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生态为民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论析

2018-03-25 06:55黄小毅
世纪桥 2018年12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

黄小毅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为民的重要论述的内在理论逻辑表现在坚持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生态价值思想是理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全人类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目标指向;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是现实路径。这一清晰而严谨的思想脉络充分体现了思想指引、目标归旨与行动实践三者的有机统一,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和价值遵循。

【关键词】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生态为民;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12-0009-03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明确提出了“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论,生态为民,是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价值归旨,也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追求。准确把握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为民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对于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理论基础:坚守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生态价值思想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生态价值思想充分表达了人民主体的价值立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尺度,集中体现了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目标。二者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为民重要论述的基础。

(一)生态为民坚持和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国家一切权力的主体和最终来源是人民群众。无产阶级政党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巩固执政根基,就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站稳人民群众立场。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这一思想要义。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百姓心为心”,依托生态文明建设,誓让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日益发展强大中,在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致力于服务人民群众和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坚守住了人民群众立场,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价值追求,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二)生态为民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全人类生存发展谋福祉的价值取向

谋求全人类生存发展福祉是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思想的追求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资本的潜在来源——自然环境因资本无限制地扩张而最终屈服于资本的统领之下,成为少数人生存和发展的福祉。唯有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变革发展方式,方能肃清资本带来的生态恶果,捍卫全人类共同的生态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了这一思想。面对资本无限扩张所带来的国内国际生态危机,习近平总书记一方面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全国人民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谋中国人民生存发展福祉尽心竭力;另一方面,在国际上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為全人类生存发展谋福祉勇担大国责任。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习近平总书记积极为中国人民、国际社会、子孙后代谋生态福祉,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全人类生存发展谋福祉的思想。

(三)生态为民把握和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尺度

人与自然和谐是生态价值的唯一尺度。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源于自然,从属于自然,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自然界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与自然从根本上说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人在能动地作用于自然界时,既要考虑人类自身发展需要,也要重视生态环境利益,其行为必须符合自然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借鉴和吸收了这一思想。他在党的十九报告中明确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实现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双赢。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为民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人类利益与生态利益的有机统一,正确把握住了自然发展规律,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尺度。

二、目标指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人类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为民的重要论述的目标指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人类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至深至厚的人民情怀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必然呈现,更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中的必然逻辑。

(一)生态为民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国人民生态福祉,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示我们一定要“以对人民群众、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不难看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需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为民重要论述的价值内核和根本追求,也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必然遵循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三期叠加”阶段,我们唯有继续顺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坚持生态为民的根本立场不动摇,方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利益。

(二)生态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必然呈现

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情怀的核心要义。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他牵挂的头等大事。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铿锵宣示:“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盼环保”“求生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面对民之所呼,民之所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发展应有的内涵,为人民提供更多蓝天净水”。要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改革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全局位置,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热切向往是习近平总书记至深至厚的人民情怀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必然呈现。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全人类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生态为民重要理论的价值目标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在利用自然环境时,要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必须把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统一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上来,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否则,“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不仅如此,生态环境关系党的使命宗旨。多年来,因快速发展积累的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生态风险和社会风险,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此同时,生态环境还是一个涉及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环境就是民生”。唯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方可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利益。

三、现实路径:贯穿于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为民的重要论述生动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和价值立场,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始终的价值理念和重要原则,充分体现在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之中。

(一)生态为民植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主体

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为民的重要论述植根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的政府、企业、个人等各个主体之中。近些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思想引导、行为规范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力强化了各个主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和责任。这些举措的背后都无不体现着浓厚的生态为民的重要理论。对于政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政府要坚持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推进绿色发展,要加快建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健全和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引导政府部门切实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对于企业,习近平总书记鼓励企业节能降耗,积极探寻适合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绿色生产方式,推进企业绿色发展。同时要求政府部门要抓紧修订相关法律法規,用严格的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利益。对于个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每一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让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让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二)生态为民落实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区域

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为民的重要论述落实在全国各个区域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中。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各个区域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生动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为民的重要论述。例如,各地开展的国土综合整治活动,其活动的价值目标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域界线,科学谋划、协同推进国土资源——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国家和人民构建起生态安全屏障,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态安全。又如,各地开展的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工作,说到底就是加快解决各地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确保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保护耕地土壤环境,进而保障全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再如,全国各地不分贫富,协同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绿色家园,其围绕的核心问题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三)生态为民展现在新时代“五位一体”建设的各个方面

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为民的重要论述展现在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和认同感,维护国内政治秩序稳定是生态为民在生态政治建设中的集中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生态为民在生态经济发展中的充分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文化育和谐的功能,加快构建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提升生态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和生活向往是生态为民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民生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是生态为民在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动呈现。

总而言之,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为民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立场和价值目标,从根本上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为了谁”的问题,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和根本遵循。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人手,着力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