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摘 要 笔者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的提升为出发点,进行了《历史与社会》乡土作业学生自主设计的尝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不断的作业自主设计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 乡土作业;自主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1-0200-03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在这项课后实践活动中巩固新知,教师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今年是人教版新教材《历史与社会》实施的第一年,和以往的教材相比里面的一些内容已做了较大的调整。新教材的安排更为科学,条目更为清楚,内容更为顺畅。对教师素质要求也高、课堂实施难度开始加大。但是从现行的配套作业设计上来看却没有很好的跟上新课标的要求。因此,作业设计的革新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
笔者在《历史与社会》乡土作业自主设计进行了研究,希望能通过乡土作业自主设计的改变让学生脱离枯燥的作业形式,通过自主设计的形式增强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关注身边的历史文化,从而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现状迫使我们去深思,问题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仔细分析如今的《历史与社会》作业,我们可以找到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的原因:
(一)作业的应试化趋势,缺乏自主设计。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几个知识点,有的甚至就是完成《作业本》本上的基础题。学生做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时间长了以后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淡化,有的甚至会反感做作业。大量的重复作业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折磨,传统作业最大的弊端,就是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二)学生的封闭化趋势,脱离社会实践。现在的学生两点一线,不是在家就是在校,学校为了安全问题也不敢把学生带出校门搞活动。《历史与社会》是门社会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比如有的地理知识不是看看书就能理解的,一定得通过实地了解和研究才能真正掌握。现在各个方面都限制了学生的活动范围,学生越来越脱离社会,缺乏实践的机会。
(三)教师布置作业单一,缺乏合作探究。教师布置的作业一般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就容易忽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传统的个人完成的作业功能性单一,有的根本起不到增强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作用,反而让学生失去了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
(四)评价的单一化趋势,评价趋于功利。现在的教师对于作业的批改和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也有偏差。统一答案,强调答案的唯一性。不是对就是错,作業的开放性不足。学生们在这种作业的评价下只能进行简单的背诵、抄写。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这门课程根本不重要,其它的才是主课。单一的评价是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思想意识上的偏差导致了我们的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作业也开始变的简单化。
三、概念的界定
(一)“乡土作业”概念的界定
何谓乡土?笔者认为“乡土作业”即是把乡土知识和书本教材相结合产生的一种作业形式。这种形式是运用了书本上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后把乡土知识、乡土教育融入到学生的作业当中。这种作业形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这种作业的形式能让学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同时也是对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感情的培养。和传统作业相比,“乡土作业”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去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
(二)“自主设计”概念的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自主”的解释是“自己做主”。“自主设计”也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做。作业的自主设计即在教师的引导下,科学合理的一种自己选择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作业形式。笔者认为“自主设计”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的,只有在教师合理的指导下,掌握应有设计的方法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这种“自主设计”的形式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解决的策略
(一)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过于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如今又有许多教师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笔者认为教师在整个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好引导员的作用,将对合理使用教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学生乡土作业的自主设计上也同样如此。下面以七年级的《历史与社会》乡土作业自主设计为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发挥如下的引导作用:
1.内容上进行精选。如七年级的《历史与社会》大部分是地理知识,大部分都可以和我们的乡土地理结合。要想让我们的学生能够进行作业设计的前提是在于引导学生找到可以结合的点,让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我们的乡土文化中得到运用。而且如果以家乡为例,学生有亲切感,比较熟悉,也具有可操作性。
2.形式上促成合作。限于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单个学生的作业设计太过于简单,对于学生来讲难度也大。所以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设计的方式。以703班为例:每组6人,全班分为7个小组。在组建小组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组里进行了很明确的分工。
3.展示上丰富多样。我们的作业设计是多样性的,比如作文、图片摄影作品、手抄报等。通过小组合作努力,最后的我们的作业展示也可以是多样的。教师搭建平台,给予学生展示的舞台。我有时候专门用一节课给予学生展示。优秀的作品用展板的形式进行全校展出。多样性的展示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而且通过例如图片、照片、自制模型、作文、演讲等形式的开展,同学们更能了解我们的乡土文化。
4.评价上力争多元。作业设计评价的形式也应该多样化,主要可以有下列几种:(1)自主评价;(2)学生互评;(3)教师观察;(4)合作评价;(5)个案分析。笔者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一开始以教师评为主,之后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评,让他们讲一讲在作业设计上的思路,分享下自己设计的心得和在完成当中遇到的困难。在经过了一定时间的自主评价之后,再让学生相互评;当然老师教师可以选取比较典型的作业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将这些评价记录。
(二)发挥好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的引导作用固然重要,但是缺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想学好是不可能的。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为此笔者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努力:
