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及字法之书写技巧

2018-03-26 02:15范桂觉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章法笔法王羲之

内容摘要:有些书法爱好者,甚至“学”了几十年之书法爱好者,其作品找不到一个笔画是合乎要求之“笔法”,或者说,有些笔法、字法不灵动,显得呆板,毫无生气。究其原因,乃缺失“笔法秘笈”也。要知道,中国书法,乃中华民族特有之“中国符号”,每一个汉字、每一根线条,都有生命力。笔画、结构、章法构成了书法之三要素。欣赏与评判书法作品之优劣,亦可从这三要素入手。本文以书圣王羲之墨迹范字为例,对笔法、字法进行技法分析。

关键词:王羲之 笔法 字法 技巧 点 线 面 切

点之连接为线,线之缩减为点,点线集成为面。而点、线、面是书法表现之基本形式。书法之点、线、面,抽象而具象。

我们从王羲之对汉字笔画之表现中可以体会到点、线、面之艺术。笔画:组成汉字之点、横、竖、撇、捺、钩、提、折等,简称笔法。结构:笔画与笔画之间之相互搭配及偏旁、部首之安排,简称字法。章法:整幅作品之布局安排,简称“布白”,字与字、字与行、行与行之间之关系,加上落款、钤印、墨色构成了章法。

然而,有些书法爱好者,甚至“学”了几十年之书法爱好者,其作品找不到一个笔画是合乎要求之“笔法”,或者说,有些笔法、字法不灵动,显得呆板,毫无生气。究其原因,乃缺失“笔法秘笈”也。要知道,中国书法,乃中华民族特有之“中国符号”,每一个汉字、每一根线条,都有生命力。

要提高书法作品之艺术含金量,必须从笔法、字法之技法入手。笔画、结构、章法构成了书法之三要素。欣赏与评判书法作品之优劣,亦可从这三要素入手。本文以书圣王羲之墨迹范字为例,对笔法、字法进行技法分析。

一.笔法之书写技巧

笔法有点、横、竖、撇、捺、钩、提、折等,以下重点讲述点、切、折、挫、按之书写技巧。

1.点:上下点、左右点、垂竖点。王羲之之师卫夫人《笔阵图》中曰:点如高峰之坠石,磕磕然实如蹦也。形象地比喻了点之形,回看王羲之法帖中点之表现形式与其师所述如出一辙。

如:益登足下之未未

何如中近不不不

“益”起筆两点交相呼应,“登”上半部分用四点所替,其四点有侧点、横点、竖点之形,“足”方点起笔与侧点连接几折,“下、之、未、未”之点和第三行中“不”字之点画有共同之处,都是大小结合,上下左右疏密呼应;第三行“何、如、中”字“口”旁和“近”字中间小竖都有变竖画为竖点,其中“何”字之“口”之第一笔,“中”字第一笔皆为如此,最后三个“不”字其末笔都不同,第一个为侧点,第二个为横点,第三个为章草点,可见,书法中之“点”变化丰富。

2.切:横切、竖切、侧切。笔法中,“切法”相当重要,“切法”干净利落、直切要点,比“逆锋起笔、中锋运笔、回锋收笔”来得更简洁明了,“打点起笔”特别明显,从第一行“迟、亦、想、墓、深”中可知。如:

迟、忧、亦、想、墓、慕、悬

切、复、何、使、彼、深、修

复、语、复、后、消、深、能

“迟”第一笔下切再提笔,实为打点起笔;“忧”末笔和第三行“切”字之起笔皆为横切,“亦”最后一笔打点起笔,与“想”字第一笔相同,变化丰富;“墓、慕”二字切法相同,草字头之横皆为斜切再走;“悬”字把心字底之两点斜切后几近一横;“复、何、使、彼、深、修、复、语、复、后、消、深”字起笔如出一辙,都是斜切而入;“能”字起笔为露锋,露锋进入后转斜切接着完成其他动作,使“能”字显得灵动而厚重。

