专家治学、教师治教、家校协同、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严格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广泛开展家校合作、校区社区合作,让权力和资源紧紧聚焦于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三是坚持学术治校,建设学术引领下的现代学校。附中坚持以学术引领学校,以专家治理学校,一方面成立学术委员会、名师工作室、教育集团教研共同体等学术机构,充分发挥他们在课程开发、学科建设、教育科研、教师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聘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教育专家、管理行家组成学校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学校的改革和实验提供咨询和指导。
(2)构建现代教育教学体系。一是建立了附中特色的课程体系。在“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着眼未来”的课改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接国家第八轮高中课程,附中构建了具有鲜明附中特色的“两性四型”课程体系。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附中自主开发了280多门校本课程,正式出版了30本校本教材,既培养了学生的基础性学力,也为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学校还与北京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和中国教育学会等机构密切合作,开发了大学先修课程、CAP课程等合作课程,开设了惟一论坛精品讲座课程,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二是建立了现代教学组织体系。附中立足湖南省大班额的现实,采取行政班级授课制、分类分项分层走班制、团体辅导制、自主体验制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常规课齐头并进打基础,拓展课自主选择抓长短,辅导课个别跟进释疑惑,自习课主动探究促内化”,相当于用四张安全网架设了一部登天梯,从多个层面满足了学生整体化、差异化、个别化、自主化需求。三是建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体系。学校在四方面作了努力:第一,开设学法指导课,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第二,编写并正式出版了《自主学习册》丛书(共51册),指导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自主学习。第三,建立合作探究学习成长小组,实现了面向全体、整体推进。第四,创造了“三导四学”课堂教学基本范式,引导、指导、督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真正实现了“一课多得”,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本身价值与附加值,促进了学生主动而有个性的发展。
(3)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一是建立了教师校本研学体系。校本研学主要有三种模式:个体研究式、同伴互助式、专业引领式。“个体研究”主要以教师个体的读(读原著)、研(重实践)、悟(写反思)来进行;“同伴互助”主要通过“三步三环”集体备课、班主任沙龙等来达成;“专家引领”主要通过名师工作室、学术委员会、外聘专家顾问委员会等来实现。二是建立了校际合作培训体系。学校常态化地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先后到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东北省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名校先进经验;先后派遣100多位教师出访韩国、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拓展国际视野;先后派遣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历史等学科十几位教师到美国、加拿大研修培训,提升专业素质。三是建立了科研引领下的教师成长机制。附中有“科研兴校、科研强教”的办学传统和突出优势。学校以科研课题为载体,致力于校本教研和行为研究,参与国家级、省市级以及校级课题研究的教师达80%以上,科研氛围十分浓厚。2017年初,学校创办了学术性刊物《探索》,成为湖南省第一个拥有较高水平学术性刊物的普通高中学校。
(4)构建学生发展服务体系。一是建立了学生全面发展保障体系。附中成立了心理发展中心、生涯发展指导中心、生活指导中心、综合实践指导中心和班主任工作室等“四中心一工作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服务平台;建立了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了导师,既发挥了全员育人的功能,又保障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加强了班主任专业化培训,提高了班主任专业素养;加强了德育系列化建设,科学合理制定三年德育规划,尤其是开设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提高学生自我规划、自主管理的能力。二是建立了学生个性发展支持体系。附中创设了“四大节、三体验、两服务一学习”综合社会实践平台,满足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体育节、艺术节、社团节、科技节等“四大节”,已坚持20多年;每年暑假,高一进军营,高二下农村,高三进企业,“三体验”已成为附中亮丽名片;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等“两服务”,实现了全员化和常态化,受到省内媒体的持续关注;实现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化,切实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课题及其他小课题研究,发展学生信息检索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提升沟通、合作与分享的能力。三是建立了心理教育辅导体系。附中成立了心理发展中心、生涯发展指导中心,通过心理普查、心理教育课、心理讲座、心理辅导和咨询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学校拥有30多位心理辅导师,心理教育进课表进课堂,确保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学校还开发了生涯课程,组建了一支近60人的生涯规划师队伍,开展了多场“对话职场·预见未来”职业规划指导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规划未来。
