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娜
(山西晋城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山西 晋城 048000)
近些年以来,各地都在着手拓宽路桥建设的覆盖面,而与路基路面有关的施工技术也在获得整体改进。然而实质上,路基路面本身包含了复杂度较高的施工流程,尤其是其中的沉降段施工。因此在当前现有的施工模式中,关键就要落实于路桥沉降段,运用适当措施来消除其中潜在性的安全威胁,保障路桥建筑物应有的稳固性以及安全性。
某高速路设有4条双向性的车道,整个路段设计成封闭式的。在上述路段中,总共包含25 m的桥涵路基宽度,可以承受55 km/h的通车速度。从当地现有的真实地质状况来看,上述路段覆盖较多的冲击性淤泥,整体可达8 m左右的淤泥厚度。在下层的淤泥中分布着灰白色以及其他颜色的细砂,整体达到9 m左右的细砂厚度并且呈现饱和状。
通过开展全方位的现场勘验,归纳得出如下结论:如果受到地震效应带来的显著影响,那么细砂层将会呈现特定幅度的液化。除此以外,该区域包含了特定厚度的孔隙潜水,此种类型的潜水来源于地下水位并且呈现相对较强的腐蚀性。通过综合观察可知,上述高速路表现为相对较差的综合性地质状态。具体在施工中,针对过渡段的桥涵建筑物以及公路建筑物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尤其是其中涉及到的软土路基。从当前现有的合同段来讲,对此如果不慎予以监管那么将会呈现特定幅度的地基沉陷。因此可见,针对路基填土尤其需要妥善加以监管。
此外,过渡段涉及到的路基施工还将会遇到水分总量较大的台背填料,因此可能会涉及到较高的填充难度。这主要是由于某些台背填料无法彻底消除颗粒空隙,与此同时又受到来源于上部的车辆荷载以及路面压力等要素影响。在情况严重时,整体性的填料结构将会因此而呈现扭曲状态,以至于引发了路基变形。因此经过全方位的衡量与考虑,针对本次施工选择了加筋砂垫与CFG桩相互结合的模式。在搭板的支撑下,应当能够创建复合式的地基,避免粉质粘土或者淤泥土给整个施工流程带来干扰。
针对沉降段现有的路面施工以及路基施工应当着手拟定可行性较强的方案。具体来讲,应当紧密结合当前现有的地质状态来优化施工流程,确保整个方案应有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因此在拟定方案时,关键应当落实各类材料涉及到的配比,其中包含水泥材料、碎石材料、石屑材料以及粉煤灰材料。在上述材料密切结合的前提下,对于整体性的桩体性能应当可以着手实现优化。在此基础上,需要将其控制于28 d的试块养护时间,确保其能够符合15 MPa的桩体基本强度。通常来讲,针对施工材料最好选择硅酸盐的普通水泥,确保粉煤灰符合特定的等级。在上述二者相互结合的同时,应当能够制作混凝土。
如果要拟定完整度较高的施工方案,那么在上述方案的范围内还需包含土工格栅以及碎石垫层等多种多样的要素。例如针对碎石制作而成的褥垫层而言,至少将其限制于20 cm的最小厚度。通常情况下,碎石层至少需要符合10 mm的粒径,确保其能够达到0.9的夯实度。在布置土工格栅时,对其可以设计成双向的单层格栅。在测验抗拉强度的前提下,至少保证其符合40 kN/m的抗拉强度。
作为施工方来讲,不仅需要拟定可行性的整体方案,同时还应当紧密结合现有的场地状态来实现方案优化。具体在优化现有的方案时,应当将关注点转向检测工作,其中涉及到水文检测、土质检测以及其他环境要素的全面检测。从现状来看,应当将其限制于3%以内的土层含水量,以便于实现分段填筑。为了监控实时性的基坑沉降,对此有必要凭借有限元方法来开展全方位的运算。在特殊状况下,某些路基过渡段可能会呈现显著的竖向表层沉降,针对此种类型的沉降有必要着手进行模拟,并且实现全面优化。