3.折:顺折、反折、翻折。此把“横折”列为顺折,顺折有圆折、方折,但“反折、翻折”普遍重视不够,从“令、痛”中可知。

如:目、左、实、频、旨、旋、于、领

告、哀、今、集、涉、尔、念、忧、余

令、真、孔、穰、以、取、然、劣

痛、余、痛、疾

欧阳询曾曰“横折竖勾”如万钧之弩发。可见“折”之重要,王羲之法帖中对折之处理相当丰富,“目”为顺折,“左”第一笔及第二笔之动作与第四行“取”、第五行“痛、痛、疾”,皆为翻折;“频、旨、领”与第三行“告、哀、今、集、涉、尔、念”第四行“令、孔、真、以”第五行之折法大致相同,皆为“反折”。

4.挫:挫,压下去,重挫疾提。此技法王羲之已有,孙过庭常用,当代曹元伟先生对此研究颇深,创作中能灵活使用。

如:远、安、当、爱、省、边、剧、忧

在行笔过程中突然提锋继续前行所表现之笔画,粗细明显,变化极大,图中“远”字之长横、“安”字之宝盖头、“当”字之第二笔、“爱”字之宝盖头、“省”字之第二笔、“边”字之最后一笔、“剧”字之第二笔、“忧”字中间一笔皆为重挫再提之笔法,此笔法对书写者要求甚高。

5.按:重按、轻按,与提相对。一个笔画,有粗细;一个字,有粗细;字与字之间,有粗细;行与行之间,亦有粗细变化,此“变化”实为“按法”。

如:吾、涉、有、叹、信、白

临、似、今、边、何、书

“提按”贯穿古今书法长河,从古至今,成功之书家都是在“提按”二字下功力,王羲之亦如此,由此可见,“按”在笔法中之重要。图中“吾、书”从轻到重之对比就是提按关系,“涉、叹、信、临、似、何”皆左边重按,“有”字中间圆圈之轻与旁边之重按、“白”字起笔重按与末笔轻之对比,“边、今”字上半部分之重按,都是提按关系中之典型对比。

二.字法之书写技巧

书法字法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以下重点讲述挪、线、面(涨墨法)之书写技巧。

1.挪:大挪、小挪,挪:移动位置。临摹,力求忠于原帖,形神兼备,创作,可适度夸张,“特写精彩”,即“师古不泥古”,夸张时,常用“挪法”。孙过庭《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如:报、动、增、妙、散、务、增、善

静、孔、深、诸、割、峨、后、何

何、人、言、消、爱、欲、未、当、未、明

“挪”在书法中常常用到,它是书写变化章法和字法之重要技法,王羲之法帖中“挪”之味道极为明显,图中“报、动、增、妙、散、静、孔、深、诸、割、后、何、消”字皆为左右偏旁上下挪动,巧妙地变换了其字形,但又不失其味;“务、当”二字上下部分之错位;“言”字巧妙挪动,夸张地挪为“超级竖长形”,极其有味,“人”字只两画,“撇”与“反捺”几乎挪至极限,接近数学中之“小于符号”,若再夸张便无法认读,“人”字险绝中见灵气,两“未”字有明显之对比,一紧一松,一短一长,“明”字之“日、月”旁中两小横各挪至一边,形式感更为强烈。

2.线:实连线、意连线、多连线。上下文之间以线条连接之“字组”和节奏,构成生动之画面,王铎把“连绵草”发挥到极致,李远东先生尝云“线要立得起”,史焕泉先生语“线形准确、线质高妙、线势得当”,形象地说明了线是书法之骨。

如:近欲、哽不知、羲之女、不能自、羲之、十行深可、日书见、学不、廿五日也足下

每念长风不可忍昨得、但运迟可忧耳蔡公、去月七日书知足下故羸疾、大道久不下知先未然耶

书法是线条艺术,王羲之对线之应用变化极为丰富,有粗细、长短、曲直变化。实连有“近欲、羲之女、羲之、廿五日也、大道久不下”等,字与字之间用实线紧紧连接在一起,字与字之间难以分开,连接线比本体笔画还粗;意连有“哽不知、不能自、十行深可、日书见、学不、廿五日也足下”等,其中“不知、能自、十行、深可、廿五日也”这些又用了实连,虚实交替,变化莫测;多连有“每念长风不可忍昨得、但运迟可忧耳蔡公、去月七日书知足下故羸疾、大道久不下知先未然耶”等,多连里面又有实连、意连,节奏跳跃,大小不一,“字组”多姿多彩。