3. 开展改革实验的成效
(1)构建了“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学术治校”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立了校务、学术、教师、家长等四个委员会协同运作、高效运转的治理结构,探索了用制度规范学校、用民主治理学校、用学术引领学校的现代学校治理模型,为在湖南省率先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提升了学生学习自觉性、自主性和成长成才能力,大面积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一本上线率由2012年的78.1%提升到2017年的90.24%,先后涌现了陈博川、孙嘉玮等湖南省高考状元,清华北大录取率稳定在每年40人左右;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全科合格率连年99%以上,其中2014年和2016年100%;2012年以来共摘得学科奥赛国际金牌4枚、银牌2枚、亚洲金牌8枚,继续稳居全国奥赛奖牌榜首位;大批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丘成桐数学竞赛、机器人比赛、小创造小发明及体育、艺术大赛中摘金夺银,素质教育和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硕果累累,成效显著。
(3)形成了“深度培训、适度超前、注重规划、个性发展”的师资建设思路,构建了内容序列化、方式多样化、活动常态化、选择自主化的“四化”教师发展体系,提升了教职工的成长质量和综合素质。2012年以来,学校有1位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位正高教师、3位特级教师、3位长沙市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先后有10余人荣获全国创新校长、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优秀教师或师德先进个人等重大奖励,近20人参加了教育部中学骨干校长培训、湖南省未来教育家培训、国培计划培训等高端培训活动,60多名教师在各种社会学术团体兼职,300多人次荣获省市级以上综合或教育教学单项奖励,500多篇教研论文公开发表或获省一等奖以上奖励。
(4)推动了学校的良性发展,综合办学实力显著增强,金牌摇篮、教改先锋、办学典范、担当楷模等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已经成为办学品位高、育人质量优、校风学风好的人民满意学校。四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湖南省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学校、湖南省直机关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百年历史文化名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重要荣誉,校长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2012年以来,学校四次接受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每次都荣获年度优秀奖和特色工作创新奖,其中两次综合评分全省第一。
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的核心是“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学术治校”,难点是“学术治校”。因此,步入“十三五”后,学校基于教育综合改革形势、国际教育潮流以及对学校办学方向的理性思考,提出了创建“研究型高中”的办学新追求,旨在全面优化、强化和深化“学术治校”体系,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开启优质高中向卓越高中跨越的创新发展新征程。关于研究型高中建设,我也汇报三点。
1. 建设研究型高中的客观背景
研究型高中建设,无疑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既无成熟理论可遵可循,又无成功经验可师可鉴。我们为什么要毅然走上这条充满多种可能性甚至较大风险的创新发展之路?概括地说,主要有五点考量:一是对日益注重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的国际教育大趋势的主动对接;二是对党和国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积极呼应;三是寻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之路的大胆探索;四是学校谋求优质高中再提质、再突破的必然选择;五是对百年附中“求变以求发展、创新以创未来”办学传统的全面传承。
美国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有一个著名论断:“优秀是卓越的大敌。”因为优秀固然可喜可贺,但优秀者很容易自满自足,从而消磨掉走向卓越的锐气和勇气。附中无疑是一所优秀学校,但还不是一所卓越学校,而且正面临“优秀”这一持续发展的“大敌”。是躺在前人栽培的大树下安逸地乘凉,还是埋头于这方教育沃土艰苦地创业?是守着附中这块金字招牌而沾沾自喜,还是为寻求优质高中的再提质、再突破而上下求索?能否作出正确的回答,决定着我们能否走过优秀的高原,登上卓越的高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建设研究型高中,就是我们慎重选取的突破口,是我们精心谋划的优质高中向卓越高中历史性跨越的新征程!