1.给予学生自主设计的舞台。在作业设计上教师要转变以前仅仅是作业布置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中学习到《汉唐盛世》内容时,我让学生自主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其中一位学生交上来的是一篇作文:
一个夏天的中午,我正在睡午觉。突然一个闪电把我吓醒啦,雷声很大,我走出了房间竟然掉进了一个漩涡。啊!我好怕。醒来后,我竟然发现自己身穿黄袍,坐在龙椅上。下面的人喊:始皇万岁!我猛的醒过来,我!秦始皇?会不会电视看多啦,我竟然穿越啦!我高兴极啦,哈哈!这时听到外面很吵,突然有个人大喊:外面造反啦!。我顿时吓得从椅子上掉下来,真疼啊!原来是我从床上掉了下来。
看到这样的作业不禁让人捧腹大笑,现在的学生穿越剧看多啦,竟然用到了作业里。我首先肯定了该生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对其中秦始皇的称呼进行了肯定。后我解释了“始皇帝”的意思。当然我也提醒了我们的同学们学习历史可以依据史料进行推断,但是我们不能杜撰。只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学生的设计往往都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历史。现代教育的重心不再是单纯对知识、能力的关注,转而对学生发展更全面的关注,即在对学生知识、能力关注的同时,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加关注。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即学生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会历史。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进行二次开发。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有关的活动,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教学中,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3.满足学生的需要,张扬学生的个性。作业设计可以是多元化的,用来满足现在的学生不同的心理需要。现在的學生都个性突出,所以在作业设计上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进行简单的一刀切。有的甚至鼓励学生的作业设计别出心裁,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看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并不矛盾,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发挥好乡土文化资源的作用
乡土资源是学习《历史与社会》的重要补充和拓展,开发并整合乡土资源中的地理、历史和人文资源,将其应用生于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和实践,不仅有助于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还可以切实提高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效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陶行知先生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因此我们应该日益重视乡土资源的利用:
1.收集储备
这是我们利用乡土资源的第一步,囿于农村学校的现状我们的学生不可能像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到那么多的教学资源,为了引导好学生的作业设计,教师必须准备大量的资源,以供学生参考利用。可以多渠道的收集,利用图书馆里的现有杂志、书籍,进行复印、摘抄,如《建德县志》,也可以发动学生对每个村的历史文化进行收集汇编,甄别删选,留下有价值的材料,还可以利用网络的现有资源。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在经过多年的积累后可以形成合集。
2.资料整理
拿到收集的资料后,还要对书本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能用的则留下,其他的则作为后备材料。和书本切合的要找准切合点,在什么时候展示,作为什么材料来用都要经过考虑,尽量让学生能在教师提供的材料资源下有所启发,从而带动他的作业设计。每个可以变为乡土作业设计的知识点,都要找准、标注。
3.精选运用
(1)乡土地理知识的运用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的教材都是地理知识。大部分的地理常識都能和我们的乡土地理相结合。如第一单元讲述社区,在作业设计上我把学生按村子进行分类,让学生进行平面图的设计。很多同学都能画出来,而且在地图上都能标出地图的三要素。其中有个学生画了学校的平面图,现在作为政教处划分班级包干区的平面图。
这样的作业设计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感觉:地理是门实用性的课程。很多的同学在实践动手中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家、学校,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2)乡土名人的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的感情,逐渐过渡到认识更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识祖国的概念。在教学中引用本乡本土的名人轶事,能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先辈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进一步体现家乡的可爱和祖国的伟大。如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帝国新政》中提到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在建德的历史上也有一位杰出的诗人——李频。他就是通过参加科举而入仕为官,最后出任福州刺史。同时他也是唐朝一位著名的诗人,《全唐诗》收集了他的十几首诗。
在讲述李频时,虽然很多学生不是很了解。但听到他是李家人,大家都非常欣喜。很多学生没有想到我们建德的小镇历史上出过这样有名的人,从而对科举制度的内容印象更为深刻。
(3)乡土风俗的运用
乡土风俗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遗存,能集中反映一地的文化风貌。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学到《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中学到了“元宵节”的来历。在此课的作业设计中我把我们建德寿昌的元宵节的“五龙闹元宵”引入课堂。并展示了寿昌五龙闹元宵的图片及世博会上展示图片。学生兴趣很高,后面的作业设计中很多同学就进行了身边的习俗的挖掘:如劳村有二月八、新叶村有三月三等等。很多同学在作业中还写出了这些习俗的来历。
在学生作业的自主设计的尝试过程当中,笔者发现教师教会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材料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发挥好乡土资源的作用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能更好的学习好书本的知识,能更好的运用书本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对他的作业设计产生很大的影响。
五、效果与反思
最近几年,一直尝试着进行学生作业自主设计的形式。今年进一步深化,把自主作业设计和乡土历史相结合。刚刚开始学生比较新鲜,因为这种作业模式他们的主动性大,可以发挥的余地大。许多同学积极都投入到了这项活动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任教班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接受了这种作业自主设计的新模式。学生已经从最初的仅从书本找答案、简单的记忆到如今的能利用多种方法、协同完成自主设计作业。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够做到: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设计乡土化的作业,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点在实际的身边加以印证,能和同学协作完成任务。任教的两个班级的同学《历史与社会》课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平行班级,而且成绩也处于前列,可见让学生的自主性加强是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的。
当然我的尝试还是初步的,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比如:农村初中家庭条件有限,学生可找到的本地参考书、影像资料不多。大多家庭缺乏必要的上网工具。有的同学的坚持度不够。还有就是学生在实际的作业设计上,由于学生的认知层次不同,有些学生的自主设计作业太过简单,流于应付。而有的学生的设计又超出了实际能解决的范围。这些都要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