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星滺
内容摘要:校企合作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当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学生的特点进行管理模式的探究,从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本文在探讨了如何在校企合作下如何进行学生管理的模式,并结合笔者在高校工作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几点意见与建议,以期能够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高职 校企合作 学生管理 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与本科学生管理有着很大不同,尤其国内很多的高职院校是从中职院校升格建成,这在实际管理中容易出现一些与实际需要不相符的问题。而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更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如何应对挑战,有效创新,是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不断深思并在实践中摸索的问题,以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工作岗位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技术应用人才。
一.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学生思政教育、学生就业指导及学生事务等方面的工作。作为教育管理概念,学生管理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高职院校采取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势必会对学生管理工作产生影响。
(一)主体多元化
校企合作的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由单一主体朝着双主体方向改变。校企在实践教学、绩效考核等方面具有明确的分工,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标准不一致、职责权利不明确等问题始终存在,如在实训期间,教師无法兼顾多个地方的学生管理,影响学生管理效果。
(二)学生身份的转变
引进校企合作模式,促使学生兼顾学生与员工双重身份。一方面,在参与企业实训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将学生视为员工,高职学生需要以学徒的形式接受学习与培训;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为90后,受到家庭、社会等因素,导致学生尚沉浸在被宠爱氛围中,而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积极性,进而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难度。
(三)教育环境复杂化
相比较传统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要求学生在不同企业、工作环境及岗位上进行实习、实践。学生在教师、校内等基地之间不停的变换角色,极易造成学生心理不适。另外,受到企业实习环境复杂,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仅能够感受到企业生产劳动繁重,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四)教学内容实践比重大
技能型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动手等综合能力。校企合作的开展,能够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给予一定支持,通过实践锻炼加强专业学习。而传统学习模式更加倾向于书本内容,导致高职学生对重实践操作轻理论学习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
二.校企合作下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针对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因而诞生了1+2、2+1等许多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通过建立校内企业培训部门、校内工厂等方式实现校方、企业、学生的多赢。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感受企业的文化,强化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生管理工作是校企合作模式成功实施的重要基础,需要校方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上进行创新。首先,校企合作背景下,教育主体更加多元化,传统的学校教育以教师为教育主体,而校企合作模式下通常由教师和师傅共同担任教育主体,教育主体的变化会对教育指导、监控、考核等工作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明确职责分工,更要教师与师傅的良好沟通,教师应较为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师傅也应对教育培训及管理有一定的经验,如此方可保证有效的学生管理,使教育工作有序进行。其次,校企合作背景下,受教育者的身份也发生变化,传统教育的受教育者是学生身份,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学生还兼有学徒、员工的身份,一些学生可能怀有一定程度上的身份优越感,理想化倾向较重,这种不正确的定位可能因巨大的心理落差而丧失积极性,徘徊在角色转换中,迷失自我。这需要在学生管理中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坦然面对社会现实,积极应对并规划未来。再次,校企合作背景下,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单一的校园到复杂的企业,不同的环境和岗位可能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人际关系的复杂导致学生心理的不适应、企业管理的严格、工作任务的繁重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等。学生从包容性强、利益性弱的环境中到以利益为前提、以严格管理为手段、以勤奋工作为基础的环境中,会产生诸多的不适应,这需要管理者需要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疏导,使学生更好的从校园文化环境适应社会环境。最后,校企合作背景下,教学目标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生产实习成为考核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更高,对理论基础要求相对较低,这也需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加以针对性的调整。
三.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新思路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
首先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高职学生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只有激励学生为实现个人及社会价值而努力,这样的管理也有效”。依据教育部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理念要求,把学生作为学生管理的主体,并将其融于整个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尊重和爱护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其次树立“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仅局限于校园,应从德育教育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可以将企业文化、企业用人标准及要求、家庭教育融入到校园的各种活动中,同时也可通过让学生在企业去体验到校园气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
(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实施目标。一方面,应通过教育、管理等形式,对学生开展模块化、针对性的职业规范、情感、态度等素质教育,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还应组织多项活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应结合高职院校和企业,加大对学生职业能力及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关注力度,构建合作育人的良好工作氛围,使企业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实践教育优势,注重学生体验式教育,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日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制度,规范学生管理
创新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可以将创新以制度化的形式持续发挥作用。例如可建立实习申请制度、岗前培训制度、“三导师”制度、定期巡视制度、考评激励制度、登记备案制度等。实习申请制度可以实现学生自愿实习,避免因统一安排出现的负面情绪。岗前培训制度是指学生在实习前,为快速适应实习岗位,校方安排的企业生产安全、劳动纪律等和相关教育学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三导师”制度是指三个导师共同管理学生,对学生管理具体内容形成记载,并及时考核并定期评估。定期巡视制度是学校管理者要定期从企业领导和实习师傅那里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并提出合理建议。考评激励制度是指学校根据教学计划的和学分,依据学生企业实习情况,建立的成绩考核和奖惩制度。登记备案制度是指实习中学生的基本信息要在学生管理系统和系办公室登记备案,及时进行检查和监督。
(四)改进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水平
第一,企业化管理。学校应引入企业6S管理理念,规范学生的行为,以适应如今的企业管理。培养实习生自我管理能力。第二,过程化管理。包括过程策划、实施、监测以及改进。学生管理工作要加强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做人、学做事,实现过程育人的目的。第三,信息化管理。可以鼓励学生通过QQ群、微信、博客等形式,进行互动,加强学校和企业的信息反馈和配合管理。第四,弹性化管理。在学生实习期间,学生尚既没毕业,同时也非正式员工,因此应实行双重考核,不同专业、企业、岗位采取办法要灵活。第五,应急性管理。根据学生实习遇到的突发情况,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都要建立应急预案,提高紧急事故处理能力。
(五)实行目标管理,完善竞争机制
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成长特点与教学宗旨,进行企业各管理理念的科学引入,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效链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校企合作模式将成为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作为一项复杂、系统性工作势在必行。因此,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关注力度,明确当前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不足,从制度、工作方式等多个角度人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闫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职业技术,2017,16(05):35-37.
[2]张贤.校企合作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浅析[J].时代教育,2016,(16):80.
[3]孙小恒.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142.
[4]王珂.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5,32(04):109-111.
[5]王厚兵,錢治磊.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01):23-25.
[6]王海云.校企合作构建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4,(35):207.
(作者单位: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