2. 研究型高中的主要内涵
关于研究型高中,当前国内尚无明确的定义,提法最多的是学术性高中、研究型学校等。没有“研究型高中”这条现成的路,我们能不能走建设研究型高中之路?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天下事既可以“谋定而后动”,也可以“实践出真知”,一切开创性工作都具有“先行先试”的特征,既然地上没有路,我们完全可以先走起来,“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需要说明的是,“研究型高中”并不是某种新型体制学校,也并不改变学校的基本性质和根本任务;建设研究型高中,是在学校自身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指导下的一种自主办学、创新发展行为。
研究型高中最重要的特征,无疑是“研究”。研究型高中的“研究”显然具有特定的和特别的内涵。教师的“研究”,跟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有所不同,研究目的不是创建教育理论,而是侧重于寻求解决教育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方法、措施、途径,从而改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教育质量效果;学生的“研究”,并不要求学生发现什么科学规律或定理,而是希望学生借助“研究”,循着科学家们走过的路,感受知识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并由此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科学研究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能。
理想的研究型高中应该把“研究”的理念根植在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学校不仅有浓厚的研究氛围,有研究型的教师和研究型学生,有研究型的校本课程、研究型课堂,还有师生开展研究所需的各种资源和条件,领导“研究性地管”、教师“研究性地教”和学生“研究性地学”成为一种校园新常态。“研究”不仅是全体师生的一种基本习惯、生活方式、精神气质,而且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是“以研究为先导”的共同价值观,主要表现为敢于担当、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开放交流、互动共进的合作精神,善于研究、乐于研究的研究能力和素养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行动等。
3. 建设研究型高中的基本设想
我在2015年秋新学年开学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创建研究型高中的办学新追求。随后的近两年时间里,我利用多种场合鼓呼奔走,使研究型高中建设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使“研究型”成为学校“十三五”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在反复研讨修订、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学校拟定了《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研究型高中建设方案》,并于2017年8月30日获得了第十一届教代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最近,学校制定了本学年“研究型高中建设执行方案”,全校师生昂首阔步地迈上了建设研究型高中的新征程。
研究型高中建设是一项开创性工作,自然而然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学校围绕这一崭新办学目标,作出了顶层设计。这个设计可以简明地表达为一个出发点、两个支撑点、三个着落点、四个着眼点和六个着力点。
一个出发点,即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奠基。建设研究型高中,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提升学生成长成才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于附中这样的学校而言,还应该“铸民族复兴之大器”,做好高素质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的奠基工作。
两个支撑点,即树立以研究为先导的共同价值观和形成研究地管理、研究地教学、研究地学习的校園新常态。这是研究型高中必须具备的独特气质,是研究型高中的办学新样态。
三个着落点,即学校发展(建设研究型高中)、教师发展(培养研究型教师)、学生发展(培养具有研究特质的学生)。这是我们要达成的三个目的。
四个着眼点,即问题意识、思辨能力、探究习惯、科学素养。这是我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关注点,是人才培养和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要素。
六个着力点,即课程开发、课堂改革、课题研究、队伍建设、平台搭建、氛围营造。这是我们建设研究型高中的六大途径,或六个基本举措。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教育事业要兴旺发达,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让真正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即让教育家办学。”个人认为,教育家办学,就是要具有教育家那样的全程性、前瞻性、战略性眼光,成为教育思想的引领者、教育智慧的启迪者。我们开展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的实践探索,开展研究型高中建设的大胆设想,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启导师生仰望星空,引领学校砥砺前行。我们坚信,唯改革者胜,唯创新者强。尽管我们还没有实现教育现代化,尽管我们的研究型高中建设任重而道远,尽管我们距离教育家还相当遥远,但是,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戮力同心,真抓实干,“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我们就一定能够从优秀走向卓越,谱写学校创新发展新篇章,开启附中下一个百年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