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建构策略研究

2018-03-25 06:55武红阵
世纪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第二课堂创业教育

武红阵

【摘要】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提升職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作为实现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理应发挥其作用和优势。本项目从课程体系和体制机制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设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12-0087-02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丰富的第二课堂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也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更为解决就业难题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第二课堂是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核心内容。因而积极建构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精心设计课程体系

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前提和基础是课程体系建设,完善的教学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第二课堂开展创业教育的独特性要求在课程设置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践性、指导性和开放性,高校只有不断加强对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程体系,从学生实际和需求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量身定做,设计定制化、个性化的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内容,这才是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中之重,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高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贯彻到人才培养中,重新定位课程标准,足额安排课时量,设置对应学分,结合不同专业的独特性和优势,以及不同年级的特点,分年级、分层次、分阶段有所侧重地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其内容设计也需从所依托平台着手诸如社团文化、创业讲座及论坛、创业竞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科研实践四大载体。

(一)立足社团载体,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社团是学生锻炼成长最为有利的第二课堂,在开展创业教育实践中社团具有其独特的职业属性与优势,是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要以大学生科协、青协、职业生涯协会等为载体,邀请专家学者讲座、组织和参加各级别创业比赛、职业规划大赛、参观企业和进行实习体验开展创业沙龙等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在社团中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在活动中拓宽学生视野,在科研中培养科学兴趣,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二)依托创新创业计划,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对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有机整合,实现系统化运作,将分散化、碎片化的第二课堂活动有机整合为包括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践训练计划、科技文化节、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文素养提升结合于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纳入学分制和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管理考核,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内容和毕业资格条件,进而提升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有机整合第二课堂各类教育资源,完善运行机制,形成有机体系提升第二课堂活动的系统性、有效性,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三)积极参加创业竞赛,搭建创新创业四级平台

建设院一校一省一国家“四级创新创业平台”,形成竞赛与项目开发二者的有机融合,进行“双向培育”,鼓励学生从个人特长、学科背景和专业特点出发,契合社会需求参加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竞赛,在竞赛中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关注社会热点难点,从社会需求出发寻求创业项目,培养创业品质,进而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理论学习与实战竞赛的有机结合,提升创业能力。

(四)开展创业论坛,启发创新思维

第一课堂创业教育侧重于创业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可以发挥其补充与延伸作用,通过开展创业论坛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启迪创业思维,引发创业思考等,形式可多样化如主题沙龙、交流座谈、专题讨论、专家访谈等,夯实理论基础,培育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二、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如果要正常持续进行,需要从政策、资金、制度、师资等多个机制完善实践体系建设,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一)规章制度是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保障

要建立有利于学生提高创业素质第二课堂的各项制度,如综合素质学分制等。推行弹性学制在第二课堂的运用和推广,开发网络创业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选择的广阔空间。努力实现第二课堂教育形式的互通,在学分制的运行平台上实现学制的互通,为学生个性成长创造宽松和有利的外在条件,构建有利于个性教育的教学体制,努力推进第二专业、双专业和辅修专业教学,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开辟更多的就创业渠道。从政策层面上如学分认定、时间保障、指导教师课时补贴等方面建章立制给予支持。完善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日常管理制度、奖惩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

(二)师资队伍是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根本依靠

打造科学有力的师资队伍,培养专业的创业科研团队。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充分利用当地完善的创业环境,积极吸纳知名创业企业家、公务员、优秀校友、专家等作为创业导师。加强创业教师培训,统筹规划提升队伍素质,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职创业或者脱岗创业,尤其是专职的创业教育教师,更要积累创业实战经验,学校应从场地、资源等给予教师提供平台和机会鼓励其去锻炼实践,学生更青睐有创业实践经验的老师。

(三)实习实训基地是拓宽第二课堂教育空间的有效载体

应积极开拓和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实现创业教育从单一的“理论型”、“研究型”走向“实践型”、“专业型”。学生走进社会、走进企业去了解社会需求,利用寒暑假到政府机关挂职锻炼、企事业单位实习、“三下乡”等活动,在实践中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就创业的积极性。认真组织实习实训,加强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和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更加坚实的保障。加大对实训基地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拓展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数量与规模,完备齐全的硬件是实施创新创业项目的基础和保障,确保创业教育持续化、常态化进行;打造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创新创业平台,将创新创业项目紧贴地方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资源共享,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实现创业教育的持续性和实效性。

(四)创新创业文化是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有效屏障

不仅要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硬环境建设的投入,更要通过建章立制、文化宣传等多种形式营造和谐开放创新的软环境。要将创新创业与校园文化、专业教育、学科竞赛、主题报告讲座、选修课等充分结合,将创新创业进行全方位普及、全过程渗透,点面结合,条线结合,普及性教育兼顾个性化辅导,使学生丰富创新创业知识,增强创新创业意识,磨练创新创业心理,提升创新创业技能,为未来的创新创业做好充分准备。实现第一课堂上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深入耦合,同时加强第二课堂创新创业与校园文化的渗透。鼓励在校生参与创新、创业、创意、创造类活动,通过校园实践活动增强创业文化氛围,形成全院支持创业、感受创业、体验创业的良好环境,从实践层面孕育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五)激励机制是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持续动力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持续改进和提高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通过激励措施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创业意愿,更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大学生虽然有创业的梦想与热情,但心智不成熟,心理脆弱,遇到苦难和挫折容易自暴自弃、半途而废。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创业精神激励,逐步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行。一方面参加社会实践从心理、经验、知识上增强对创业的认识;另一方面举办励志讲座或论坛,讲述创业案例、分享创业故事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创业意识。

(六)评价机制是提升第二课堂创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

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保障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常态化运行。首先,完善模块化单项评价体系,使之与培养目标、优势特点、实施内容相匹配。其次,加强对实施过程中的多元主体诸如学院、教师、学生等进行综合性绩效考核评价。如纳入二级学院年度绩效考核中,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衡量二级学院科研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将创新创业是否融入专业课程、指导创新创业情况等作为对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标准,同时作为职称评定、职业发展和津贴发放的依据,使教师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建立健全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加大创新创业考核的比重,激发其创业兴趣与激情。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第二课堂创业教育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