3.面:半涨、全涨。涨墨法形成块面,王羲之常用“涨墨法”,“全涨法”在一作品中不可多次出现,后来“涨墨法”发展成为王铎书风标志之一。

如:学、过、雨、日、兼、粗、同、安

良、静、边、女、日、且、离、虑、悬

“面”也是书法艺术中之重要元素,与点、线对比尤显“霸气”。在书法艺术中“面”之形成,有在章法上,有在字法上,但在字法上之“面”最为基础,单个字之“面”才能组合成章法上之“面”。图中之“学”字之最后一笔涨墨在一起,“日、且、女、雨、兼、良、虑”字皆是如此;“过”字之中间涨墨在一起;“粗”字之右边“且”、“同”字里之“口”、“安”字下面之“女”、“静”字左偏旁“青”之三横、“离”字左偏旁、“边”和“悬”二字之上半部分都是涨墨。这种“面”之处理,可以让一幅作品之干湿变化极为明显。

三.笔法、字法之书写技巧实操

一幅完整之书法作品,往往有“画眼”之点睛之笔,但不可重复出现,同样,一个特别“经典”之笔法,亦不可多次“显摆”,否则,有“炫技”之嫌,且会给作品气息带来“故意做作”之“非自然”书写状态。

欧阳中石先生讲述其学书之路,其中有一点启发是“少而精”,其在十多岁时,跟老师学习书法,第一个字就学了几天,后来每次都只学一个字,半年后效果非常显著。“少而精”不失为学习书法之捷径,所以,下面实操有两个足矣,以巩固笔法、字法之书写技巧。

王羲之楷书2个:舍、故

“舍、故”两字都凸显了主笔,与其他笔画拉开了距离,显得字更有张力。

王羲之行书2个:佳、前

“佳”字之单人旁以打点起笔,“竖点”后再向左下慢慢提笔走,代替了一撇;“前”字之末笔,以侧锋取胜。

王羲之草书2个:未数

“未”字最后两笔十分精彩,一个“提”,一个转化为“撇”,呼应中显力度与速度;“数”字涨墨堆积在一起,有厚重之感。最后一笔连续几折,其中有其一折向右下折,然后向左下极速撇出,变化及其丰富,个性十足,实为“另类”,可谓神来之笔,这一笔法技巧在当代优秀书法作品中多被运用。

王羲之草书字组2个:救命、省别

字组“救命、省别”就是典型粗与细之对比,也是处理章法之一大技巧,其中“救命”为“一笔书”。

王羲之草法符号2个:何言羲之顿首顿首、羲之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羲之报”是上下断开,然笔断意连。其两个“顿首”巧妙组合,就算不认识啥字,也觉美极,“何”宽“言”窄,“羲之、顿首”高度简化,“顿首”简化后只剩下一“符号”,此符号已约定俗成,后人创作多有运用,“顿首”由“顿”之左偏旁与“首”之上部草法组成,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认读,在草书中认读不了也属正常,除非专门研习草书之人方可认读。

对于书法实操中“打点起笔”,历代名家多为之,其中元代杨维桢笔法丰富,字法灵动,变化多端,如下图:

总之,书法无一不以经典之艺术、内涵、魅力和点、线、面之表现形式向我们展现丰富之文化和生活。在书法中笔法、字法、墨法固然重要,但书法终究是一种抽象与具象之线条艺术,所以,我们在注重法则时,还需加上心灵上之参与,如是,书法才会有灵魂。

(作者介绍:范桂觉,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叶培贵等,现为广东书法院办公室主任、广东书法院专职书法家、广东省直属机关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广州市番禺区美术家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国家二级美术师、广州市番禺区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筆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猜你喜欢
章法笔法王羲之
王羲之送字
质地
品读
大书法家王羲之
论笔法势的作用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多一分不平凡
中国画章法与构成原理
《左传》笔法
书圣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