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燕
摘 要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水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应该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围绕如何践行素质教育进行阐述,旨在启发学生的认知。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认知;直观;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1-0034-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素质教育,目的是深化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积极的倡导课程教育理念,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践行素质教育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素养。
一、体现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新课改理念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课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实践证明。只有学生真正有了对学习的渴求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形状,再结合课本物体的形状学习几何图形。最后,还开展有趣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剪纸游戲,利用一把剪刀与一张纸剪一些几何图形。剪好后还有一些同学把纸片拼成了“七巧板”,并把七巧板放在手中一会变成擎天柱,一会有变成奥特曼,或者变成各种各样的图案,这样的活动非常有趣。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样的数学教学中,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真正的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优化教学模式,演示直观数学知识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的思维以形象为主,直观的知识呈现形式最有利于他们的理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方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优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来改进知识的呈现方式,努力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演绎的直观形象。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的演示与交互功能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从而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易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就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一段动画视频,通过动画同学们能够充分感受角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画一个点与两条条直线,直线向一方向延伸并可以任意的旋转的特点很好的展现出来。接着,利用多媒体演示过程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样,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条射线的长度无关,而与旋转的度数有关。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优化了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三、鼓励动手操作,培养探究学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离不开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数学的知识是人们在实际生活经验的结果。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拥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验证数学知识,让学生开展探究数学问题的习惯。教学实践证明,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就在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积公式的求法的基础上开展操作活动,让学生利用硬纸板制作出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面积计算,接着通过拼、摆等活动,得出图形的底、高和圆周长、半径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过程中,推理出求圆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过程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促进作用,进一步践行了素质教育。
四、了解数学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知道,中国数学发展史中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样的成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学中挖掘这些素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小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史家取得的杰出成就,从而激起学生的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小数”时,就让学生了解到世界上第一个用文字表达小数的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的刘徽。时间推移到了南宋时期,著名的数学家秦九韶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小数表示法。小数的应用在体现在圆周率的计算方面,例如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演算,最终得出了3.1415926<π<3.1415927这样的结果。同时,还得出了π的近似值,这比外国数学家早了一千多年。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发展史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还对小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就是要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从而单纯的传授知识与提高技能转变成启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是小学数学构建启智型课堂的必然选择。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巩彩宏.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J].山西教育:教学,2016(03).
[2]杨念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
[3]张卫星.小学数学教材灵活处理策略例谈[J].教育科学论坛,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