除了上述的方案优化之外,对于当前现有的台背回填措施也应当能够加以改进。具体来讲,就是要将台背填土控制于50 cm或者更小的厚度。在必要时,可以借助静载压路机对此予以全方位的处理。在设置桥台搭板的前提下,应当密切关注最大限度的允许沉降值,避免其超出最大的沉降限度。这是由于桥台搭板具备的真实高度直接决定着过往车辆出现的颠簸幅度。针对沥青混凝土应当保障其符合最根本的质量指标,因此可以设置倾斜性的施工搭板,慎防出现搭板沉降等现象。
道路桥梁不可避免将会表现为特定幅度的沉降,因此尤其需要关注路面施工以及路基施工,因地制宜实现上述施工流程的改进与优化。具体在施工时,某些过渡段通常都会呈现显著沉降的趋势,为了防控继续沉降那么需要设置必要的搭板。此外针对软基来讲,还需要更多关注台背填料以及处理软基运用的具体方式,进而全面保障了路桥建筑物本身具备的舒适度以及安全性。详细而言,路桥沉降段涉及到的施工技术应当包含如下。
路基施工应当包含多样化的施工流程,其中典型为换填法、注浆法以及其他各类施工模式。在上述多样化的路基施工中,多数施工方都倾向于选择注浆法。这是因为注浆法具备突显的简便性以及实效性,同时也有助于杜绝相对较高的项目建设资金。然而实质上,某些路基施工并不适用于上述的注浆法。因此在施工时,作为施工方应当紧密结合当前现有的场地状态,避免其表现为过长的施工周期。
除了注浆法以外,当前运用频率相对较高的还应当包含换填法。如果选择了换填法,那么需要借助特定类型的填料来完成全过程的路基置换操作。在上述的操作流程中,一般来讲可以选择综合性能优良的天然填料。这是因为天然填料更加有助于优化承载性能并且健全了现有的路基性能。
路面施工涉及到复杂度较高的施工流程,尤其是针对刚度可变的路段而言。在梯形搭板的辅助下,应当可以将柔性的、均匀度较高的填料铺设在路面上方,确保其符合最根本的摊铺均匀性。通过运用上述措施,针对整个路面刚度就能够予以显著优化与提升。从现状来看,很多路面施工都涉及到过渡性的特殊路面,对此应当铺设特定厚度的水泥混凝土,确保其符合最基本的平整度并且形成了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块。相比来讲,上述施工措施体现为较快的施工进程,然而施工方有必要更多的关注其中涉及到的路面平整度。
此外在必要时,针对特定类型的路面结构还需要运用纵向反坡的方式来实现优化施工。作为施工方而言,应当密切关注超高的纵向路面,对于潜在性的沉降隐患应当能够予以全方位的优化控制。这是由于开展路面施工最为关键的就是防控跳车隐患,因地制宜实现与之相适应的路面施工监管。在当前状况下,施工方正在致力于引入信息化的监控手段,据此就能够搜集实时性的路面施工信息。
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得知,路桥沉降段在整个路桥架构中占据了关键性的位置。然而截至目前,某些施工方针对路桥施工仍然倾向于忽视沉降段。在情况严重时,针对沉降段如果不予以处理那么还将会引发桥头跳车或者搭板断裂等多样化的不良现象。在当前状况下,路桥施工涉及到的路面以及路基施工举措都在获得突显的改进,但从整体上来讲仍然欠缺完善性。未来在实践中,技术人员还需着手归纳珍贵经验,针对路桥沉降段给予全方位的监管与控制,杜绝某些深层次的施工漏洞。
[1] 孙鹏飞.软土地基公路桥梁沉降面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1):175-176.
[2] 邱垂策.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分析[J].交通世界,2017(30):104-105.
[3] 马东旭.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11(1):254-255,259.
[4] 赵新宇.浅谈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22):269-270.