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
摘 要 小学生思维以形象为主,他们对直观呈现的知识感兴趣。然而,很多数学知识抽象性强。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开展教学,本文围绕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直观教学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直观;认知;教学;形象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1-0243-01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教授新的知识,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去对物体进行直观教学和感受,学会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抽象的知识进行清晰的展示,让学生能够清楚而全面的认识到概念和逻辑关系,继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一、运用多媒体呈现,使抽象知识形态化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尚未成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比較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数学知识,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多姿多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符合学生的心理,把数学知识制作成flash,把知识点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进一步增加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平移”这一课时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相关的“旋转门”、“推拉门”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移的由来以及它们的相关性质。通过这种动画教学的模式,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也能够更好地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让他们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翱翔。
二、利用直观教学,丰富学生感性知识
要真正意义上掌握数学知识不能单纯地依靠课堂时间去获得,学生要能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复习和巩固。当然,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叙述。低年级的学生有时候看不懂题意,教师要学会引导他们能够自己边读边思考,课本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不能忽视。教师在教授新课时要告诉学生课本中的插画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要能够把教学的直观性和自身的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更好地去丰富学生的理解能力。当然,在学生观察图片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指引学生如何观察,并给他们作出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让他们真正知晓插图的含义。例如,在学习用符号和图画来表示应用题的时候,可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在课前准备好两幅图画,让他们通过这两幅图画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回答左边有几棵大树,后来又种植了几棵?并把这些大树用圆圈圈出来,告诉他们这些表示数量的结合,要学会用加法来列算式,继而更好地理解图画和符号的意思。
三、以触觉为基础,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
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认知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感官刺激的基础之上的。实践证明,视觉和触觉在直观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以触觉为基础,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去触摸实物,而不仅仅是用肉眼去观察。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可以准备好不同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以及球体模型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观察到不同物体的形状,并让他们去触摸不同物体并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不同的物体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能够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种模型概念,也能够进一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兴趣,继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成绩。
四、利用教具直观,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众所周知,教具和学具在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尤其在教授几何方面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具让学生更加全面、直观地去观察物体,继而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例如,在学习“认识长方体”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去列举生活中一些长方体的物体,让学生对长方体有一个认识,接着教师呈现长方体的模具,让学生去观察长方体并总结出一些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让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了进一步地认识。当然,教师在让学生对长方体进行观察时,要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逐一观察,学生对“棱”这一概念比较模糊,这时教师可以给出解释和说明,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了解什么是棱。最后,教师给学生做出总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规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空间几何的体验和理解。
总之,数学教学需要教师不断的优化传统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学生在学习时能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切身地去感知数学学科的魅力,继而更好地去汲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李亚营.充分发信息化优势,走技能人才特色之路[J].中国培训,2016(08).
[2]王娟.论直观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7(03).
[3]谢幼如.开展信息化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J].才智,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